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驭澜 » 第八章 战神韩起往事

第八章 战神韩起往事

    这个宽约两丈、长约三丈的密室里,布满了书架,所陈列的书籍都是韩铭平常在外不能接触到的孤本与禁书。

    书籍罗列万象,有涉及天下各国风俗民情、山川地理的,有涉及兵法谋略、官场之道的,还有爷爷韩起生前写下的行军布阵的宝贵手稿……

    密室里,韩安正老神自在地靠在椅子上。

    见韩铭到了,韩安稍显吃力地坐直身子:“老爹我都等你半天了,你怎么才来?”

    韩铭找了件浴袍穿上,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说道:“我的亲爹啊!您这密道修得可真是太短了,咋不让人挖到云川城外去呢?您倒是轻松,从府中书房下来,用不了几步。”

    “儿啊!你都抱怨十几年了,还没抱怨够?跟你娘一样,就爱记仇!”

    “等什么时候我不用再走这密道了,我就不抱怨了。我是真佩服那素未谋面的陆先生,从侯府到春风楼直线距离四里地啊!他是如何想到修这样一条密道的?修就修吧,咱家又不缺钱,就不能修得好一点?我这一路上光着身子,又是潜水又是爬洞,比摸金贼都不如!”

    “你以为修这条密道很容易?你陆叔叔当初光是研究地质结构就研究了大半年,带人秘密修建又修了两年半。辛辛苦苦做这些,还不是为了保证你的绝对安全?这才能让你每次去外面花天酒地时,再秘密潜回府中,既摆脱了外面的眼睛,又不引起府中眼睛的注意。你能想出比这个更好的办法吗?”

    “我就是抱怨抱怨。”韩铭平复了心情,关心起父亲的身体,“爹,您最近身体不好,不好好养着,急着在密室里见我,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这间密室平常都是韩铭自己进来读书学习,韩安极少会下来。

    韩安就是下来,也通常是在纸上写下一些要交代的话便会离开,避免长时间不在府中出现,让人发现异常。两人贸然相见的次数少之又少。

    “我身体无碍,自然是事关重大才要见你。趁着你娘带着元九山去了景行山,时间充足,今天咱们父子俩好好聊聊。你坐下听我说。”韩安神色少有的严肃起来。

    韩铭闻言收起平日里的习气,于父亲身旁端正坐好。

    “孩子,这么多年来,你在为父的安排下做着许多你并不喜欢的事,你曾问过我许多问题,为父都没有跟你好好解释过,现在是时候告诉你答案了。”

    韩安先指了指书案上的四幅画卷,又指向一面空白的墙壁,“看到墙上的四颗钉子了吗?你将这四幅画卷从左到右一一挂到墙上去。”

    韩铭没有多问,听话地取走第一幅画卷,将其先挂在钉子上,然后再解开扎带,用手托着卷轴,小心翼翼地将画垂直展开。

    第一幅画卷画的是一位手持长枪,身披战甲,立身战马上的中年将军。

    看着那威风凌凌的身影,韩铭心中已有了答案,但还是问道:“这是爷爷吗?”

    “是的,就是你爷爷,我父亲韩起,曾经的苍澜国大将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韩安的眼中充斥着骄傲,也掺杂着伤感。

    “父亲,我小的时候您曾告诉过我,爷爷当年并没有谋反,但最后却因一场变故被剥夺了大将军之职及王爵,放逐到这偏远的云川城。您还说,当时高祖皇帝若再给给爷爷两三年时间,这九州之内哪还有什么西夏和大雍,早就一统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韩铭一直想知道的答案。

    “事情发生于武兴十三年,你爷爷远征西夏的第四年。”韩安回忆道,“在那之前,你爷爷已经灭了四国,扫清了五州之地,九州内只剩下西夏和大雍两国。

    这两国一个在西,一个在北,疆域辽阔,多是荒凉之地,是最难啃的两块骨头。尤其是西夏,重兵把守的凉州,丘壑纵横,气候更是极端恶劣。

    你爷爷计划先灭了西夏,然后就能东南西三面合围大雍,那时候再消灭大雍易如反掌。

    这场征西大战一打就是四年,你爷爷带着三十万大军入凉州,步步为营,攻城拔寨,一路打到西夏皇都广坪城附近。

    把最难打的仗都打完了,眼看着最多再有半年,就能灭掉西夏,却接连收到高祖皇帝赵衍的三道皇诏。”

    “关于这三道皇诏,世间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传言,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韩安喝了口茶,整理下思绪说道:“这第一道皇诏,是因为有不少人向高祖皇帝参奏你爷爷,说你爷爷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高祖皇帝希望你爷爷能够回京一趟,自证清白,堵上悠悠众口,然后再回西线继续征伐西夏。”

    “传言爷爷没有回去,是真的吧?”

    “是的。当时征西到了关键时刻,前线离京都又相隔近近三千里,交通极为不便,往来至少一个月,你爷爷怎么可能扔下三十万大军在那凶险之地不管不顾。所以你爷爷就陈述了厉害,说灭掉西夏后再回京。”

    “这是不是引起了高祖皇帝的猜忌?”

    “其实这时候还好。你爷爷起于微末,跟着高祖那么多年,高祖对你爷爷还是比较信任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让他带着苍澜国最精锐的三十万大军远征西夏。但架不住很多高祖亲信对你爷爷的诋毁,再加上你爷爷没有奉旨回京,更是给了那些人绝佳的借口。于是高祖皇帝又发了第二道皇诏,要求你爷爷带军后撤防守,并限期回京。”

    “爷爷又直接拒绝了?”

    “没错,你爷爷想都没想就回绝了。打了四年才打到西夏都城附近,兵锋正盛战机正好,说退就退,岂不是把好不容易拿下的众多战略要塞又白白还给了西夏。

    更何况,凉州不像平原地区,攻伐不易,快速退军更难。

    那里丘壑纵横,军团很难以完整的方阵随意移动,贸然后撤,一旦兵线拉长分散,就会暴露弱点,面对敌方骑兵突袭冲截,无法形成有效抵抗,那将是灾难性的。

    其实,你爷爷如果收到第二道皇诏的时候能够回京,一切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也是在那个时候,你爷爷身边的大谋士陆让公对你爷爷说,大将军你两次拒绝回京,高祖必然对你起了猜忌和杀心,你辛辛苦苦在外征战,却抵不过一帮小人动动嘴皮,不如索性反了。”

    “陆让公就是陆仁甲先生的父亲吧?”

    “正是。陆让公谋略过人,是你爷爷身边最重要的谋士,给你爷爷献过很多良策。

    你爷爷高估了高祖对他的信任,他不相信高祖会杀他。

    而且昔日若不是高祖慧眼识才,你爷爷也不可能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所以你爷爷对高祖一直心怀感恩,只想着有一天能帮高祖扫清六合,实现九州一统,根本没有谋反的心思。

    当时劝你爷爷谋反的不止陆让公,还有他麾下的几个天狼军将领,都是跟你爷爷出生入死的心腹。

    众人这么一闹,反而是授人以柄,被人添油加醋后,令高祖真的相信了你爷爷有不忠不臣之心。于是便有了第三道皇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