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二十三章 诸葛布庄,遍布天下

第二十三章 诸葛布庄,遍布天下

    “蜀锦的销售,最基本的市场就是江东和北方。”

    刘禅踱步,走到了地图旁,用手指了指江东和曹魏的地盘,

    “如今天下虽然还没有全部安定,但曹贼和江东的内部,已经相对安定。

    “世家大族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沉迷享乐,蜀锦制作的衣服华丽名贵,正是他们所追求的。

    “在江东和曹魏之地,蜀锦一定能够受到他们的欢迎。”

    诸葛亮、马谡和杨仪听着刘禅所说,都点头表示赞同。蜀锦的优点,大家都是比较了解的。

    只不过之前是因为蜀中的蜀锦产量有限,在刘禅提议建设了锦江纺织工场和小花楼木织机之后,蜀锦的优势被无限扩大。

    刘禅看着他们脸上的兴奋,心中轻轻叹了一口气。

    所谓物以稀为贵,在蜀锦大规模织造出来,抛向市场之后,很快就会慢慢贬值,变得不再那么值钱。

    当然,和蜀锦的生产成本,相比,总会是赚的。

    不过,蜀锦除了是达官贵人身上的衣着之外,还具有一个极大的优点:

    相对便携、数量稀缺、容易判断价值、可分割!

    这些优点,都指向了一个刘禅在未来留学时候,每天都打交道的物品:钱!

    刘禅知道,在东汉三国年间。虽然已经有了以朝廷信用为依托,铸造的铜币。但在战乱年代,皇帝都无法保证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朝廷的信用更是无从谈起。

    每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都会选择铸钱来充当军费,而在铸钱的时候,大量掺杂了其他金属。

    金属货币过分膨胀,导致在民间,货币的信用极底,此时使用物品布匹,尤其是蜀锦,不能能够在市面上同等于货币使用,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比“铜钱”还要好用。

    这就是蜀锦的另一重好处!

    刘禅继续道:

    “另外,大家也都知道。

    “蜀锦名贵,又方便分割,在民间,也多被人用作交易的筹码。”

    诸葛亮、马谡和杨仪听了,连忙点头,等待着刘禅的结论。

    “朕提议,相父着手设立一个‘诸葛布庄’,在华夏之地兴建。

    “未来,更是要沿着汉朝曾有的丝绸之路不断向西。

    “蜀中的全部蜀锦,可以优先供应‘诸葛布庄’。”

    诸葛亮听着刘禅所说,双眉猛然间皱紧:

    “陛下,万万不可!

    “臣一心为了炎汉复兴,怎能够为自己兴办……”

    刘禅抬手,阻止了诸葛亮继续说下去:

    “如今的炎汉,只有相父的名望能够响彻整个华夏。

    “你们说,对吗?”

    刘禅用疑问的眼神,看向马谡和杨仪,二人听着刘禅所问,都是点了点头。

    除了诸葛亮作为如今炎汉实际上的二把手之外,也是炎汉朝廷中,唯一真正出自名门望族的一个人了。

    诸葛亮出身琅琊诸葛氏,先祖丰曾经就在西汉元帝时期,做过秩比二千石的大官。

    叔父诸葛玄,更是曾经担任过豫章太守。

    诸葛亮不仅出身望族,更是在江东和曹魏,都有着做大官的亲戚。

    兄长诸葛瑾初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等到几年后,孙权称帝的时候,更是升任吴国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族兄诸葛诞更是在魏国更是历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

    贯读历史,刘禅知道,诸葛家三兄弟虽然分侍三主,这三兄弟也都算得上忠诚,没有因为家族的亲属关系,耽误了国家大事。

    刘禅看着相父诸葛亮脸上的依然存在的犹豫之色,继续道:

    “相父不必为难,布庄命名诸葛,并非是您为了家族,置办自己的产业。

    在若干年后,‘诸葛布庄’可能还会有着出人意想的作用。”

    诸葛亮看着刘禅坚持,也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刘禅拖着疲惫的身躯,从锦江岸边,返回到了成都皇宫之中。

    创办锦江工场、发明小花楼木织机;

    用发展的成果震慑豪族,让他们归附炎汉;

    这些事情,一件件都按照刘禅心中预想的轨迹完成。

    炎汉的蜀锦织造计划,蜀锦产业发展计划和对外销售渠道的计划……

    这些计划,一项项都按照刘禅心中预料的慢慢发展。

    成都大地,秋风起,晴空万里。

    一行白鹤排云而上,让人不禁心怀畅爽。

    ……

    江东,大殿。

    “恭喜吴王,恭贺吴王!”

    “恭喜吴王,恭贺吴王!”

    大魏吴王孙权,听着大殿中的一众官员的恭贺,脸上也是露出了喜色,不过心中仍然有些疑惑:

    “诸位,孤何喜之有啊?”

    丞相孙邵出班行礼:

    “恭贺吴王,臣等在我大吴的疆域之内,发现了飞翔在太空中的黄龙。

    “依照史料中的记载,这是吴王治国有方,朝中官员团结一心的征兆。

    “古语有云:‘天上出现了黄龙,人间就要确立皇帝’。

    “这正是上天期望您进位称帝的征兆啊!”

    丞相孙邵说完,大都督陆逊也是出班行礼:

    “陛下,这正是上天期望您进位称帝的征兆啊!”

    朝中官员听着丞相孙邵和大都督陆逊所说,很多都出班行礼:

    “陛下,这正是上天期望您进位称帝的征兆啊!”

    “陛下,这正是上天期望您进位称帝的征兆啊!”

    ……

    孙权看着大殿之中,诸人请求他继位的话语,若说心里面一点儿也不激动,那一定是假的,可作为吴国的君王,孙权知道:

    现在称帝,成为吴国的皇帝,并非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一方面,国家内部,掌握着大量实权的臣子们,还依然存在,没有死亡;

    另一方面,如今正在和曹魏交战之中,需要向西联合刘备,否则就会腹背受敌。

    若是孙权此时称帝,声称炎汉继承者的刘禅和诸葛亮,一定不能容忍与孙权结盟。

    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此时都并非是最好的称帝时机。

    孙权想到这里,眼神扫过恭贺的臣子们,目光中带着一丝冰冷。这些臣子们不知道他心中的考虑吗?

    当然是知道的,只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孙权心中冷笑,脸上温暖的笑容,仍然没有减少:

    “我孙权没有什么名望和能力,成为吴王,已经是我不敢想象的了。

    “哪里会奢望,成为吴国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