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四十二章 蜀锦织造城的震撼

第四十二章 蜀锦织造城的震撼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或者现在就预料到十年后需要乘凉,然后种下。

    刘禅递给诸葛乔这一本《货币银行学》,就是为了十年后乘凉,种下的树种。

    刘禅在未来留学中了解过,华夏的本土,贵金属相对稀缺。直到宋、明海外贸易发达,白银大量内流,社会上才能够用银钱最为货币。

    在之前,甚至是宋朝,布匹都仍然承担着一定货币的职能。

    刘禅让诸葛亮主持“诸葛布庄”,在全国、乃至世界开设分店,不仅是为了打开炎汉蜀锦销售的渠道,为炎汉北伐提供经济支持。

    同时,也是为了未来,以蜀锦为依托,进行货币发行做的准备。

    刘禅让诸葛乔从诸葛布庄的账房做起,学习《货币银行学》的知识,就是有着这方面考虑。

    诸葛亮见刘禅执意让诸葛乔进入“诸葛布庄”工作,又将《货币银行学》递给了诸葛乔。

    诸葛亮自然明白,刘禅一定是对诸葛乔有着安排,很可能,这个安排和刘禅为未来留学时候学习到的知识相关。

    诸葛亮并没有问些什么,只是叮嘱诸葛乔感谢刘禅提供的机会,以后在工作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学深悟透皇帝传授的知识。

    诸葛乔连连点头,表示皇帝的吩咐和诸葛亮的嘱托都已经谨记在心。

    刘禅笑着看向诸葛乔,说道:

    “兄长来自江东,见惯了繁华。

    “刘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礼物,送给兄长。

    “只能够请兄长到我的储藏室中,挑选几匹蜀锦,作为礼物了。”

    诸葛乔在感谢了皇帝刘禅的赏赐之后,跟着太监黄皓,走向了刘禅的储藏室。

    御书房之中,只余下了刘禅、丞相诸葛亮和出使江东的使臣邓芝三人。

    邓芝出使江东的时候,关键的信息早已经通过书信的形式,传递回了成都。一些具体的细节有所遗漏,邓芝也在御书房之中,向刘禅一点点诉说。

    刘禅和诸葛亮听着邓芝的话语,都陷入了思索之中。

    邓芝出使江东的整个过程相对来说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十分顺利。按照吴王孙权的反应,如果邓芝介绍的炎汉,和孙权派遣使者了解的大概一致的话,那么炎汉的吴国的同盟关系,就能够建立了。

    如果这样,明年五月渡过泸水,平定南蛮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南蛮平定之后,北伐还会远吗?

    听完邓芝的叙述,刘禅和诸葛亮都是不由地松了一口气。心中明白,方才张温在大殿之上,出言不逊的行为,并非是抱着要搅黄和炎汉联合的目的来的。

    只不过是要试探一下炎汉皇帝和国家的实力,顺便找一下邓芝出使江东舌战群儒的场子罢了。

    方才在大殿之上,张温的意图,就是试探刘禅,是否真的如邓芝所说,是一个能够带领炎汉抵抗曹魏的君主。

    除了皇帝刘禅之外,另一个张温需要试探的,便是炎汉的综合国力了。

    既然张温有着试探炎汉实力的心思,那正好,炎汉对展示国力早有准备。

    刘禅看向诸葛亮:

    “相父,蜀锦博览会是否一切就绪?”

    丞相诸葛亮点了点头: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明日,臣便带着吴国的使者张温,参观一下炎汉的蜀锦博览会!”

    ……

    次日,锦江河畔。

    此时的锦江河畔,已经并非是当年刘禅指挥着马谡,刚刚建设蜀锦纺织工场的样子了。

    这里单单马谡主持修建的工场,就有“蜀锦纺织工场”和“织机制造工场”,两个工场,雇佣的工人都已经超过千人,再加上货物的储存,厂房的面积广阔。

    除了马谡主持修建的工场之外,许多豪族的工场,也都围绕着这里建设。

    半年以来,锦江河畔,已经聚集了大大小小几十家工场。

    纺织工场需要工人,工人需要住处,随着人口的聚集,商贩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蜀锦价值连城,会引来有心之人的窥伺,虽然蜀中的人都知道,建设工场的乃是当今炎汉的皇帝陛下,可却总有胆大妄为的亡命徒,要想抢夺。

    因此,在纺织工场的外围,布设了军队,又修建的矮墙,用来防御抢夺蜀锦的贼寇。

    短短的半年内,此地已然形成了一个“蜀锦织造城”!

    蜀锦博览会,也正是在这里开办。

    杨仪在得到皇帝刘禅举办“蜀锦行业协会”的命令之后,又在蜀锦城中找到了一块儿空余的土地,搭建展台。

    并广泛地邀请蜀中蜀锦织造的相关人员参加。蜀锦织造的相关人员,听说将会有江东来访的客商,能够扩展销路,都纷纷云集相应杨仪的号召,将各自织造的最好蜀锦,带到蜀锦博览会之中。

    天色将明的时候,一辆辆车架从城成都的方向而来。

    车上坐着的,正是以张温为首的吴国使臣和江东豪族之中受到“蜀锦博览会邀请”的人。

    张温想道,此行的目的地,是蜀锦博览会,心中就有些不屑一顾。蜀锦再华丽,也是一个布匹而已,难道江东之中,就没有吗?

    虽然昨日在大殿之上,刘禅的回答,将张温的诘问全部抵挡。但张温只是认为,口舌之利,只不过是诸葛亮的谋划和设计罢了。

    张温曾经在赤壁之战中,见识过诸葛亮的智慧和机警,不过,语言上的交锋,是智慧和机警能够占优的。

    但是国家的建设,却并非是仅仅通过口舌的锋利,就能够完成。

    张温知道,自刘备在白帝城死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诸葛亮既需要稳定蜀中的豪族,又需要抵御四面八方进攻的压力。留给内部建设的精力,又能够有多少呢?

    如果没有精力,蜀中又有谁,能够有着进行内部生产的建设的能力?

    后主刘禅吗?

    张温想道这里,不屑地哼了一声。

    正巧车辆行驶到“蜀锦织造城”之内,吱呀一声,车辆稳稳地停下。

    张温挑开车帘,看向窗外,不由得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