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五祖英雄传 » 第九章 王清华太湖卖丝绸 米老板有意招佳婿

第九章 王清华太湖卖丝绸 米老板有意招佳婿

    且说何俨在饭馆里吃饭喝酒,店小二说番话出来,引得他大怒,非要店小二把话说清楚,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与黄梅人有什么关系?店小二被何俨抓住不放,方说出事情原委来。

    店小二见何俨追问,只得把发生的事情经过和原委一一道出。原来这是一起大案,是发生在同治年末期,也就是1870年间的事情,这件大案轰动了安徽和湖北等省份。

    同治年间,中原大地战乱频发,清政府的腐败,外国列强的入侵,整个中国处在耻辱之中。由于清政府软弱无力,引发了一场农民运动,南方的太平军在洪秀全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反清反列强的农民运动。欲想推翻清政府王朝,全国上下许多百姓都站起来参加了太平军,转战南北,攻城据地,整个中原地区都被太平军占领了,很有希望将清政府推翻。

    从咸丰年至同治年中期,事不所愿,太平军内部分裂,发生了内讧,斗争激烈残酷,清军有了机会,将太平军渐渐打败,包围了南京城,剿灭了太平军。由于长达十几年的战乱,苦了老百姓,广大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加上官府的腐败,地方的恶霸横出,民间一些黑恶势力纷纷出笼,使地方作乱频发。老百姓有怨无处伸,有仇恨无处报,声张正义的人少了,只有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同治八年1870年,太湖县恶棍横生事端,看中了民间一女子,起了色心用卑劣的手段勾结官府,抢了人家妻子奸淫,将其丈夫用计关进牢房,引出了一桩大案。害得人家家破人亡,激起民间愤恨,但无法治除这样的无法无天的恶棍。恶人武艺高强,勾结府官,更是有恃无恐,胆大包天对民间作孽的恶事不放在眼里,想侥幸躲过去。岂知这件大案引发了民间豪杰愤怒,激起侠士的侠肝义胆,发誓要除掉恶人,让受冤屈人得到安慰。

    这件事才得从源头说起,话说同治年时期,太平军刚被朝廷剿灭,民间百姓方有活命的机会,战乱平息了,百姓才能安心耕作,耕种土地种出粮食来。小商小贩方能平安出外做些生意,许多做小本生意的人纷纷出外赚些银两过日子了。

    黄梅县古角乡王家村有一位年轻人,名叫王清华,家有父母和兄弟姊妹四人,都是生活在山区小地方务农为生计,几分薄田,人多不够维持生活,日子清淡贫困。

    王清华是家中长子,年方二十四岁,承担起家中担子,农活做完了就出外做些生意,赚些银两维持家用。

    同治年间,刚从战乱平息的世道。王清华年轻有头脑,人很灵活,见过世面的人,他从杭州地方进了些绸缎来,到安徽,湖北等地贩卖。一匹绸缎能获利七八分利钱来,一回能贩几十匹绸缎,也能赚得几两银子。但是生意很难做,大凡买绸缎的都是富人家才买得起的,再就是有人家儿子娶媳妇,有女儿家要出嫁的,才会买几匹绸缎做衣服装装门面光。也是说家中有钱的才能买得起绸缎。

    这一年,正是同治八年五月份,王清华贩了一批绸缎,来到安徽太湖县,在乡下转了几天,也卖了些绸缎,不是很好卖。一天,他背着搭布袋,一搭袋能装十几匹绸缎,在太湖大街转卖,口中喊道:“杭州绸缎,上等货,价格适宜,有买绸缎的没?”从西街转到南街,又来到东街卖。

    东街有一家姓刘的老板,开有一间米店店铺,一条东街只有他一家是开米店的。店主夫妻俩年过五十开外,眼看到六十了,中年生得一女,喜得笑开了怀,起名叫刘月琴。夫妻俩就只生一女,再未有生了,刘老板与妻子将小女抚养成人,请了先生幼小开始教习读书识字。女儿是刘家掌上明珠,精心培养,出落的如花似玉,标致好看。邻家见了都夸刘公有福气,女儿生的花容月貌,可谓是太湖县第一美人,又能识文断字的。刘家夫妇得此一女,总是笑呵呵的,许多人来家做媒,总是东不成,西不就。

    有几家有钱的人想说他女儿做媳妇,不是男子轻浮,就是浪荡公子,不但刘公看不上眼,女儿月琴更是不屑一顾。与这些轻浮男子过日子,更是不乐意,有没女儿的名声,刘月琴年将二十岁了,还未识得如意郎君。

    这一日,老俩口坐在店中,守着米店生意,听得有人叫卖绸缎。两口子突然想到女儿已是嫁人年龄了,尽管没有定亲,但是只是迟早的事,女儿找好了婆家,绸缎总是要的。家中只生一个女儿,万一有了人家,嫁妆一时筹办不齐,如今卖绸缎的到了门前,正好买几匹备在家中,岂不更好。

    刘婆出得门口,见卖绸缎的,用手边招呼边喊着:“卖绸缎的,到这里来,我们要买绸缎。”王清华听到后,肩扛一袋绸缎走了过来,跟刘婆进了门。刘公和刘婆看了一眼卖绸缎的,见是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来劲了。刘公笑道:“年轻人,你挺会做生意,这么年轻就在江湖上跑。”又问道:“年轻人,今年多大了?是哪里人呢?”王清华说:“我二十有四了,不小呢,我是湖北黄梅人,离此地不远啊。”刘公说:“哦,黄梅人啊,娶了媳妇没有啊。”王清华答道:“还没有娶媳妇呢。”

    老两口也是有心问,王清华也是实答。刘婆问道:“年轻人,绸缎是多少钱一匹呢?”“四两银一匹,刚从杭州贩回来,上等货不贵的。”王清华答道。

    刘公拿起一匹绸缎,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说道:“四两银子一匹啊,绸缎是可以。”刘婆说:“就拿四匹吧,女儿要出嫁,四匹绸缎总是要的。”刘公挑了四匹绸缎,红、绿、蓝、紫四色。

    刘婆拿过四匹绸缎,进了内房去了。店内只有他俩人,王清华坐着,刘公闲着,他又问:“年轻人,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呢?”王清华说:“家中有六口人吃饭,兄弟三人,一个妹子,再就是父母了。”“家里人口多,你是老几呢?”刘公又问。“我是老大”王清华应着。

    刘公没有再问了,心想着:他家有兄弟三人,他家男的多,要是将这个年轻人招入刘家做坐堂女婿,最合适不过了,既可以做儿子,又可以打理店中生意,岂不一举两得?想我那女儿许配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刘婆送进了绸缎,从内房中走出,刘公见了立刻起身走近,拦着刘婆进了内房,说道:“婆子呀,这年轻人怎么样?”刘婆说:“可以啊,这年轻人不错呀。”刘公接着说:“我问了这年轻人,家中有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妹子,父母健在,一家六口人吃饭。假如将这年轻人招赘入刘家,既可以做女婿,又可以做儿子,还可以打理生意,这桩好事要是说成了,该多好呀。”刘婆说:“一时仓促相遇,怎么好说呢?”刘公道:“不忙,我有办法。”

    说完话,两口子出了内房,刘婆进了前面屋中,刘公进了柜台里面,将抽屉打开,七弄八弄好一会,数了数银两,向王清华说道:“小伙子,你姓什么呢?”王清华道:“我姓王,叫王清华。”刘公说道:“清华,今日银两不凑巧,只有八两银子,四匹绸缎十六两,还有一半银子不够,隔三日后你来我家取,如何?”王清华说:“可以,我还有生意要做,隔三日再来拿,有何不可。”

    刘公笑呵呵的说道:“清华,三日后再来取银两,我们在家等候,不会失信的。”王清华也笑道:“三日后再见。”搭起搭背出门去了,刘家两口子送出了门外,这正是:留得银饵钓佳婿,为得男丁接延嗣。

    这刘家两口子用意安排,满意合算,他们看中了王清华,但不知女儿心意如何?必须要与女儿知会一下,要她知道这件事情,等后日王清华来了,也好两人见面,看中了,就有七八分成功,然后再做安排撮合,才有把握成为我家女婿。两口子正在心中筹划着。

    三天后,王清华如期约定来取银子,刘家两口子满脸堆笑相迎,见了王清华到来,客客气气的说道:“王公子来了呀,坐、坐、到后房去坐。”刘婆把王清华引至后内房,又倒茶又让座。王清华接住刘婆茶水,说了声:“谢谢,不用这么客气。”刘公随后也到了后房,与王清华相陪坐下。

    刘婆急忙上到楼上去了,楼上是她女儿闺房,刘月琴住在楼上,整天不是挑花,就是看书写字,是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到了十七八岁时,家中有几个做媒的来说伐过,有两个家中有钱,生了儿子不务正业,读书少,整天与三朋四友吃喝玩乐,没有挣钱的本事,全靠爹妈过日子生活。像这些富家公子,纨绔子弟,一旦爹妈不在,靠什么过日子呢?与这种人怎么能结为夫妻呢?她不同意,心中很有主见。一个也很有钱,但男的目不识丁,粗俗顽劣,与人交往,满嘴信口雌黄,一点礼貌不懂,与这种人生活,门是当,户是对,但接受不了此人的,一起生活话不投机,必定总是口角,那肯定不行。我刘月琴虽不攀龙附凤,但总得相处有话说,有礼节,互相尊重过日子才是称心。

    前日听父母说,有一个外乡人做绸缎生意,相貌端正,口才很好,会做生意,能识文断字的,交谈时很有礼数,家中兄弟三人,父亲有意想招入赘刘家做坐堂女婿。今日年轻人来拿银子,母亲让下去看一看,相中了,中午就留年轻人吃饭,订好终身,看不中,把银子给人家走人,看女儿如何?

    母亲的话,也说的是,自己如今有二十岁了,父母只生养她一人,招个女婿也是很好,但不知别人肯不肯?自己相不相得中?这要看缘分了,母亲上了楼,她就知道人家已经来了。

    刘婆喜笑颜开上了楼,说道:“月琴啊,那王公子来了,你下去看一看,今天不要错过良机了,我和你父亲都挺满意的,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下去了,你随后就下来看看。”刘月琴心中顿起浪花,母亲说了,不要错过良机,父母都很满意,做女儿的大概也错不了。她连忙放下手中针线活,照了照镜子,梳了梳头,头上的银钗扯下,又插上正了正,口唇抿了抿,上下照了一番镜子,觉得称心,她移步下了绣楼。

    楼梯下正是内房,王清华与刘公在下面坐着,也无多话可说,一老一少,毕竟初次见面。王清华也不多说话,喝了些茶水,但等对方把了银子走路。见刘婆上了楼,认为是上楼拿银子的,但是刘婆下了楼直接进了后院去了,不提银子的事。王清华干脆低了头,在等对方付银子。

    刘月琴脚蹬楼梯,一步一步的往楼下踏来。三寸金莲的小脚,穿一双绿色绸缎绣花鞋,身穿粉红上衣,下着绿色丝裙,如同月里嫦娥般下得楼来。刘公见女儿下了楼,他看了王清华一眼,见年轻人头低下,他咳了声,王清华把头抬起,,看见了楼梯上正走下来一位艳妆夺目的,貌似嫦娥般的少女,不由地一震,惊住了。刘家有这么一位美貌的女儿。明知楼下有外人在家中,她从楼上下来,又是如何呢?王清华脸一时红了,又低下了头。

    刘月琴下了楼梯,用眼看了看内屋坐着的王清华,二人目光正好相撞,顿时脸色绯红。刘公说:“女儿下来了,这位是王公子,你给王公子再上些茶。”

    刘月琴瞄了瞄王清华,从正面看,这位王公子面相端正得体,相貌一表。虽未说话,面生不好开口,这是自然的,爹爹叫给王公子添茶,她不免再拿一只杯子从暖壶中倒了一杯茶来,双手持杯移步走到王清华面前,说:“王公子用茶。”

    王清华低着头,但不时抬头瞄着少女,见她倒了茶来到面前,立马站了起来,脸带笑容红着脸说道:“小姐客气了,谢谢。”忙伸双手接住了月琴手中茶杯,二目相对,各自脸红了。刘月琴面带着羞红,手掩脸蛋低头转身往后院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