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潘金莲,灭掉梁山当女帝 » 第十九章 烧杯阎婆惜

第十九章 烧杯阎婆惜

    武大郎成功谈下两贯钱的优惠,金莲发现武大郎还是有些商业才能的。

    房东最出租铺面很是急切,做了些让步,两边终于谈妥。

    第二天武大郎没有出摊,而是等着牙行一开门,就和房东在牙行的见证下,正式租下了原王婆的茶馆。

    过程中他了解到,王婆儿子更是着急,连给老娘停灵都中间跑出来,昨晚就拿了银钱,签字画押,把茶馆退租。

    好家伙,武大郎心里直呼好家伙。

    不过这样正好,他得以很快租下了铺面。

    办完手续回家,武大郎开心的分享给金莲。

    “妹子,你说咱们得店铺叫什么好?”他兴致勃勃。

    金莲随口道:“就叫武氏饭店吧。”

    以后金莲还打算让武大郎再卖中餐晚餐,做成综合性餐饮店铺。

    “这可使不得。”武大郎第一反应就是推辞。

    在他看来,这些钱都是金莲变卖首饰来的,油条的做法也是金莲传授给他。

    他怎么好意思取名“武氏饭店”呢。

    现在两人关系式看似非常融洽,但武大郎知道,两人其实越来越远了。

    金莲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你要有喜欢的名字取就好,没有的话,我感觉就叫这个很合适。”

    她又不打算开成全国连锁,叫什么名字都没关系。

    名字定下,要找地方做个牌匾。

    这个事金莲去办,因为武大郎事文盲,不认字,别说看不出字的好坏,有错别字他也看不出来。

    要开店,只他们两个人,就忙不过来了。

    就算两人能忙过来,金莲也不要一直在店里忙啊。

    她魂穿过来,不是要帮武大郎做生意的哦。

    做生意只是她初期计划里的一环,融入这个世界的方式。

    现在大宋境内相对安康,卖身为奴,卖儿卖女的事情还比较罕见。

    只能通过牙行招募,或者有相熟的合适的人,招募两个伙计。

    武大郎和金莲才到阳谷县没半个月,相熟的肯定没有,只能选择通过牙行招募了。

    金莲让武大郎下午再去找牙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总之,租下铺面,距离开张也就不远了。

    两人一起出门,各自去办事。

    金莲来自现代,上街习以为常,开始还蒙面,现在连面纱都懒得带了。

    不过这个时代,虽然女子外出并没有太大的限制,但大部分人还是不习惯女子出头露面。

    金莲长的美,走在街上,自然就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她面色平静的走在路上,对偷看她的目光熟视无睹。

    习惯就好。

    不是说让金莲习惯别人的目光,是要让别人习惯金莲自由的出入街上。

    找到制作牌匾的店铺,金莲确认店名,交定金定下牌匾。

    既然出来了,那就逛逛街吧,看看还有没有需要置办的。

    金莲找了条没有逛过的街,慢慢的逛。

    她看到了一个门脸很大的铁匠铺。

    感兴趣的过去看,金莲发现铁匠铺里除了菜刀等厨具,和镰刀、铁犁等农具,竟然还有刀剑在卖。

    金莲记得哪怕是最崇尚武德的唐朝,也是严禁民间私藏武器刀具的,老百姓哪怕私藏铁叉子被发现,都要论罪处理。

    一向被称作“弱宋”的宋朝,铁匠铺里,竟然公开在卖武器刀具。

    金莲不由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就是北宋背景吧,里面使用兵器的高手好像有不少。

    这么看,北宋,至少宋徽宗这个时期,是没有在民间禁兵器的。

    铁匠铺内的兵器,以刀为主,短刀长刀朴刀,都能看到。

    再就是剑和枪。

    若以普通人的眼光看,刀确实是最容易上手,也最容易砍出杀伤力来。

    枪剑的使用门槛则要高一点。

    铁匠铺内的伙计,看到一个貌美女子走进来好奇张望,很是稀罕,一时间竟没有人过来接待。

    金莲四处看了看,见没人搭理自己,主动喊过来一个年轻伙计,询问价格。

    年轻伙计红着脸,一一回答。

    普通的刀剑,竟然要十几贯。

    按购买力折合现代软妹币,一把普通的刀要一两万。

    这还是最普通的,要是精品刀剑,都在二十贯以上了。

    这个价格,哪怕是放到现代,一般人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金莲心想穷人家,连刀都买不起,果然是穷文富武。

    想起杨志卖刀时,他的宝刀要价三千贯。

    武器的价格金莲总算有了点直观了解。

    看来就是要造反,没有本钱也是干不成的。

    离开铁匠铺,金莲继续逛街。

    街上的小娘子不多,偶尔出现,要么是三四十的妇人,要么是小姑娘但蒙着面纱。

    想欣赏欣赏北宋美女的金莲感到十分遗憾。

    咦,前面有群人聚集在一起。

    有热闹看。

    金莲当即凑过去,发现这是一家医馆门口。

    医馆门外,一名老汉躺在草席上,面色金黄,脸上红斑点点,腹部突出,看着气若游丝,人马上要没了的样子。

    他的身边,两个身穿麻布衣裙的女子在不断哭泣。

    不需要多问,金莲猜也猜的到,八成是没钱看病,在医馆外等死。

    这样的人间惨剧,在古代真是太常见了。

    金莲仔细看老者的症状,越看,越感觉像是血吸虫病。

    她在南疆执行任务,有时候会跨出国门,深入一些小国之内。

    在小国里,金莲就遇到过得血吸虫病的人。

    血吸虫病在国内,基本已经见不到了,国家早在建国初期就花大力气全国性防治血吸虫病,可以说已经成功消灭了血吸虫病。

    但在国外,尤其是东南亚贫苦地区,血吸虫病依然会在某些地区肆虐。

    眼前这个老人的症状,很像血吸虫病重症的症状。

    金莲因为任务中会接触到血吸虫病,对这种病的治疗有所了解,这种病治疗并不困难,不说有针对血吸虫病的特效药,哪怕药房里一些常见药品搭配使用,就可以成功治疗。

    不过她现在首先要弄明白,他们是什么人,再说要不要伸出援手治疗的事。

    这时,医馆里走出一个年轻小学徒,走下台阶,对哭泣的两个人语气无奈的说:“这位老夫人和小娘,你们在这哭也没用啊,老丈人病的很重很重了,你们想办法筹钱,我师傅开几服药,还可再延续段时日,若不吃药,只怕也就这两天了。”

    他的话说完,两个女人哭得更厉害了。

    年老妇人抓住小学徒的裤脚叩头:“小先生,行行好,先给我们开几服药吧,老身马上想办法凑钱。”

    伏在老者身上哭泣的年轻女子此时也抬头,面向小学徒,哀求道:“小先生行行好,请给我父开药,奴家愿做牛做马报答。”

    她抬起头来,金莲才发现这个少女姿容秀丽,竟还是个小美人。

    小学徒看到少女梨花带雨的模样,估计也心生同情爱怜,但他还是硬起心肠说道:“对不住,我爱莫能助。医馆也不是善堂,你们还是尽快想办法筹钱吧,晚了的话……”

    他不禁摇了摇头。

    听了他的话,妇人和少女顿时哭的更加伤心。

    但凡还有银钱,两人也不至于在此干哭了。

    小学徒顿了顿,咬咬牙又道:“两位若不买药,还请尽快离去。在医馆门口哭也不是办法,哪怕,哪怕哭,还请远些。”

    说完,他似乎是承受不住良心谴责,转身飞快跑回医馆之内。

    围观的人喔喔呀呀,说什么的都有。

    有张嘴骂医馆草菅人命不近人情的,

    也有劝妇人和少女赶紧想办法筹钱买药。

    甚至因为医馆是否该给些帮助,还有人吵了几句。

    刚才小学徒的话很是不近人情,不过金莲听了倒也没有生气。

    她们在医馆门外哭,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医馆,毕竟,医馆也不欠她们的,没有义务免费诊治。

    道德绑架可要不得。

    一个读书人打扮的尤其义愤,不断抨击医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医馆真是一点医术仁心都无,一条人命,难道比银钱重要吗?”

    有人阴阳怪气:“说的对,这位相公不如拿些银钱帮助,老夫人和小娘必定感激不尽。”

    读书人立马顿声,脸涨得通红。

    却没受激将,只是愤愤离去。

    有几声轻笑声。

    不过刚才那人的话似乎也提醒了那妇人和小娘。

    妇人和小娘凑在一起低声商量了几句。

    老妇人抬头朝向众人,面容哀戚说道:“各位老爷,我夫病重,若哪位好心人愿意帮忙买药,老妇和女儿,愿去贵府为婢一年,任君差遣不收分毫银钱。”

    为婢一年,可以说是无偿打工一年。

    北宋律法对奴婢颇有照顾,不过人去了别人家为奴为婢,哪怕有些打骂,只要不极其过分,也鲜有报官。

    更何况且不说老妇,那名少女长相清丽,去别人家为婢,陪主人睡觉也极有可能。

    北宋人对女子贞操看的并不很重,女子离婚再嫁是常事,士大夫招待客人让妾室婢女陪睡也是常有之事。

    宋代甚至还有职业给人做妾的女子,这家做完,再找下家,主家也大都能接受。

    可以说十分开放了。

    老妇这话一出,顿时让有些人心动。

    少女脸带泪珠我见犹怜,清纯里透着一丝妩媚,实在很戳男人的心尖尖。

    也戳了金莲的心尖尖。。。

    “不知药钱几何?”有人出声询问。

    老妇人迟疑下,答道:“约十五贯。”

    十五贯,折合软妹币,大概要二十万左右。

    询问的人收声,眼神飘向远处的屋顶,好像刚才问话的不是他,就差来句“打扰了”。

    老妇人看他表情作态,就知道对方不会答应这个条件,脸上浮现出绝望的表情。

    这时,有个富态中年人开口说道:“可。吾愿为尔出钱买药,但为婢需贴身伺候。”

    虽然老色批,但也是正大光明的提出了条件,任对方选择。

    妇人和少女对视几眼,低语两句。

    然后妇人惨笑:“老身和女儿婆惜愿为君婢。”

    这时自愿交易,金莲也没想过去干涉,只是心里感叹命运。

    但此时听到老妇的话,她脑中一道灵光陡然闪过。

    “等等,你刚才说你女儿叫什么?”金莲在富态中年人开口说话之前,快速插话道。

    本事水到渠成的交易被打断,老妇看向金莲,哪怕同为女人,她看到金莲的长相也愣了一下。

    好美的小娘子。

    只是,对方为何要问女儿的名字?

    老妇心里有些抗拒,但她不想因不回答再万一节外生枝,问个名字也不算太冒犯,所以她还是答道:“小女名为婆惜。”

    “你们姓什么?”金莲不顾四周看过来的目光,再次追问。

    老妇深呼吸一口气,再答:“我夫姓阎,老身阎氏,我女儿阎婆惜。”

    果然是阎婆惜!

    那个在宋江的造反路上推了一把的阎婆惜!

    烧杯阎婆惜。

    阎婆惜是在郓城县成为宋江小妾的。

    不过原著中并没有详细提过阎婆惜的过往,金莲偶遇到对方,才知道原来阎婆惜一家还在阳谷县出现过,还上演了一出卖身救父的戏份。

    如果自己没有干预,阎婆惜和母亲应该会成为这个富态中年人的奴婢一年。

    一年后,他们又去了郓城,在那里,阎父病死,宋江出钱让阎婆惜葬了父亲,为报答宋江,阎婆惜成为宋江小妾,但阎婆惜生性淫荡,比潘金莲还淫,成为宋江小妾顶多一两个月,因为宋江很少陪她,就出轨了一个小吏,最后更是偷了宋江与晁盖往来书信,威胁宋江,让宋江怒而杀人,丢掉性命。

    总结阎婆惜的死,只有四个字:取死有道。

    傻笔小仙女一个。

    这时,富态中年人看向金莲,同样被金莲的美貌惊艳了一下,心想这个美妇人之前竟从未听说从未见过。

    原本要问责的话顿时变了:“这位娘子,可有何见教?”

    金莲瞅了他一眼,说道:“这位官人,还是我为他们出药钱吧。”

    富态中年人顿时急眼:“荒唐!明明是我先!”

    白学家去死!

    金莲轻笑一声:“十五贯可是一个疗程的药,若一疗程这位老丈病未好,我愿继续出钱买药给老丈治病。”

    一句话让阎婆惜母女做出取舍。

    就算金莲不说这句话,她们肯定也是要选金莲的。

    虽然已经有了为婢的心理建设,但谁愿意去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呢。

    这个貌美的小娘子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