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江东开始 » 第一百五十三章我的荀彧在哪里

第一百五十三章我的荀彧在哪里

    建安三年四月二十六。

    偌大的侯府内外人头涌动,竟显得有些拥挤,原本宽敞的前院,此时塞满了扬州治下的权贵人物,从长史、司马、将军,到各部校尉、各掾属令吏,皆聚在侯府前院当中,或坐或立、或焦急走动、或翘首以盼,不一而足,唯一相同的便是众人皆沉默不语,就算说话,也只是轻声低语。

    转入中庭,与前院不同,入目所及的,皆是持杖老翁;等到后院,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无数妇人婢仆忙里忙外,低头屏息、步履小心的来往大屋与院中,大屋中不时传出声声痛呼——却是陆筠在承受分娩之痛。

    屋前的空地上,涵盖着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的一群人正神态各异的望着大屋。

    “子璋,不要转了,转的老夫头晕。”

    于吉轻轻顿了顿手中的木杖,对来回转圈的于琦表示了不满。

    权掌一州、威福自专的于琦讪讪一笑,浑然没有了平时的威风,面对于吉的不满,握着拳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于吉身旁的另一位半百老者轻声安慰道:“贤侄莫慌,此间稳婆,皆是我于氏跟陆氏请来的好手,咱们静心等待便是。”

    另外一旁的朱皓亦是抚须颔首,瞥了于琦一眼道:“每逢大事有静气,子璋,静下心来。”

    于吉、于琦二叔以及朱皓皆是长辈,又都是过来人,他们的话于琦不好反驳,只能转头去寻小辈——作为陆筠的嫡亲,陆逊跟陆绩今日自然也在场。

    不过还不等于琦找个由头,他的胳膊便陷入一片温软之中,大乔跟祖英一左一右的搂住于琦的胳膊,柔声劝道:“夫君勿急,姐姐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安然无恙、顺利分娩的。”

    就在此时,屋内传来一声婴儿啼哭,随即就见一个稳婆冲出房门,冲到于琦面前大声喊道:“恭喜君侯贺喜君侯,夫人为君侯产下麟儿,母子平安。”

    “好!”于琦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拨开稳婆,三步并作两步的冲进屋内,只见另一个稳婆正抱着婴儿站在榻前,俯身给陆筠观瞧。

    见到于琦进来,这才微微欠身,把婴儿交给于琦,于琦接过来看了看:噫,皱巴巴的真丑。

    “夫人你看,这便是咱们的孩子”,把婴儿放在陆筠的身边,于琦俯身替陆筠拭了拭额头的汗水:“辛苦夫人了。”

    陆筠歪头看了看裹在襁褓中的婴儿,情不自禁的露出一个虚弱的笑容:“郎君,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早就想好了”,于琦伸手轻轻点了点婴儿的鼻尖,笑着道:“就叫平吧,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待他长大之后,希望天下已平,他也能从我们手中接过一个太平的天下。”

    “平,平儿”,陆筠展颜一笑:“妾身替平儿谢过郎君”。

    就在此时,前院忽然传来一阵欢呼,想来是于琦有后的消息一经传到了前院那里。

    “哇哇……”

    欢呼声似乎吵到了小于平,小家伙扎着小手大哭起来,面对千军万马亦无惧无畏的于琦竟有些手足无措,幸好有奶妈上前接过小家伙,这才免去了于琦的尴尬。

    “郎君去吧,正好妾身也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好,晚些我再来看你,你好好休息吧”,掖了掖陆筠的被角,于琦站起身来,环顾屋内一众婢仆道:“好好照顾夫人,另外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人人有赏。”

    “姐姐给我生了个外甥吗?”

    见于琦从屋内出来,于吉等人看了一眼便先后散去,反倒是陆绩仰着小脸一脸的好奇。

    “对,给你生了个外甥,你现在当舅舅了”,于琦摸了摸陆绩的头发笑着说道。

    “我当舅舅了”,陆绩顿时欢呼雀跃起来,连平时很讨厌别人摸他脑袋这事也忘了,笑过之后,陆绩又掰着手指望向陆逊,吞吞吐吐的道:“那……那岂不是……”

    陆逊面无表情:“对,是我弟弟”。

    于琦揽着陆逊对这对叔侄以及祖英大乔道:“走吧,都回去吧,筠儿现在需要休息,想看她的话晚些时间再来吧。”

    说完之后,却见祖英、大乔站在原地期期艾艾,并未离去,于琦不由的轻叹一声,挥了挥手无奈的道:“也罢,你们进去看看吧,别耽误太长时间。”

    得到于琦的允许之后,祖英跟大乔这才联袂前往屋内,看着两女欢天喜地的背影,于琦揽住陆绩跟陆逊的肩膀:“走吧,咱们去前面。”

    后宅……唉,原来不知不觉间,陆筠竟能当得起后宅的家了。

    穿过中庭一路走来,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尤其是当于琦出现在前院的时候,以徐庶、是仪为首,于琦麾下的一众文臣武将纷纷向他行礼道贺,众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意,越是追随于琦日久的、越是跟于琦亲近的,其脸上的笑意便越真诚、越灿烂。

    君侯有后了,扬州之势必将更上一层楼。

    随着于琦得子的消息传出,南昌城很快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有外地新来的客商不明所以,便有热情的南昌百姓告诉他们:君侯得子了,南昌后继有人了。

    更有南昌城内的老人怀念道:南昌城上一次这么举城欢庆,还是在两年前传出君侯即将大婚的消息——巧了,两年前也是这个时候。

    还记得当时传出君侯即将大婚的消息没多久,那一年的雨季便来了,今年……老人们抬头望天:四月底的大太阳高悬中天,火辣辣的晒着人脸生疼。

    唉。

    老人脸上的笑意瞬间一滞,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君侯是个仁义之君,所用之官也都是贤臣良吏,就算偶有灾荒,在君侯的治下,老百姓们也总归能有口吃的。

    于琦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依靠,若是让他知道他治南昌三年,便得到了老百姓们的信任,成了老百姓们的依靠,想必会欣慰不已。

    而此时,于琦正为了扬州的百姓们殚精竭虑。

    “主公,属下统计了八县县志,自我朝百余年来,凡雨季推迟的年份,当年雨季结束的也早,而且当年通常都会发生天灾,或是旱灾,或是秋涝。”

    侯府内,豫章太守孟建正在向于琦汇报他刚汇总出来的信息,汇报完了之后,又把摘录下来的各县县志中的记载呈了上去。

    这事儿办的妥当。

    于琦一眼望去,只见上面一条条的记录清晰明确:哪个县,哪一年,发生了什么灾害,清晰明了。

    把这张数据折起来放在手边,于琦又问道:“自去年至今,豫章各县兴修的水利工程有多少,公威你那里有数吗?”

    “回禀主公,有一份统计至本月的汇总”,说着,孟建跟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又摸出一份文书,只是捏在手中并未展开,同时口中介绍道:“自去年主公下令兴修水利用以防灾减灾时起,本郡二十一县共新建陂塘九十三处,开挖沟渠一千七百余里,打井一百一十八眼,具体信息已俱录在册,呈请主公览阅。”

    说着,孟建上前两步,把折起来的一张册子交给于琦。

    展开之后大体看了看,于琦满意点头:“公威真干吏也,有公威在,豫章我就放心了。”

    “不敢,都是主公当初打下的基础”,孟建谦虚道:“郡中百姓都信任官府,若非如此,也不会这么快就有这么大的成效。”

    “公威之功劳苦劳,我都记在心中”,于琦顿了顿,似乎在想该怎么奖励孟建:“你看你都清减了不少,这次攻破寿春,在袁术的府库里缴获了不少名贵药材,回头我让人拣选几样滋补佳品给你送过去。”

    说完之后,于琦又转向徐庶:“元直,其他几郡的情况可有报来?”

    徐庶摇了摇头:“回禀主公,尚未报来。”

    “行文各郡,让他们赶紧据实上报,如果各郡的情况都报上来后,你记得让各郡督邮再实地查访一遍。”

    说完之后,于琦忽然心中一动:他用徐庶用的顺手,有什么事率先想到的都是徐庶,原先地盘小、杂事少的时候还好说,如今淮南、江东两地七郡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再什么事都找徐庶的话就有些不合适了,一来太费徐庶了,二来也要给后来人一个机会。

    毕竟徐庶在于琦心中的定位可是谋臣,而非治臣,一个是居中谋划,一个是厘定庶务,二者的工作方向跟工作内容可截然不同。就像郭嘉、荀彧之于曹操,这两人一个是曹操出征时必带在身边的,一个是出征时必留下来坐镇后方的。

    自己似乎缺一个荀彧这样的人啊。

    想起这个,于琦环顾堂中众人: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后世名臣,只是都太年轻了,或是投靠自己时间太短了,没有功勋,自己也不能空口白牙把人提拔出来啊。

    看来以后还是要多锻炼锻炼他们,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啊。

    想到这里,于琦就想起了被他安排在会稽担任县令的“吴中三友”,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随即,于琦就想到了跟贺齐执行同样任务的朱治跟吕范,贺齐那里安排了三个,丹阳因为朱治的缘故只安排了个吕岱,也不知道吕范那里什么情况,回来也有半个多月了,虽然府中有吕范送来的文书,但于琦觉得还是自己亲自去一趟庐陵比较好,反正水路方便,反正雨季来临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军情。

    从吕范送来的文书上看,他在庐陵做的还不错,杀了不少山越头人、焚了不少山中寨子,迁了不少越民下山,便是庐陵、赣县等县内的豪强,也被吕范寻机铲除了几家,如今吕范在庐陵周遭也新建了数个集镇,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了建城置县的程度。

    是该去看看了,只是这次该带谁去合适呢?

    或许都该带上,整体考察一遍,于琦心中打定主意,过几天就起行,这样在小于平百岁之前就行回来。

    计划虽好,只是还没等于琦成行呢,便被一则消息打乱了计划,让于琦不得不推迟了庐陵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