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五十四章 华夏的种田基因

第五十四章 华夏的种田基因

    我真傻,真的……

    董允看着刘禅递过来的厚厚一本书,心中喃喃自语。

    董允并非是一个痴傻的人,相反,董允很聪明。

    满朝文武都在庆贺,“蜀锦”的飞速发展、东吴的粮食和铁器西运,皇帝刘禅继承了刘备遗留下来的志向。

    董允一眼就看出来:

    杨仪和马谡主持的蜀锦纺织,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这样的行为,是危险的、是不能够长久的!

    单从这一点远见来看,董允就超过了多数人。

    但正是因为这样,董允也刘禅拿出《农具百科全书》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这么厚的一本书,绝对不可能是仓促之间写出来的。

    这证明,皇帝刘禅对农业的发展,对“蜀锦纺织”抢夺劳动力,都早有预料!

    这绝对不可能是杨仪、马谡威逼的结果……

    董允接过《农具百科大全》,小心翼翼地翻开。

    董允想知道,在刘禅的书中,究竟写了什么秘诀。

    这个秘诀,居然能让一个农民种地,等同于两个农民一起种地,甚至更多农民一起种地!

    董允翻开《农具百科全书》,看了第一页,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这个书本,不愧是皇帝刘禅传授,书中都是插画,密密麻麻。

    插画中画的并非其他,而都是各式各样的农具。每一个农具看上去都十分简单,但却又充满着机巧美感。

    董允仔细看了两眼,微微皱眉。

    固然,董允对农业非常重视,可其实本身并没有种过地。虽然董允能够感受美感,被插画中农具的精巧震撼。

    但实际上,董允并不能够看懂这些农具的作用!

    董允的任务,是要依照着《农具百科全书》,发展炎汉农业的生产。

    但实际上,董允甚至连这些农具的作用都不能看懂,更不要提按照这些图画,去发展炎汉农业的生产了!

    董允想到这里,脸色不由得涨红起来,感到十分窘迫。

    刘禅看着董允窘迫的表情,似乎是猜到了董允心中所想,并没有出言责怪,而是笑着拉起董允:

    “休昭,今日阳光正好,不如和朕一同。

    “到试验田中,感受一下。

    “看一看,朕改良的农具,究竟有没有效果?”

    董允听着刘禅这样说,心中更是感到窘迫和愧疚。作为臣子不能为皇帝解忧也就罢了,反而需要皇帝来照拂臣子的脸面。

    若是老爹还在,知道有这件事,回家估计少不了一顿揍……

    刘禅拉着董允,也不等他同意或者拒绝,径直往皇宫中的一处走去。

    转过了几处墙壁,眼前豁然开朗。

    赫然便是好大的一块儿庄稼地!

    即使是以刘禅在后世留学的经验来看,在皇宫中开田种地的,也是寥寥无几。刘禅现在还能说得上名字的皇帝,只有千年之后的朱元璋了。

    刘禅都没有见过的事情,董允便更是稀奇了。

    从远古的周朝,到汉朝二十五位皇帝,虽然每年春天,都举行盛大的仪式,劝勉百姓好好种地。

    但春天耕种的仪式,只不过是形式罢了。

    谁家好皇帝真种地啊!

    董允看着刘禅,心中更加佩服起来。

    刘禅到了田间,眼神中流露出来了由衷地亲切。

    在未来留学的时候,前几年,刘禅十分疑惑,为什么世界上每一处有华夏的地方,都有着菜地。

    但等到过了十几年,刘禅的年纪慢慢大了之后,才真正地觉醒了“种田之魂”。

    留学的时候,刘禅从寻常瓜果,种到了高产主粮,种田水平飞速增长。

    为了脑海里面回归炎汉的执念,刘禅甚至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几十年前就已经绝种的普通稻种和麦种,请教农学专家,如何培育优良的杂交品种。

    别说,留学的时候,经过刘禅多次实验,还真给他碰出来了比较高产的稻种……

    刘禅面对着眼前的庄稼地,脑海中浮想联翩,马上就要到重返炎汉之后的第一个春季了。

    刘禅是真的要从这片庄稼地中,种出来炎汉的未来!

    董允看到刘禅望着眼前的土地,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当然不敢打扰。

    董允看到一旁黄皓牵过来的牛,和拿过来的农具,却是心中一动,连忙凑上去仔细观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董允看到黄皓拿过来的犁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

    董允虽然没有怎么耕种过田地,但犁还是见识过的。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

    在需要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的时候,只需要将它系在耕牛身上,耕种的农民扶住耕牛,就可以了。

    只不过,董允所惯常见到的犁,都是只有一个长条的木杆,但黄皓拿来的犁,木杆却是弯曲的,前端几乎垂到了地面。

    董允看着黄皓拿过来的犁,忽然感到有些熟悉,连忙低头,拿出了刘禅给他的《农具百科全书》。

    第一页,便是画了这农具,名字正是:曲辕犁!

    刘禅听到董允轻声惊呼,又看着董允对照着《农具百科全书》查找曲辕犁,才从杂交水稻的梦想中回过神来。

    杂交水稻这个事儿,运气好可能三五年就成功,运气不好,非十来年的苦功不成。

    眼下还是先把曲辕犁普及了吧!

    刘禅看着董允,笑了笑:

    “这个农具,你在书上也看到了,叫做曲辕犁。”

    也叫江东犁,刘禅在心中小声嘟囔了一句。

    兵熊熊一个,皇帝熊熊一窝。江东之地,多少能人逸事,全让大魏吴王孙权给耽误了。不如早点儿让江东的土地,飘扬着炎汉的旗帜。

    刘禅又道:

    “曲辕犁,比起现在使用的犁,有着很多优点。

    “大黄,你扶着董侍郎,带着他从田地之中走一圈试试。

    “另外,休昭,现在是冬天,播种还没有进行开始。

    “你既然决心帮助朕,将炎汉的农业发展,让炎汉的百姓吃饱,让炎汉的军队军心稳定。

    “朕期望你从今天开始,就向田间地头的农民学习如何耕种。

    “学习耕种的同时,也要结合着我书中所讲授的器具进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炎汉的农业得到发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