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07章进山才能活

第007章进山才能活

    “拿了粮食就回家?可咱们的家在哪?咱们的房子不是早就被大水冲垮了吗?”

    “家……家,我婆姨、儿子都落水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我还有家吗?”

    “……!”

    抢粮、分粮的时候,灾民们还没想到家的问题,那会,他们只想弄到粮食,填饱肚子,可真拿到了粮食,他们才发觉,他们早已是无家可归了,一个个茫然地望着王秀清不知所措,脸上满是悲伤和绝望的神情,有的甚至颓然地瘫坐在刚刚领到的麻袋上面,捶胸顿足地嚎啕大哭着。

    王秀清也有些黯然,论今世他和陈二狗、刘麻子兄弟三人不也是因为这场人为的洪灾,弄的家破人亡,自己甚至还因为一已之意,杀害了一个无辜百姓。

    但也仅仅只是黯然而已,成大事不拘小节,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反清大业,为了解救更多被鞑虏朝廷奴役的华夏百姓,他只能硬起心肠。

    “你……你是故意的,你故意挑起了大伙的怒火,让咱们跟你进寺抢劫,让咱们都成为官府通缉的对象,然后不得不跟着你当贼,你好歹毒……你……!”

    当然,人群中也有明白的,刚才质疑王秀清是贼寇的读书人便是其中之一,在听到王秀清让百姓回家的话后,他立时反应了过来,这贼和尚哪里是分钱分粮,这明显是借圣寺的钱粮拖人下水呢,因此指着王秀清怒骂起来。

    “孤……我拉着你进寺抢掠了吗?我逼着你拿寺里的银子和粮食吗?我逼着你跟我走吗?但,现在你唯一的出路,只有跟我走。”

    王秀清哂然一笑,他前世称孤道寡惯了,这孤字说出口,才想起自个已经不是太平天国的东王,而是刚刚起事的反贼,所以连忙改了口,不过这这读书人似乎还有几分见识,若是收入囊中,应该能派上用长。

    那书生无言以对,只指着王秀清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因为王秀清确实没说错,又没人拿刀逼着他进寺抢掠,这一切都是他自个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做出了有违朝廷法度的事,又怪得了谁?

    见那书生不再说话,王秀清遂继续开口道:“你这人虽然不明是非,但有一点却没说错,因为一旦事发,哪怕某家愿意承担所有的罪责,但朝廷绝不会放过你们,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不拿这些粮食,继续到寺外当你们的难民。”

    王秀清的意思很明确,不拿粮食,现在就会死,拿了粮食至少现在死不了,但大家从此便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又是一阵沉默,但人类从来都不乏聪明人,在短暂的寂静后,人群中突然有人说道:“咱们拿了粮食进山不就结了,官方难道会因为一座破庙,进山来抓我们?”

    “这……?”

    “……!”

    这人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灾民的共鸣,郧阳境内本就地处巫山山脉,周围群山林立,山沟沟里的寨子更是多如牛毛。

    说句不好听的,这要这些寨子不树反旗,公然造反,朝廷根本不管,拿了粮食躲进山里,等时间久了,谁还会想到自己曾抢掠过一个和尚庙。

    王秀清也喜出望外,忙抬眼往人群中看去,想看看到底是谁,这么有眼力见,毕竟进山的事,由他说出来和灾民自个说出来,还是有区别的,他说便是逼良为娼,裹挟百姓当贼寇,灾民自个进山,那就是你们自己愿意做贼,将来管理起来,也容易的多。

    故尔他开口道:“诸位,说实话,某家不是和尚,其实和你们一样,都是遭了灾的灾民,这次来显圣庙,本意是想借点粮食,躲到山里去,好熬过这个水灾,现在既然大伙同坐一条船,那咱们就得同舟共济,如今,咱们已无家可归,还不如拿了钱粮,到山里去,重建家园,你们不愿意去的,某家也布强求,官府来查,你们尽可把责任推到某家身上,某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大名唤着杨秀清,小名杨复汉,你们唤某破虏也成。”

    陈二狗和刘麻子愣住了,大哥您不是王秀清吗?咋滴这一天不到就改了姓,还给自个加了个字和别名,再一想,才恍然大悟,咱都去做贼了,用真名岂不是找死,还是大哥想的周到,等进了山,咱也寻大哥,弄两个响亮的名字。

    之前质疑的那个书生却是心下一突,这贼和尚自称自个名叫杨秀清,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后面两个小字“复汉”,“破虏”,这是摆明车马要造大清的反呢,咱到底是跟他走,还是不跟他走呢?

    满清入关百五十年,在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百姓们即便家中遭遇如此大变,让他们直接造反,恐怕都会有些抗拒,是以王秀清还是决定先把人诓骗到山里面去,再做计较。

    显然,在走投无路之下,进山讨生活已经成了这群灾民最好的选择,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在王秀清说出要进山过活后,大多数灾民只一小会就做出了选择,他们同意进山。

    当然也有少数故土难离的灾民不愿离开,他们认为房屋和田地虽然被洪水冲毁了,但只有自己够努力,总能重建家园,至于官府会不会来查,反正可以把罪责推给进山的王秀清和灾民。

    灾民们的心思,王秀清没工夫去猜,也没心思管,他只是把这批灾民分成了左右两队,同意跟他进山的居左,不愿意跟他进山的站在右边,经点验,愿意跟他走的有三百二十七人,其中有青壮一百零三人,老人和妇女一百九十一人,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孩子,不愿意进山的约摸有百十人。

    分派完毕后,王秀清就令陈二狗去查一查,看寺里有没有大车和牲口,毕竟这么多物件和粮食,靠人力搬的话,鬼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天水坪。幸运的是,寺里还真有几辆大车和七八头骡子,想来是和尚们下山收租用的。

    王秀清大喜过望,这岂不是瞌睡遇枕头,想什么有什么,忙招呼那些愿意随他进山的灾民赶紧把东西装车,并明言,除了分派出去的粮食和金银,其余的东西,能带走的必须全都带走,不过今天却是走不成了,一是天色已晚,二是路面还没干透,等明天天亮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