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27章开仓放粮

第027章开仓放粮

    房县县衙!

    通过一夜的忙碌,太平军政务官李锦终于将府库的物资基本点验清楚,同时,陈二狗也在县衙查到了房县县令仇必达的藏银之所。

    经点验,房县府库的粮食一共有一千六百二十一石、官银四千三百五十八两、火药八百斤、铁锭六千八百斤、棉花三千斤、官布两百匹,盐二千二百斤;从仇必达藏银的地窖里共搜出银两万三千两,金十三斤。

    除物资外,太平军还在房县兵营找到了腰刀二百一十把,长矛一百八十支,鸟铳三十支,不过铳管上满是铁锈,连装火绳的口子都被铁锈堵的严严实实,看样子,应该有些年头了。

    “大哥,大哥,仇必达这个狗官,家里藏的银子居然比县库还要多,这次没抓住他,真是太便宜这狗东西了。”

    在县衙后宅搜索了一夜的陈二狗显得极为亢奋,丝毫看不出有一点困意的样子,眉宇间似乎还荡漾这一丝潮红。

    从古至今任何年代,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就是钱粮,正所谓无粮就无法聚兵,无钱就无人卖命,就是这个道理。

    闻得李、陈二人一晚上就弄到了如此的多的物资,王秀清心情大好,见陈二狗说的吐沫横飞,眉飞色舞的模样,不免调侃道:“仇必达在房县当了这么多年知县,除了金银外,除了金银外,难不成就没藏别的宝贝,三弟这般高兴,莫不是私藏了什么?放心,你寻到就是你的,大哥岂会贪你的东西!”

    陈二狗有些尴尬,干笑了了几声,才说道:“嘿嘿……大哥,金银财宝我可是一分没拿,不不过仇必达的几个小妾确实够劲,有三个我没动,要不大哥和李先生一人分一个,还一个带回去给二哥!”

    “……!”

    王秀清和李锦无言以对,今早他二人还在说二狗子搜查仇府后宅咋搜了这么长时间,原来他娘的是在给仇必达戴绿帽子呢,不过这二狗子也太勇猛了,他们进县衙时是问的清清楚楚,仇必达可是有九房小妾,这厮竟一夜睡了六个。

    笑了一阵后,王秀清才摆手正色道:“大哥身为一军之主,怎能沉迷女色,这样吧,回头你带三个回太平寨,一个给你二哥,另一个给李先生,现在就去发布告,告诉全城的百姓,今天午时,咱们要开仓放粮!”

    李锦吓得连连摇头,他可是读书人,夺人小妾这种事,他想都不敢想,听到王秀清让他去写派发钱粮的榜文后,忙一溜烟地跑出了县衙大堂。

    “铛、铛、铛……!”

    当日巳时左右,有急促的铜锣声在房县城内响起,紧接着几个穿着各色衣服的太平军就出现在街道口,一边敲着锣,一边喊着:“父老乡亲们,我家头领说了,今天午时在县衙门口,开仓放粮,每人一斗上好的水稻和一两银子,到时候还请父老乡亲们排好队,等分完了县衙的钱粮,我家头领还会把城内富户的钱粮分给你们!”

    昨天占领县衙后,王秀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了房县县城的人口黄册,发现城内在册的户口总共只有一千三百一十二户,四千九百五十七人(包括孩子),其中青壮年约有一千六百人。

    这次攻取房县,太平军在县库共缴获粮食一千六百石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十六万斤,一斗粮食约十二斤,每人一斗粮食,也就是二十五斤,算起来要分六百石出去,但王秀清却毫不吝啬,因为只有把粮食放出去,他才能收获人心,才能让更多的人跟他走!

    听说太平军要开仓放粮时,当时就有人提出怀疑,七嘴八舌地对那几个喊话的兵丁问道:“真分粮食,还每人一斗加一两银子,几位军爷,孩子有吗?”

    带队的太平军忙回话道:“都有,都有,就是刚刚出生的奶娃娃都有,到时候你们排好队,我家头领会安排人根据人口黄册,按人头发放!”

    “他们莫不是诓我们吧,先把咱们骗到县衙去,然后把咱们全杀了!”

    “你是不是傻,他们要真的想杀咱们,昨天不杀,为啥要等到今天,你们不去,我去,我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白拿的钱粮白不拿,是人都会贪小便宜,何况还是房县百姓急缺的粮食,尽管有人迟疑,但大多数人都决定去领银子和粮食,那些心怀疑惑的人最终也没有抵得住钱粮的诱惑,忙跑回家,喊自个的妻儿去了。

    午时不到,县衙门前的青石板街道上,就排成了一条长龙,足有一里地左右,有的人抱着娃娃,有的人推着小车,更多的则是抬着头不时往县衙方向望去。

    与此同时,城内的几条街道上也不断地有百姓拖家带口地挑着挑一,拿着麻袋,向县衙方向,仿佛万川归海般汇聚。

    县衙正门前,二三十个太平军士兵手持刀枪,分列在大门前和台阶的两侧,在他们身前,早已堆满了一袋袋装满粮食的口袋,还有两口大箱子,箱子是开着的,里面全是晃眼的白银!

    开仓放粮,收拾人心的事,王秀清这个铁了心造大清反的肯定是亲临现场,不过李锦却在大门正中处摆了个香炉烛台,又在大门两边悬挂了两幅三尺长,还微微有些发黄的白布,然后才将王秀清请到了香炉烛台前,而且在出门前还王秀清衣服上洒了十几把粉末。

    王秀清见他神神叨叨的,很是有些不愿,可当着这么多人面,又不好发作,只蹙眉看向李锦,李锦却解释,这是白莲教的规律,咱们既然要嫁祸白莲教,那这戏就必须做全,王秀清没奈何,只得按刀走到了香案前。

    李锦则是下了台阶,坐到了一个座位上,拿起案几上的黄册,招呼身前的一个百姓赶紧上前,那百姓连忙拖着两个孩子,躬身走到李锦面前,红着脸说道:“小的名叫张大牛!家住城西忠义坊,”。

    翻看了好几页,李锦终于找到了张大牛的名字,然后问道:“张大牛你妻子叫张秦氏,家里还有老父母,和两个孩子,六口人,都跟你一起来了吧?”

    张大牛忙回道:“来了,都在这里呢!”

    “好,来人啦,给他称六斗米和六两银子!”

    李锦应了一声,用朱笔在张大牛的名字上点了一点,又用黑笔在一份空白的书册上记录了张大牛一家六口的名字和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