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潘金莲,灭掉梁山当女帝 » 第二十五章 西门

第二十五章 西门

    “确定是她?刚搬来桂花巷的三寸钉武家的小娘子?”

    宽房大院之内,一间装饰富丽堂皇的正房里。

    身穿枣红锦纹袍的男子坐在主位,手里把玩着一个玉件,朝另一个人问道。

    他正是西门庆,这几年新崛起的阳谷县富豪。

    西门庆长相英俊,但眉眼间有种阴沉的气质。

    他侧方下位坐着的,赫然就是福丰典当铺的掌柜刘昌。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张交子。

    刘昌恭敬答道:“大官人,这张交子正是那武大的娘子在十锦记所用。交子每张都有独特的暗印,这正是小老儿给前来典当宝镜的女子的。”

    “所以,此宝物就是她典当的。”

    西门庆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真丝手帕包裹着的东西,小心的放到桌上,一层层打开,最终里面露出来,正是金莲典当的那面小镜子。

    此时这个镜子的塑料外壳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黄金镶边做了手柄,并有一块美玉镶嵌金边之中,土鸡变成金凤凰,原本只是两块钱一面的最低端小镜子变的奢华无比。

    “那个武大,一个小矮子,你不是说走路都伸不直腿,能杀的了朱三和丁豚?”西门庆沉吟着说:“难道是那个妇人?”

    刘昌摸着山羊胡,也皱起眉头:“大官人说的是,那武大连常人都算不上,朱三被人击碎喉咙,武大除非站在凳子上才能打到朱三的喉咙。那妇人倒是身形高挑,不过一介女子,轻松杀死两个大汉,也着实困难。”

    “也许两人得罪了哪路高人也未尝不是。这两人素来不听话,死就死了,倒是去了心事。”西门庆拿起镜子打量镜中的自己:“现在关键是要弄清楚,他们手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宝镜,若还有,务必都收集过来,切不可坏了我的好事。”

    西门庆能在阳谷县快速发家,是不知走了何等机缘,找了大名府知府梁中书为靠山,在阳谷,谁都卖他几分薄面。

    此人心狠手辣又善于钻营,短短几年还真让他置办了偌大的家当。

    刘昌听了他的话,连忙应道:“大官人放心,我派人试探武大的虚实。这等宝镜想必他们也是偶然得到,如此稀罕之物,必不可能大量出现。”

    西门庆也点点头,得到玻璃镜后,他也曾多方打听,从未听说还有别人有如此光滑清晰的镜子。

    若只此一块,那这简直就是稀世珍宝。

    “嗯,你去吧。”他挥挥手。

    刘昌退走。

    西门庆重之又重的将镜子小心的裹好,放进暗盒之中。

    他暗暗琢磨着,有此宝镜,献给梁中书,定能让梁中书大为高兴,那自家再上一层楼,也不是没机会。

    至于典当宝镜的武氏夫妇,此等宝物三千贯就死当了,真是愚不可及。

    ……

    “啊秋~”

    愚不可及的金莲打了个喷嚏,她揉揉鼻子,嘟囔道:“怎么回事,难道是有人骂我?”

    这时,偏房的门开了,阎婆惜换上新衣服,羞答答的走出来。

    她此时头发披散垂下,新衣美女,看着竟清纯可人。

    金莲轻佻的朝她吹了声流氓哨:“生火,把你的旧衣服烧掉。”

    “啊?”

    阎婆惜惊讶中带着错愕,表情流露出舍不得的神色。

    金莲忍不住笑,走过去摸摸她的脸:“以后跟着我,只要别犯原则性错误,亏待不了你的。一套旧衣服算什么,上面很有可能带着寄生虫呢,赶紧去烧掉。”

    被摸脸杀,阎婆惜无师自通的蹭蹭,然后才醒悟,急忙后退一步,脸腾的红了。

    “是,”她看到厨房的位置,迈步过去,又忍不住问了一句:“主人,何是原则性错误?”

    金莲淡淡说道:“比如你耐不住寂寞,偷汉子。”

    这话一出,阎婆惜迈步的脚僵住,转身面对金莲扑通跪下:“主人,婆惜绝无妄想勾引武大官人的意思。”

    她以为是金莲在警告她不要打武大郎的主意。

    天可怜见,她现在是真没这个想法。

    “没有就好,记住你说的话。”金莲点了她一句。

    待阎婆惜把衣服都烧了,金莲带着阎婆惜去了饭馆。

    虽然金莲说阎婆惜是她的婢女丫鬟,但也不必要走到哪就带她到哪,没事的时候,还是让阎婆惜在饭馆里帮忙为主。

    如此到了第二日,武氏饭馆正式开张。

    开张当日,金莲让武大郎不要吝啬钱财,请了杂耍班子沿街边走边表演,同时大声喊出“武氏餐馆”的名字和位置。

    这种营销方式在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见到,在阳谷县引起了轰动。

    杂耍班子沿街串巷,走过了阳谷县所有繁华的地方。

    这种热闹让县里人耳目一新,杂耍班子后面跟随的人越来越多,人的从众性让大家像是过年一样兴高采烈。

    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自然是要问清楚。

    就这样,武氏饭馆的名头,在第一天就被阳谷县居民众所周知。

    这场在金莲看来只是小儿科的营销,对阳谷县居民的冲击却是非常大的。

    所以到第二天,武大郎提前备好了五百斤的面团,依然卖了个精光。

    四人忙活一晌,都累的够呛。

    但当晚数钱,武大郎兴奋的半夜都睡不着。

    金莲倒是很淡定,这才哪到哪。

    况且大家也都是吃个新鲜,等新鲜劲儿过去,销量也就会回落了。

    后续要继续推陈出新,不断地提供新的吃食,才能不断的抓住客户的胃。

    金莲又让武大郎去结交了都头刘衡,想顺利的做生意,没有官面上的靠山是不行的。

    只打打杀杀是做不长的。

    开店以后,武大郎也飞快的成长。

    他只是外在差,人并不笨,老实本分不代表武大郎没有经商头脑。

    刘衡此人是官场老油子,能看出武氏饭馆的潜力,也乐意拿这种钱财,提供治安支持。

    两方也算一拍即合。

    武氏饭馆的名头顺利打响了。

    金莲又让武大郎陆续上了油炸糕、炊饼、馒头等,丰富食谱。

    在多重轰炸之下,十天时间,武氏饭馆的名气火爆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