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十七章 丞相的信

第十七章 丞相的信

    马谡听了杨仪的询问,感受到了杨仪心中的震撼,心里面很是感同身受。

    在几天前,马谡也和杨仪一样,向刘禅询问了同样的问题:

    “现在的小花楼木织机,已经足够先进了,为什么还要研制更加先进的机型呢?”

    马谡也还记得刘禅的回答:

    “或许你不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

    “每一个人都能够穿上衣服,免受冬天的寒风之苦。

    “我们今天发明小花楼木织机,是为了赚钱,为了兴复汉室筹措资金。

    “但要永远记得,作为炎汉的一员,为了人民才是我们永远的目的。”

    马谡此刻面对着杨仪的询问,重复了一遍刘禅的回答。

    杨仪也是被刘禅宏大的愿景,吓了一跳。

    难道,未来真的有一天,能够实现,每一个人,不论贫贱,不论身份,都能够有一身暖和的衣服,免受寒冷之苦吗?

    一旁的丞相诸葛亮听到马谡转述刘禅的话语,不由得联想到了二十余年前。

    先帝败军新野,带领着百姓一起逃跑。敌军追得很急,带着百姓的军队,行进速度很慢。也有部下劝谏先帝,抛弃百姓,独自逃亡。

    但先帝并没有抛弃百姓,独自逃亡,而是依然带领着百姓,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

    那时候,先帝的所做作为表现出来的情怀,和现在后主刘禅的宏大愿景,是多么的相似啊!

    刘禅看着相父诸葛亮、马谡和杨仪震惊的表情,轻声咳嗽了一下,拉回了正题:

    “相父,幼长,威公。

    “我们用现在工场里面的机器和产能,作为拉拢益州豪族的奖励。

    “请问是否可以配套使用严厉的政策,在不让豪族造反的情况下,团结一致,为了今后的北伐做准备呢?”

    诸葛亮、杨仪和马谡听到了刘禅的提醒,才恍然想起,刘禅搞出来这个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最初是为了什么。

    “自然可以。”杨仪听到刘禅所问,脱口而出,“只不过……”

    刘禅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杨仪:

    “威公但说无妨。”

    杨仪听到刘禅的鼓励,继续说道:

    “只不过依照臣的见识,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太过重要。

    “若是全部都分给这些益州的豪族,恐怕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杨仪说完这些话,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丞相诸葛亮。

    杨仪说的话语,比较隐晦,但在场的人,基本都听懂了他要表达的意思。

    升米恩,斗米仇。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这两个创造,太过于关键。

    如果让这些益州豪族参与,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的技术,很难不会被他们窃取。

    如果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的技术被益州豪族窃取。在蜀中另立门户,和朝廷竞争,都是比较好的后果。

    若是北上投奔曹魏,或者东下投奔江东,都是会让炎汉非常被动。

    诸葛亮点了点头,肯定了杨仪所说:“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斟酌而行。”

    刘禅听着杨仪和相父诸葛亮的劝说,笑了笑:

    “朕当然知道此事重大。

    “先前朕曾和相父言说,这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有国库四成的股份。

    “其中的利益,如何与豪族分配,还请丞相和威公多多费心。

    “幼长,你也多和相父学习。”

    丞相诸葛亮看着刘禅吩咐自己干活,心里面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是有一种别样的欣慰。

    这些天,诸葛亮终于不再担心,刘禅不关心国家大事,反而有些担心,刘禅凭借着未来的知识,太过于关注日常的事务。

    反而会造成许多错误和过失。

    看到今天刘禅在纺织工厂和小花楼木织机都完成了大部分工程之后,把后续的具体问题,放手给他和杨仪等人进行。

    心中更是欣慰。

    刘禅这孩子,自那次言说,从未来留学归来之后,是真正地成长了啊!

    也不知道,这个“未来”时代,究竟是怎么样的。

    如果有机会,能去未来留学,该多好啊!

    ……

    蜀中,杜家。

    杜微在府邸之中,躺在阳光下晒太阳。

    一旁,坐着一个中年男人,名叫王平。

    王平看着躺在摇椅上的杜微,轻声道:

    “杜先生,您也听说过,诸葛丞相所做的文章《正议》了吧?”

    杜微听着王平所说,摇了摇头:

    “老朽年龄已经很大了,眼睛看不清物体,思维也像是生了锈。

    “丞相的大作,虽然已经让书童为我朗读,但老朽已经老到了根本听不懂的程度啦。”

    杜微啊,杜微,你可真是个装糊涂的高手。

    王平看着杜微装糊涂,也是有些无能为力。

    作为炎汉朝廷中,为数不多,出身于蜀中豪族之人,王平奉丞相诸葛亮的命令,来和杜微交好。

    如果能够将杜微请出山,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即使不能成功请杜微出山,也需要和杜微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关系。

    王平对炎汉政权极为亲近,但如王平一样,对炎汉政权亲近的豪族,却并不多见。

    更多的是向杜微一样,既不太过于疏远炎汉政权,又不太过亲近,不愿出仕,为炎汉政权站台。

    王平看着装糊涂地杜微,无奈又道:

    “继位的君主刘禅,曾经言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继承了先皇的理想和报复,期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杜微听到王平说道了后主刘禅,眉毛微微抖动了一下,然后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老朽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当今陛下有如此之高的心气。

    “老朽尝尝听闻,我们的陛下,是一个喜爱斗蛐蛐的少年啊!”

    王平听着杜微的反驳,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可以回击的。

    方才所听到的那句话,还是从朝中其他同僚嘴里面听到的。

    王平和杜微正相对无言间,远处,一个书童影影绰绰,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要和杜微汇报。

    杜微轻声道:“进来吧!”

    书童小跑着走进院落之中,行礼之后,向杜微说道:

    “方才丞相府中,来了一个信使,送来了一封信。”

    “哦,放我手里。”

    杜微拆开手中的信件,不由地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