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孤女雁回 » 三 飘萍(二)

三 飘萍(二)

    回到马车上,桂子捏着这枚铜板思索着。她很快明白了相士的意思,你命如草芥,就像这枚铜板,要看得清自己的身份。

    她有些生气,拉开帘子想把铜板狠狠扔掉,最好那罗师父还没走远,能一下子直接砸到他的头!转念一想,这东西还能买一枚大馒头呢,桂子不禁又捏紧了铜板。

    小时候哥哥生病了,爹爹缺个挑担子的小跟班,桂子才有机会跟着爹爹去镇上卖山货。她那时候才八九岁,已经什么农活都会干了,到了镇上,路人都喜欢她,就算不买东西也驻足听她清脆的童声卖力吆喝。

    爹爹看桂子做得好,中午带她去吃了肉丝面,傍晚要收摊回家了,怕桂子路上喊饿,还给她买了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桂子至今还记得,爹爹一肩挑起一大一小两幅空箩筐,自己捧着馒头跟在爹爹身后,这是她吃到过的最美味的馒头,到家时已是深夜,她做梦都是香甜的。

    可惜只有那一次,后来她再也没跟着爹爹去卖山货,即使她觉得自己做得更好,但是就像娘亲说的,镇上什么人都有,哥哥已经是半大小子了,万一发生什么事情,可以保护爹爹。

    不知道家里爹爹、娘亲和哥哥,如今怎么样了,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就没机会回去了,哥哥说是要娶亲,这嫂子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桂子陷入自己的遐思中。

    雁回止住了哭泣,看到桂子趴在狭小的马车窗前,脸对着窗外,手里捏着一枚铜板不断地揉搓。她有心找桂子聊聊,又自知开不了口,这是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丫鬟,就算桂子不是这么顽劣而是跪在地上,她也并不知道怎么去训人家。

    秋妈妈也有些疲劳,总是即将睡着又被马车颠醒,这一路上三人沉默。

    黄昏时分,马车终于来到了旅店门口。掀开帘子,能看到街上还有不少人影,但都是匆匆收摊的小贩和赶着回家的过客。

    见商人们都下了车,从大门进入旅店,雁回正要跟着下车,秋妈妈压住她的膝盖。再看桂子,她方才似乎睡着了,现在还是迷迷糊糊的。

    马车带着三位女客,从后门进入旅店的小院,这时候秋妈妈方才先下了车,再回身扶雁回下来。

    好几个时辰一直窝在狭小的马车里,现在双脚终于踩在了地面上,雁回有些兴奋。这旅店后院的地面被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轮碾过,站在这里,和站在自家院里的石板路面上完全不一样。空气里还混杂着厨房的饭菜味和马棚里的马粪味、草料味,雁回刚想四处看看,又想起家中的母亲,不知道母亲还有没有机会出门走走……

    “快看看车里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全都收拾好了再下来。”秋妈妈抬抬下巴,对还在车里的桂子说。

    听到这种命令,桂子心中仍有怨气,但她刚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还没力气顶撞,于是无精打采地回头看了一眼:“没了。”

    “仔细点瞧。”秋妈妈不放心。

    “哎呀。”桂子跳下车抱怨道:“真没了,小姐一个小包袱,妈妈您带俩,我这儿仨,您看看是不是一个不落。”

    秋妈妈顺着她的话用心数了一遍,果然如此,但她又不敢轻信桂子,仰着头自己回忆了一遍,数量似乎的确不错。

    “没错的,秋妈妈,我也记着呢。”雁回挽住秋妈妈的胳膊。

    两三年前父亲尚在,有一阵子母亲醉心礼佛,经常盼着举家去寺庙烧香,一去就要住好几天,在深山里每日吃斋念佛,最频繁时可能一年去了三次。现在想来,这也是母亲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能出门的日子,并不单单为了佛祖,毕竟家里也有供奉。

    因此这并不是雁回第一次在外过夜,但寺庙终究与旅店不同,寺庙终日弥漫着香火气息,而这里却有奇怪的味道,也不知是窗外飘进来的,还是这个屋里本来就有。

    寺庙的床和旅店的床都很硬。但是在寺庙中,可能是父母都在身边,又是佛门清净之地,雁回觉得并无嫌恶之感,而这不知有多少人住过的旅店房间……

    更别说旅店的马——马桶了……

    这两个字光是在心里想想,雁回都觉得羞涩又嫌恶。她知道旅途中不便做这些事,不是像桂子那样在野地里匆匆做好,就是要像秋妈妈那样去到脏乱不堪的茅厕,还得有人把着门,如此麻烦,她一路上尽量少饮食,但是人又不是石头做的,总有这些需求。

    到旅店时雁回其实已经憋了很久,但她还是等到了房间后,先不动声色地找到马桶在哪里,等秋妈妈和桂子摆放好行李,才对她们说:“你们出去等我片刻。”

    桂子噗嗤一笑:“我知道你要干什么,别害羞啊。”

    雁回脸一红,秋妈妈连忙拉着桂子出去了。她在门外还惦记着雁回,这小姐第一次在外头用马桶,她一个人能行吗?

    桂子还在笑:“秋妈妈,你听听,她出恭都很小声,不愧是小姐。”

    不多时,雁回叫她们进屋,秋妈妈仔细看她,一脸若无其事,好像是挺顺利的,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但是雁回心里还是非常尴尬慌乱,她没办法坐在这个不知道多少人用过的马桶上,只好把内外裙摆裹成一团抱在手上,人半蹲着悬在马桶上。一面要尽快排出那些水来,一面要防着衣衫被弄脏,更要不让身体触碰到马桶,简直狼狈不堪,幸好只是小,如果是大……

    雁回刚想叹气又慌忙止住,她看向秋妈妈,她在另一张床上已经睡着了。桂子和秋妈妈挤在一起,不知道她睡没睡。

    雁回觉得一路上最劳累的其实是秋妈妈,她是怎么都放不下心来,又要照顾什么都不懂的自己,又要管束没大没小的桂子。比如说这马桶的事情,如果自己开口,秋妈妈能把马桶洗一遍,再等她方便完给她把身体都擦干净。

    但是雁回不想为这种小事劳动秋妈妈,觉得她不应该为自己做这些事情,秋妈妈原本是母亲的助手,母亲平时也很依赖她,主仆二人治家,一唱一和的,把大小事情管得井井有条。现在母亲独自在家,只有一个老妈妈服侍,这如何……

    雁回又几欲垂泪。这一天在摇晃的马车上,她其实一直在努力练习控制眼泪,就像桂子说的“哭有什么用呢”,桂子说话无情,但真的没说错什么。

    如果自己也能像桂子那样就好了,这个小丫头嘴上不饶人,但是小小年纪——好像听母亲说了她才十四岁,这就舍了父母家人,跟着我奔波,她有点情绪似乎也是自然的,我也不能对她太苛刻。

    我与她现在彼此还不熟悉,有些隔阂也罢,慢慢就好了。

    这些思绪堆积在雁回心中,她一时想想母亲,一时想想秋妈妈,想想桂子,终究没敢往自己身上想。如叫她想想自己现在飘零在外,前途渺茫,可不得又要哭上好几天。

    雁回希望自己能像母亲那样,不仅沉稳冷静,甚至还能分出精力替别人去想。

    不知是何时终究还是睡着了,被秋妈妈叫醒,雁回看看窗外,天蒙蒙亮。她们匆匆洗漱,一会儿要稍微用些早饭,随着商人们行到河边,登上客船走水路去往杨西镇。

    雁回知道秋妈妈担心自己走不了路,没等秋妈妈说话,她自己先说:“我能走过去,以前母亲带我去山里拜佛,总是有长长的山路要走,不得使用车马轿子,有时还要叩拜一段呢。”

    听她这么说,桂子把最重的包袱往肩上一甩:“那咱走呗。”

    见她嘴角还有刚才喝粥留下的印子,雁回想替她擦了,又记着两个人还不熟,正犹豫时,秋妈妈抓住桂子,用自己的帕子擦了擦桂子的嘴。

    “嗨。”桂子羞涩一笑,抬起手用袖子又擦擦脸。

    “你这孩子。”秋妈妈嗔道:“带个手绢儿吧,别老用袖子擦东西,仔细这衣衫。”

    “我给你一个。”雁回忍不住说。

    桂子撇撇嘴:“那好啰。多谢?”

    “嗯。”雁回点点头。

    这段路比雁回想的要近,上船时雁回忍不住看了一眼桂子,心想,我还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以为我连这点路都走不了?

    桂子倒是没注意到雁回的眼神,她忙着找地方坐着,因为,万万没想到,坐船这件事情比想的要难。刚登上船她就觉得摇摇晃晃的,难受。

    船很快开动了,桂子更觉得不适。没想到自己这么“不中用”,桂子很气恼。

    很快雁回也有了一些晕船的迹象,她们二人都想寻个最舒服的位置坐着,不知不觉间挨得很近,只是头却各朝一边。

    商人们方才去船舱理货,现在来到坐客人的地方,领头的看她们这个样子,笑着把鼻烟壶递给雁回。她原本很戒备,也不想触碰男人身上的物品,但是胸闷头晕,急于给自己找个出口,倒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雁回接过鼻烟壶,浅闻了一下,只觉得从鼻腔到胸口一阵凉,反而更加难受,自然地立刻递给身边的桂子。

    桂子抓过鼻烟壶,狠狠一嗅,这凉气进肚后她神采奕奕,仿佛挣脱了束缚,她忍不住在船上蹦跳了几下。

    秋妈妈说她:“那师父说你像猫真没错,到底是猫,爬高蹦低全不怕,我听说很多船上就有猫呢。”

    雁回不禁笑了,这是她一路上第一次笑。此时已日上三竿,阳光映在水面,泛起的波光又照着船上雁回的笑脸,江上微风吹动她额前几缕头发,整个人增添了许多生命力,像是一汪清泉流动了起来,桂子见了这番光景,竟也有些高兴。

    想来自己厌烦的不是雁回这个人,也不是要服侍她这回事,而是受不了任何人娇气无助愁云满面的样子。但是我也有不太行的时候,桂子想,是不是我对她太凶了?

    虽然她是“好人家的小姐”,但很多事情也不是离了人就不可以了吧,难道我还能替她吃饭睡觉不成?

    想到这里,桂子放宽了心,走到船头去吹风。

    可能是鼻烟的效果因人而异,也可能是习惯了水面的摇晃,半个时辰后雁回感觉大好了些。商人们见她精神好了,过来找她们聊天,这些人走南闯北,似乎小有一些礼节,坐在离她们三人稍远一些的位置上。

    但他们愿意聊的事情还是使雁回有些尴尬。听说她要去东门县投亲戚,许婚的人家也在那边,商人们立刻来了兴致,好几个人都知道,“东门县是要生女儿的,有了男丁也会再生几个女儿,你嫁去那里是好运啊。”“爹娘会打算,夫家找得好。”“祝你第一胎就生儿子,后面只管随便生。”

    还有人夸她长得有福气,看着就是能生儿子的。又提起自己女儿在夫家受气,愤愤地说:“也没办法,孩子肚子不争气,生了三个都是女儿,看她明年能不能再怀一次吧,我们两口子都不敢上他们家去看她。”

    “为什么?”桂子认真地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

    “没给人家生出儿子来啊。”

    “那是那户人家没这福气,怎么就怪她一个人?”桂子轻拍商人的肩膀:“大叔,依我看,你们夫妻俩就该多去看看你女儿,别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

    听桂子这么说,雁回也觉得很有道理,怎么家中任何好事都是男人打拼出来的,而这生儿育女时就只怪那个妻子呢?

    又有人说:“生男生女有秘方的,你可以去看看你女儿,顺便让她试试。”

    他们开始讨论这回事,桂子还是一一在听,丝毫不避忌。雁回心中对这些成家和生子之类的事情毫无想法,仿佛全然是他人之事,与自己毫不相干,于是眼望着水面,开始想自己的事情。

    那李家公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他们家对我不满意……

    但眼下还不是担心婚事的时候,雁回又想,过几天真去到池姨母家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境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