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养成一个大明皇帝 »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三章

    “那就好。”安槐说道。

    接着安槐继续道:“那好,咱们就开始计划中的第一步,由你来写一封给吴大人的信吧。”

    “老师,还是照我的方式送,还是由老师您来送?”朱常洛一边儿把纸展开,一边儿问道。

    安槐想了想,“还是照你的方式送,我多盯着就好。”万一突然改变送信方式,吴郎中不信呢?

    “那好。”说罢,朱常洛已经把纸页展开,手上拿着毛笔顿住,“老师,你来念我来写?”

    安槐赶紧道:“你自己写就行。”他们那些谜语他哪儿知道。

    安槐说罢,朱常洛已经提笔开始写了。

    安槐将屏幕放大,看着朱常洛写,瞧着一个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这些字组合在一起他就不认识了,他彻底把心放了下来,看来确实没什么问题了。

    王安真是个大功臣啊,而且这么久没见,也不知道他现在长什么样子。

    半刻钟后,朱常洛将笔搁下,“老师,你看看,能不能用?”

    安槐看着这些如同天书一般的信,问道:“你们这些东西我已经有些看不懂了,得空了你一定得给我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是,老师。”说着,朱常洛接过安槐递过去的信,“老师,既然如此,那我就把这封信发出去了?”

    “行,你发吧。”

    说罢,朱常洛将信封好。

    等第二天吴公公来的时候,交给吴公公。

    安槐本想跟着吴公公,看他们这信到底是如何流通的,但是想到宫里面开放的区域不多,就算是流通了,他也看不见,只能看着宫外。

    但是问题就出来了,就算能看见宫外,他也不知道是谁将这封信带出来了。

    算了,下次直接问朱常洛吧。

    这次他就直接划到吴大人家中。

    从一早信就发出去了,到了这天晚上,安槐终于看见一个小乞丐在吴家前面落了半个馒头,等乞丐走了,小厮从屋内出来,拿走馒头,等进了屋,将馒头掰开,取出里面揉成一团的信,而后把剩余的馒头扔给了狗。

    啧,确实经过无数人的手,而且过程还不少,就这样还能早上将信发出,晚上就能收到,这已经很快了。

    随后,安槐划着屏幕跟着小厮,看着小厮将信交给吴郎中。

    虽然安槐不知道朱常洛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他知道他的计划第一步是什么。

    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开展,告诉吴大人的只是计划的第一步,计划的其他部分并没有告诉他。

    而计划的第一步与吴大人所提的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这个计划要求的强度很低。

    虽然依旧要求言官上疏,但是强度低了不少,强烈建议言官说话的时候悠着点,贬官还能救,要是被打个半死,那就不好了,毕竟大家的年龄也不小了。

    再者这封信针对的人不是郑贵妃,而是郑国良,所以言官只要让郑国良开口便行。

    安槐瞧着吴大人的表情不断变化,最后点点头,“瞧着与我提议的计划有些不一样,看宫里的意思应该还有其他事情没告诉我。”

    小厮给灯盏添上灯油,小心道:“宫里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将所有事情告诉给了曾大人?若真是如此,是不是代表宫里现在最信任的是曾大人?”

    吴郎中皱眉,“应该不会,曾大人距离京城如此距离,怎么可能将所有计划都告诉曾大人。”

    小厮躬身,“是小人乱猜的。”

    吴郎中肃着脸,“不,你说的也有道理,万一这小子给我商量时说的是一回事,给宫里说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呢?”

    小厮担忧,急切道:“那奴才要如何做?”

    “不急,先帮宫里把这件事办好,等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

    吴郎中说罢,想了想,列出一个名单,名单上人数不多,这也正是朱常洛他们所需要的。

    写完后,吴郎中将名单交给小厮,“你去通知这些人,明晚别院相见,我有要事相商,记得,办事机警些。”

    小厮接过名单,“诶,老爷放心,小的一定小心再小心。”

    安槐看着这一幕,已经几年了,没想到吴大人还在和曾大人两人掐架,掐的好啊,只要没耽误正经事,这架掐的非常的完美。

    至于吴大人要和名单上的人在别院说什么,他大概也知道,也就是上疏驳斥郑家人在妖书案这件事上面的失当行为。

    譬如说郑国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等等,来让郑国良露出他们想要的破绽,只要郑国良一向皇上提议贬了这些言官,那目的也就达到了。

    既然已经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也不用一直跟着手机了。

    安槐打了个哈欠,今天一天都在游戏里面晃悠,现代的天色也已经不晚了。

    安槐洗漱后,就直接关了游戏,准备睡觉。

    现在这件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也没有他可以发挥的地步了。

    安槐就直接退出游戏了。

    虽说安槐想到这里退出了游戏,但是游戏里面的时间依旧在进行着。

    吴大人第二日便与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大臣说了话,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目的是什么说的明明白白,众人虽不知道整个的计划如何,但是看到要参郑家一本,所有人摩拳擦掌,早就恨不得拿起笔开始写了。

    而至于为什么参的是郑家人,而不是郑贵妃,众人都觉得这是宫里面为了保护他们这些臣子,皇上偏袒郑贵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众人感激涕零,誓要写出一片好东西。

    这些大臣也不愧是吴郎中挑选出来的人,没有多久,就将东西写了出来。

    这些折子接连地往上递。

    直到某一日,皇上终于忍不住了,将内阁,六部,郑国良,和已经上折子的大臣一起叫到毓德宫。

    皇上脸色发黑。

    王安站在角落,他这个位置刚好能看到不少。

    皇上脸色不好,他也知道是为什么,郑贵妃早就知道这些参他郑家的折子,在后宫痛哭流涕。

    不过这也不是皇上如此表现的真正原因,主要是骂郑家,不就变相的骂皇上吗。

    只是这次的如计划一样,上折子的时候都收着的,因此,皇上还没怒到一定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