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梦四百年 » 第64章两地相隔万里波

第64章两地相隔万里波

    当王成效的信到黄草坝的时候,徐朝纲正在家里其乐融融的看着沈玉飞和徐天凤的信,对于这个自己亲自挑选的孙女婿徐朝纲满意得不得了,虽然作为探花没有进翰林有点小遗憾,但成了海州知州品衔上已经超过了自己,而自己的二儿子这次考中了二甲,这也是徐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进士,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致于自己已年近花甲,功名心早失,然作为行府事的推官,遇府难而未能殉节,如有人弹劾恐有性命之忧。徐朝纲左思右想,心事重重。

    这时李国庆走了过来,见了礼后说道:“徐公,成效已率军收复永宁州,现部队已进入镇宁州,根据情报镇宁州知州段伯炌力保镇宁不失,成效已令部队前去收复安顺府城,徐公是否前往?”

    徐朝纲腾的站了起来,激动的说道;“当然,老夫这就出发。请国庆给我安排一下。”李国庆答应了一声,匆匆跑去安排车马。

    徐朝纲把家人都叫了过来,吩咐道:“我走之后,应魁去参加华夏军,反正你也不喜欢读书。还有应兰,过段时间你跟毛延庆去海州与玉飞成亲,也不要再讲究那些虚礼了。天龙就送应兰过去,到时跟着延庆回来,就在华夏公司工作。我把安顺的事情了了之后,会请求致仕,到时我也会来这里。我看李国庆他们都是有情有义的。”

    徐天龙说道:“那怎么行,父亲一个人去安顺我们可不放心。”徐朝纲打断徐天龙的话头,说道:“有什么不放心的,难道王成效还保证不了我的安全?当时城破的时候凭着二十几人都能把我救出来,更不要说现在大部队过去了。没事的,你也年纪一大把了,以后也不要再读书了,还是在这里看看有什么喜欢的事情做做,要不然真的是虚度光阴了。”

    徐天龙还想再说,徐朝纲霸道的挥挥手,说道:“就这么定了,我看华夏公司前途无量,你弟弟在朝廷,你在华夏公司好好干,不要有后顾之忧。”

    这时,李国庆赶了回来,对徐朝纲说已安排好护送人员。徐朝纲迈步走出大门,只见十来辆马车停在门口,徐朝纲看了家人一眼,转身上了马车,不再回首。

    毛延庆此时正在匆匆从昆明赶回黄草坝途中,自从接到沈玉飞的信后,毛延庆就知道自己肯定要去海州一趟了,所以匆忙赶往昆明跟沈儆炌说明一下。沈儆炌倒也没有说什么,现在他的心情大好,袁善和李思忠的战绩都不错,把叛军牢牢压制在了乌撒和武定,现在华夏公司的一支施工队正在修建昆明至普安的道路,这两条路一修好,当地的士绅已放出风声说他是有史以来最有政绩的一位巡抚,到时候不光有“万民伞”“留靴”等传统仪式,恐怕修地方志时自己也会是浓墨重彩的有一笔。

    好事不止于此,自己刚任命的游击陆永平前日奏报,已尊巡抚之令率兵收复永宁州,生擒土酋沙国珍、罗应魁并斩之,其余斩首500余级,俘约5000余人,现正按巡抚大人之令欲一鼓作气收复安顺府云云。

    虽然沈儆炌从没命令陆永平入黔作战,但这份送上来的功劳自然要好好笑纳,战报让幕僚润色后马上上报朝廷,想来不但前面兵事屡屡受挫的阴影肯定会随着最近的这些战功烟消云散,虽说朝廷不可能改变原有任命,但给自家加点尊号总应该的吧?

    沈儆炌再次向毛延庆订购了1000杆火枪,2000套盔甲,6000支刀枪还有一批弹药,据袁善和李思忠讲这些兵器太好用了,自从有了这些兵器后,土兵基本不堪一击,不过作战过程中损耗也大,所以急需补充。

    沈儆炌非常得意于毛延庆的态度,自家不光在政绩上无与伦比,自家也在盐厂分润中收获颇丰,在与毛延庆沟通了后续的交接人选后,愉快的修书一封同年漕运总督吕兆熊,让他照顾照顾沈玉飞。

    毛延庆告辞后,对昆明驻守人员做了调整,由副手接了黄运的班,准备调黄运去海州帮沈玉飞。昆明的生意已步入正轨,做为最早培养的助手黄运,将被任命为华夏公司海州分公司总经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岗位,如果做得好,黄运将一跃成为华夏公司目前唯一一家分公司一把手,位高权重,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毛延庆确认黄运有这个能力。

    当毛延庆赶回黄草坝的时候,王成效也赶了回来,他让吕东护送着徐朝纲去安顺,回来跟李国庆他们商量派往海州的人手。

    几个人很长时间没有碰头,这一次借着这个机会也聚一聚,顺便聊聊后续发展事宜。

    李国庆说道:“还是我们的大总管先说一下我们的家底吧。”卢艳芳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说道:“截止6月15日,华夏银行现有存款银380万余两,金48万余两,不过金主要是自产。这两年的总收入是1878万两,支出1638万两,也就是说,现有存款中有140万两是居民存款。目前不算永宁与镇宁,辖区总人口为80余万人。大的数目就是这些,去年的利润大约是190万两,今年估计的利润总额将达到400万两,目前财政比较健康。另外,存粮约140万石,如仅算辖区居民,可满足半年以上需求。”李国庆接着说:“如果不出大的问题,今年秋粮可收640万石左右,粮食问题基本解决。另外猪、牛、羊、鸡的出栏数也大为提高,满足辖内居民生活所需绰绰有余,甚至可以向外部市场投放一部分。”

    毛延庆说道:“家底还算厚实,我建议拿出100万两做为海州的华夏银行分行本金,不过芳芳不能过去,不知道是否有合适的人员过去?”卢艳芳说道:“可以再拿30万两黄金过去,人选有一个,就是范云生的二儿子范名扬,这小子是个数学天才,对数字的敏感度非常的高,管理经验也有,就是人还比较稚嫩,需要沈玉飞自己多费点心。另外我建议尽快进行铸币工作,现在银两成色不一,实在是太过麻烦。”

    陈博哈哈一笑,说道:“铸币机已经生产出来,这是样币,你们看看。”说着从包里掏出了一把硬币,陈博介绍道:“总共是四种币值,一种是一文,跟目前市面上的一文钱等值,一种是五文,一种是十文,都是采用黄铜所制,嗯,也就是铜锌合金,不过目前铜的储量不足,要嶍峨的铜矿出产后方可大规模开铸。还有这是银元,重量是一两,银占89%,铜占10%,锡占1%,当1000文。”

    众人拿着硬币一个个仔细观看,只见那铜币黄澄澄的,形式与铜钱相仿,外圆内方,跟现行的铜钱相比,外圆上多了一圈锯齿,正面写着天启通宝,而背面则写着一文,小圆上方写着小字华夏发展银行,下方写着天启二年。而银币则中间没有方孔,正面是一个人象,上方写着大明帝国天启二年,背面中间是写着一两,环绕着长城图案,上方小字华夏发展银行,凹凸有致,甚是精美。

    王成效问道:“这个人像是谁呀?”陈博说道:“这是沈玉飞寄来的天启皇帝画像,经过我们卢大画家改成的简笔画。”王成效问道:“这是明朝,会不会被安上大不敬的罪名呀?”陈博说道:“应该不会,沈玉飞跟天启聊天的时候曾经说起过,小皇帝好象挺喜欢的,还让制好后给他送去一些呢。”

    李国庆说道:“那就这样吧,等嶍峨的铜料送来后就开始铸铜钱,银元可以先造个十万两,送个5万两给小皇帝,这样他应该不好意思禁止了吧?”众人哈哈大笑。

    李国庆接着说道:“我觉得在我们控制的范围内可以先推行,不过我们的货币制作精美,恐怕外流现象不少,有可能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卢艳芳说道:“这个不用担心,总体来说我们目前贸易情况良好,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的50%左右,只要不断有银两涌入,银是不用愁的,要担心的是铜钱的供应量和银币的铸造速度。”

    陈博说道:“根据陈东方的报告,铜矿现在已经开始试运行,第一条选矿生产线每天可选精矿3000斤,可供炼成铜约600斤,可铸钱约6万文,也就是说一年可铸钱超2000万文,折银约2万两。本年内可建成8条选矿生产线,估计可铸币约16万两。另外,根据陈东方的报告,新化州大红山铜矿已被我方控制,明年投产的话,每天可炼铜约2万斤,也就是说两个铜矿一年可铸币约3700万文,我查了一下资料,嘉靖时云南局十一年铸币约不到3亿文,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达到嘉靖时云南局的铸币量,十年内应该能满足使用要求。而铸币局现在是按一天30万文的铸钱能力设计的,全力开的话可年铸铜钱1亿文以上,银币铸造能力是日产3万个,也就是说,年产量在千万两以上,至少5年内铸币局不需要扩建。”

    李国庆说道:“够了,再多的话我们要引起朝廷的犯忌了,不过即使这样,最好也能找个铸币的官方认可。等延庆回来再想想办法吧。”毛延庆点点头,示意没有问题。不过他接着说道:“海州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就是后世的连云港吧?在江苏也算是最穷的城市了吧?可惜离我们这太远了,不过这也为我们打开大明最繁华的市场开了一个口子。”

    李国庆说道:“玉飞要求我们提供一个什么班子过去?”毛延庆说道:“主要是技术人才,钢铁厂我准备带李天雄过去,水泥厂我准备带老许过去,华夏银行分行需要芳芳给个人,分公司总经理让黄运来当,另外准备了一套水力织布机、纺纱机,初步计划建个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纺织厂、成衣厂、海产品加工厂、建筑公司、种子公司,到了那里再看看有什么需要增加的。到了海州听玉飞的吧,毕竟他是大领导,呵呵!”

    此时的大领导正在跟前任知州刘梦松办理交接,按规定进行公物的清点工作,沈玉飞未聘请师爷,暂时由陆维军负责清点交接事宜。

    沈玉飞自与刘梦松在二堂饮茶,此次朱由校为了弥补对沈玉飞的亏欠,特地将整个海州都交给了沈玉飞,包括原先在两淮盐运使下的四个盐场也划归海州。而刘梦松也是升了一级,去淮安府任同知,故此两人的交谈也算轻松愉快。

    刘梦松提醒沈玉飞,他上任一年来,也走过很多田间地头,发现海州土地荒芜现象很严重,闾里也很萧条,故此采取了宽征输、厚风俗的措施,一年来效果还不错。沈玉飞表示刘前辈爱民如子,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他一定会向前辈学习,加强对土地荒芜的管理,尽快让百姓富裕起来,让市井繁荣起来。其实沈玉飞上任前已把海州粗步转了一圈,海州不缺田,但缺人,主要是赋税太多,农民觉得种地不划算。另外海州为淮盐主要产地之一,盐商云集,这些商人在发财之后又在当地带动了不少商业,很多本地人为商人工作的收入远大于地里的产出。同时田地的产出太少,而土地兼并后农民的赋税加重了,有些人宁愿抛荒后去做工,也不愿意守着田地饿肚子。

    陆维军点好公物后过来汇报,整体来说刘梦松也算是个好官,除了常平仓里的粮食少了一些外,其他都没什么出入。沈玉飞在交接单上签了名字后,双方算是交接完成,按规定刘梦松得抓紧离境去淮安府上任。沈玉飞送别了刘梦松后,一帮下属等在大堂上等候他的接见。

    同知王道成、判官何其惕、学正林云翔、吏目陈三策,这就是他的主要手下了,其中同知管粮、判官治农、吏目巡捕管狱、学正管教育,另外还有高桥、惠泽两巡检司巡检,其中高桥巡检司巡检叫谢永泽,却正是谢天华的族亲,此外还有通济、永济二仓副使各一员。

    这个时代的政府真是精简啊!工资还低,怪不得只有几百万收入的朝廷也能支撑呢。自己一个从五品的知州每月薪俸是14石,折成银两大概是7两,呵呵,如果光吃饭的话倒也足够一家人过活了。

    而同知的月薪则直接减至了7石,看着王道成,确实也不象是个有钱人。不过外表是看不出来的,沈玉飞后世也见多了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巨贪。

    “王大人,据刚才交接数据,两仓中的存粮只有区区100石,与要求的2300石可是相差甚远,不知王大人可有办法使仓中存粮补足?”沈玉飞问道。

    “知州大人,海州实在是民众懒惰,上好的田往往抛荒,税入不足,奈何?”王道成对上沈玉飞好象有点紧张,抖抖索索的答道。

    “何大人,海州田亩几何?荒田有多少?百姓为何抛荒?”沈玉飞对王道成的回答不置可否,转头问何其惕。

    何其惕看着象个老农,身上穿的官袍总感觉是假的。他倒是很镇定,回答道:“本州有民田171900余亩,官田学田3000余亩。田荒芜的有150000余亩,目前在耕种的只余225000余亩。每亩秋粮起税5升四合多,夏粮起税三升两合多。主要是豪富之家赋少而贫穷之家赋多,瘠土赋多而沃土地赋少还有就是逃民太多,嘉靖时有户一万五千八百多户,近十万口,现仅余一万3500余户,2万余口;种田人益少而赋税不少,逃走人之赋税只能加到现有人之中,故现有人益是不堪重负。”

    沈玉飞点点头,看来这何其惕还是很有能力的,以后可以多用用。不过号称一个州的海州只有2万余人,那也实在是太少了一些。就是不知道黄草坝那边的支持怎么样?没有外来投资的大量涌入,想要把海州的经济搞上去实在是太难了。不过那边过来海路太远,这时代的远航能力实在是太弱了点,黄草坝过来的路风险也实在是太高,想想就是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