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梦四百年 » 第61章新生总是开启难

第61章新生总是开启难

    张简修从图书馆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了黄草坝中心小学的校长范云生,两人一路说着话往家赶,两家住处离得不远,平时也经常在路上碰到,经常聊聊家常,两人聊得最多的是家中参军的小子。不过今天张简修问了一下范云生新投入的黄草坝中心小学怎么样?还有正在建设的三大工程——黄草坝政府大楼、剧院、人民广场什么时候能建好?

    范云生说道:“老张,华夏公司对教育的投入真的是太大了,那房子比所有人家都好,还修了操场、宿舍、食堂,如果全部用起来,可以供6000人一起上学,据说还要建中学,罗平、普安、安隆那边也要建小学,建筑公司的那帮人都忙得不得了。幸好这次抓来了那么多的俘虏,要不然真不好建。听说三大工程雄伟得很,我也是听里面的工人说的,特别漂亮,不过只有宾馆完工了,其他的要下月才能完工。”

    张简修也说道:“我也听说了,政府大楼有五层呢,而且一根木料都没用,听说都是用钢筋混凝土造的,这得用多少钢铁呀!”

    范云生也点点头,说道:“华夏公司是有钱,还舍得花,不象一般富家都喜欢把钱藏起来,他们还说钱要用出去了才叫钱,要不然就是一堆废品,唉,老了,看不懂,倒是我家小子写信来说,钱要流动起来才叫钱,老百姓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个财富转换成钱,再把钱云扩大生产,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把钱藏起来,钱是不会增加的。这些我也不懂,不过我现在的钱都存在银行里,倒是也有不少收入。”

    张简修说道:“这个我倒听国庆说过,他说经济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大明其实不缺钱,每年除了银矿、铜矿,还有丝绸、瓷器、棉布通过海贸换来了大量的银子,但这些银子和铜钱都被那些富商藏起来了,没有到老百姓手上去,所以市面上的银子和铜钱就少了。对了,你家小子经常给你写信吗?”

    范云生说道:“哪有,一个月一封就算多了,有时候两个月才来一封。不过听说这次打完普安他们师长会给他们轮流放假,就是不知道他轮到什么时候?你大孙子没给家写信?”

    “写了,不过他总共只写了一封信,说是一切安好,在军队里很忙,不但要经常学习,还要给士兵们讲课,对一些想家的士兵还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反正是一个字,忙。”

    两人回到住宅区,相互拱手告别。张简修迈步向自家走去。经过半年多的调理,张简修觉得自己又充满了活力,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这让他的心情也是格外的好,在图书馆的工作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清闲,还能看各式各样的书,虽然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好好象两个兄长一样念书,但现在却觉得有书可以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推开家门,叫了一声“我回来了。”开门后却见一个短发、穿着军装的人站在院里,张简修觉得可能是哪个军人过来找张重润,也没在意,没想到那人叫了一声“爷爷”,张简修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的大孙子张同敦。

    张简修呆了一下,说道:“同敦,你的头发呢?”张同敦摸了摸头,说道;“头发不是还在吗?就是剪短了一点。”张简修拍的打了张同敦一个耳光,骂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这是大不孝,我张家不要你这不孝之子。”说完还想再打。

    这时旁边的张同敏和张宝儿连忙拉住了张简修,宝儿说道:“爷爷,你先问清楚再说呀,我觉得大哥留了短发还挺精神的。”张简修对两个孙子很是严厉,唯独对这个孙女却是宠爱得不行,或许是当时想把她卖掉换粮存在着内疚之心,也或许是这个孙女乖巧懂事,一般宝儿说的话张简修都会听,当下也不例外,气呼呼的说道:“你这不孝子给我说说,为什么要剪短头发。如果是王成效非要让你剪的,我去找李国庆告状去。”

    张同敦摸了摸脸颊,说道:“剪发的好处有三,一是受伤了容易救治,既然参了军,就要有受伤的准备,如果头部受伤直接就可以救治,不用先剪头。二是为了安全。头发剃掉之后,可以戴牢钢盔,头部不容易受伤。三是为了卫生,军营里每天都很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洗头,我现在一般洗澡一柱香内就搞定。”

    “但这头发是父母所受,你这......不成体统。”张简修面色稍缓。张同敦接着说道:“再说只在军营里要求剪发,以后退伍了还是可以留回去的。而且李董事长和陈总工不也是留的短发吗?李董事长还每天刮胡子呢,刘神医说了,不刮胡子不让他上床呢。”

    五个男人中,除了沈玉飞和毛延庆,其他几人都是留的短发,不过王成效直接就是一个光头。现在在工人之中,物别是操作机械的人都被建议剪短头发,主要是为了避免机械把头发卷进去造成安全事故。

    不过此时的人对剪发还是比较抗拒,除了军队,剪发的人还是很少,还是以年轻人居多。不过剪发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学堂里的学生都被长辈骂着,但还是剪了头,随之各种各样的发型也产生了,不过最多的发型还是板寸。

    张简修也就不再提这一话题,而是问道:“你怎么回来了?军队里不是很忙吗?”说实话,张简修对这个长孙还是很喜爱的,现在他又在军队里当上了团级,按明制也相当于是一个千户了,这可是大孙子自己实打实的升上去的,随着华夏军的逐步扩大,相信他的职位也会越来越高,最终也可以达到参将、总兵的级别,那样的话张家就又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上的人物,也算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老父亲了。

    想到这里他的神色温柔了下来,说道:“去吧,吃饭去。”一家人簇拥着张简修坐上了餐桌,今天儿子回来,张王氏特地多做了两个菜,现在一家六口人,有四人拿工资,生活方面已经比较充裕,不过鉴于长时间的挨饿经历,张王氏还是会在家里屯积足够一家人吃上半年的米面,平时吃饭也不过两三个菜,今天儿子回来,张王氏做了六菜一汤,还拿出了一瓶酒给张简修父子俩喝。

    张重润喝了几杯酒,不禁感叹道:“爹,这日子才是人过的,不要说以前在安顺的那段日子,就是爷爷在的时候虽然锦衣玉食,但那都是爷爷的余荫,哪象现在全靠我们自己的双手赚来的钱用得舒坦。不知道伯父、叔父们过得怎么样?爹,我想过段时间道路通畅了请假回老家一趟,看看叔伯兄弟们,如果他们愿意把他们也接过来。”

    张简修半响不语,陷入了回忆当中,慢慢眼中含满了泪水,点点头,说道:“回去一趟也好,也不知道二哥、三哥、五弟、六弟怎么样了。唉,还是李董事长说得好,如此对待一位大明首辅,这是一个朝廷最大的悲哀,说明整个朝廷的政治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朝廷的政策没有延续性,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啊!所以,我们家的悲剧实际上是整个大明朝廷的悲剧,或许朝廷现在的艰难也就是从堂堂大明首辅被抄家开始的。你如果见到几位叔伯后,一定要想办法带他们到这里来,我看这里才是桃源之地。”

    张重润点点头,张同敦却说道:“父亲要回老家估计也快了,我们师长说贵阳长期被围困可能会出现粮食危机,到时说不定会出现人间惨象,所以,在我们休假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休完假要抓紧回去准备打仗,估计是要去解贵阳的围,解救困在那里的四十万百姓。我想最晚8月份我们就可以打通到贵阳的道路,如果在湖南的官军给力一点的话,估计那时候路就打通了。”

    张重润点点头,不过还是正色对张同敦说道:“具体的用兵时间还是不要在家里谈,难免会有说漏嘴的时候,到时你可能就会泄密了,影响你的前程。同敏和宝儿听好了,哥哥说的话一定不能告诉别人,听到没有。”

    同敏和宝儿使劲的点点的,同敏说道:“我也是少年团的成员,我们也有纪律,不能乱说话。宝儿也是儿童团的,你们教练也跟你们说过吧?”宝儿也点点头。

    李国庆正在接待从京城回来的报信的人还有会考失利过来散心的举子们。宴会就在新建成的三大工程之一的黄草坝华夏宾馆,当然目前宾馆还是在试运行阶段,这些举人也算是华夏宾馆的第一批客人。

    来的举人除了蒋明良等5个安顺人外,还有被沈玉飞勾引过来的宋应星、号称来探望父亲的沈允培、声称为父亲打前站的闵自寅,作陪的除了李国庆还有黄氏兄弟,酒过三巡,李国庆首先介绍了普安和安顺的形势,听说自家在普安城外的田庄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家里人由于躲进了州城都没事。蒋明良大呼侥幸,但其他几人在安顺的家人就不知道情况了,目前知道的是盘江以东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恐怕他们几人都得在黄草坝营呆上一段时间,所以另外几人心情都很低落。

    几名同窗都互相安慰,祈祷家人平安,互相劝酒消愁。所谓酒入愁肠愁更愁,孙廷甲等人不一会就醉倒了。李国庆请人带他们下去休息,自己带着蒋明良、闵自寅、沈允培等人到了旁边一个茶室喝茶解酒。

    茶室不大,但布置得极是典雅,众人坐在沙发上,极是惬意,李国庆亲自泡了一壶绿茶,说道:“各位请了,这是我们这里新产的山茶,大家尝尝味道。”众人尝了一下,茶的味道一般,但好在是用玻璃杯装的,倒是形象颇佳。

    李国庆说道:“刚刚收到的消息,玉飞就任海州知州,已经走马上任了。”几人大吃一惊,按理探花是应该进翰林院的,怎么会外放到一个偏僻的小州当知州呢?连忙问具体情况,当听说是帝师孙承宗弹劾沈玉飞给皇帝送礼才给外放的,众人恍然大悟,这孙承宗可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平时都是“吾师、吾师”称呼的,可以说对他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有这么一个大佬弹劾,怪不得。不过众人都是人精,虽然沈玉飞看着被外放,但其简在帝心却是肯定的,或许以后还是会被皇帝重用。

    蒋明良明天要回普安,沈允培要去昆明,李国庆一一做了安排。其他人等自是要在黄草坝长住,李国庆也安排了很多参观项目,特别是宋应星,李国庆是想着能把他长久留在黄草坝,当然能不能留下来还得陈博回来后的努力。

    第二天送走了蒋明良和沈允培后,李国庆陪着众人先去参观了图书馆,张简修接待了他们,张简修现在算是图书馆的名誉馆长,一些接待工作就由他来进行。他向几位举子介绍了整个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看着密密麻麻的书籍,几位举子眼睛都直了。虽说他们也都算是耕读世家出身,也曾经去过一些书院求学,但没有一个见过这种规模的图书馆,当听到张简修介绍这里的藏书达到了8万册后,几人都发出了惊叹声。

    几人兴奋的看着一排排的木架上的书,都萌生了在这里看一段时间书的念头。看到图书馆里有很多穿着短衣打扮的人在看书,宋应星很是好奇的在一个年轻人旁边看了一下,那年轻人看到宋应星,起身行了个礼。宋应星看到他的书是一本《梦溪笔谈》,问道:“小哥学了几年了?怎么不看科举的书而看这杂学呀?”

    那年轻人说道:“我刚上了一年的夜校,只是认识一些字而已,看不懂那些科举的书。看这本书是因为跟我的工作有点关系。”宋应星很是好奇,问道:“小哥是做什么工作的?”那年轻人回答:“我在化肥厂工作。”

    宋应星更是好奇,当下问道:“化肥厂是做什么的?”那年轻人给宋应星仔细解释了化肥厂生产的东西。目前化肥厂主要生产磷肥、氮肥、钾肥,少量试验性生产复合肥,成立的时间不长,目前主要产品在黄草坝试行,目前来看效果不错,配合种子公司培育的良种,上季麦的产量直接翻了一番,目前准备把化肥产能提高,使整个华夏公司内部的土地都用上化肥,这样就需要很多的农技员下乡指导,那年轻人也准备回到家乡当农技员,所以拼命的看书了解农产品的耕作方式。

    宋应星大吃一惊,说道:“你们这里的人都识字吗?”那年轻人说道;“不能说都识字,但大部分年轻人都识字,我们平常除了工作外晚上都要上夜校,休息日就到图书馆看书。刘神医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们厂里的工人都在学习,大部分人都能看得懂书。不认识的字还可以查字典呀!”说完晃了晃手中的一本小册子。

    宋应星接过小册子一看,封面上写着新华字典,他翻开一看,有些不是很懂。那年轻人就演示了查字典的过程。这本字典是刘媛集结了众多教师利用晚上的时间编出来的,跟后世的字典基本类似。宋应星看着年轻人演示了用拼音、部首和难查字笔画检字法,心想这种字典对初学者来说实在是难得的利器,只要知道规则,不认识的字都能通过字典查出读音、意思,实在是太好用了。

    那边闵自寅找到一本《张太岳集》翻了起来,不禁对张简修说道:“想不到张江陵的书居然在这里能看到。想来很快这本书就可以到处流传了。”张简修问道:“此言何解?”闵自寅说道:“听说朝中多人上书要求恢复张江陵的谥号,特别是当时被张江陵差点杖杀的邹元标上书,据说朝中已大致定了今年会给张江陵恢复名号。”

    说着说着,却见张简修两行清泪顺颊而下,不禁疑惑的看着他。张简修行了个大礼,说道:“先父正是太岳公,多谢闵先生带来的好消息。”

    闵自寅吃惊的看着张简修,半响方醒悟过来,连忙行礼道:“失敬失敬,太岳公是家父也非常景仰的人!”两人客气了几句,张简修再也无心陪客,告了一声罪后自去家中告祭乃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