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49章破城(终)

第049章破城(终)

    郧阳西门被炸开时,埋伏在西门外的太平军表现的几乎和北城城门上的清军一模一样,所有人都呆若木鸡地望着前方残留着火光,冒着滚滚浓烟的城门洞子。

    “这是妖法……不……这是神仙降下的雷罚……对,师帅他老人家就是明王降世,也只有他才能请来神火天雷,炸开这望似固若金汤的郧阳城门。”

    出于对明王出世的敬畏和人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奉命进攻郧阳西城的太平军,竟在城门炸开后全都跪倒了下来,很多人甚至吓得趴在地上,五体投地,口中不停地念叨着:“明王万岁、明王万岁!”

    右旅旅帅杨虎也被这猛烈的爆响骇得不轻,不过他却知道这并不是鬼神之力,而是用火药爆破的方法炸开了城门。

    城破了,那里面的鞑子和大户人家还不是任由咱们抢夺吗?师帅他老人家不是说了吗,以前鞑子和大户人家吃咱们的,穿咱们的,还把咱们当成猪羊一样看待,咱们成立太平军,就是为了从他们手中抢回咱们的土地和银子。

    在土地和银子的刺激下,杨虎强压住心中的恐惧,第一个提刀冲向了郧阳西门。

    “杀呀!杀光鞑子!咱们报仇的机会来啦”

    “旅帅!”

    眼看旅帅就这么一人没头没脑地冲了上去,他的几个亲兵也从震惊中惊醒了过来,忙拿起刀矛也跟了上去。

    有人带了头,还趴在地上顶礼膜拜的太平军右旅的官兵也都回过味来了:“城门破了,这会不冲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吃他娘,喝他娘,明王来了分钱粮!”

    “吃他娘、喝他娘,明王来了分钱粮”

    这刻,所有的太平军都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呐喊声,一个个举刀挺矛,仿佛一道洪流般撞向了郧阳西门。

    郧阳北城城头,房县千总王兴脑子乱的跟浆糊一样,他手下的清兵也被西门传来的爆响声和疯狂的喊杀声弄的不知所措,但所有人的内心都跟明镜一样,西门已经被贼寇攻破了,郧阳城完了,咱们的抵抗还有没有意义?

    也就在他们愣神的工夫,太平军装填火药的大车也被推进了城门洞子。

    指挥大车突击的太平军斥候营副营官陈德在喝退了随车前进的士兵后,就义无反顾地从怀中掏出了火折子,点燃了连接在棺材上的火绳,然后就没命地沿着墙角往左手边跑去。

    陈德不傻,反而很机灵,他知道连接在棺材上的火绳子仅仅只有五丈长,如果他往后跑,难免会被爆炸的冲击力波及,所以他选择了沿着城墙跑。

    好在城下的泥土还算平整,连接棺材的火绳子也足够长,陈德一下子就跑了两百多步远,感受着耳边呼呼的风声,陈德心下疑惑:咋滴还没炸开,难不成火绳子被风吹熄了,正当他想转头去看,身后陡然一声爆响传来,紧接这一股绝强的气浪顺着城门洞子四散开来,这刻,大地似乎都在颤抖,也就是陈德选择了沿着城墙跑,才没有被气浪波及,但也被爆炸的余波,震了一个狗啃泥。

    城头上,还没从西门被破的恐惧中清醒的清军将官无一不被这爆炸震的东倒西歪,好几口熬满了金汁的大锅同样也被猛烈的爆炸震的倒翻在地,滚烫的金汁淌的到处多是。

    城门被炸开的那刻,城上的清军是更加的惶恐,而在郧阳北城待命的太平军却人人振奋,郧阳可是府城,里面的好东西,肯定比房县的要多得多,现在,这些好东西他们已经唾手可得。

    “进攻!”

    王秀清大手一挥,五百二十五名太平军左旅的士兵全都嗷嗷叫着扑向了对他们敞开怀抱的城门。

    郧阳南城和东城,随着西门和北门的爆炸声传来后,太平军前旅旅帅陈二狗也是激动万分,亲自督促士兵将草草打制的几架云梯抵到了城头上,然后挺身上前,第一个爬上了云梯。

    此时此刻,原本还算坚固得郧阳城便如暴风雨中的小舟,随时都可能倾覆。

    郧阳千总王兴也在这四面楚歌中,彻底丧了胆气,也不管跟在他首边团团乱转的郧阳府丞王正常和郧西县丞赵守业,更没空理会吓得瘫坐在城头,还在傻傻发呆的谢昌平和沈书行,提着刀,带着几个亲兵头也不回地下了石阶。

    主将都跑了,还在城上的清军哪里还有勇气迎战正疯狂向城门涌来的贼寇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突然有人发一声喊:“城破了,咱们守不住了,快,快点跑啊!”紧接着那人把刀子往地上一摔,扭头就往城墙下跑去。

    “快跑啊……!”

    一个、两个、三个,很快还在城头上清军和协守的青壮都如同散了窝的马蜂,四散开来,一个个直如没头苍蝇般乱跑乱撞。

    也就这一会的工夫,进攻各城的太平军也在控制住郧阳四面城门后,涌进了城内,他们在各自旅帅和卒长的指挥下,有的以司马和伍为单位,打着火把顺着城内的大街小巷,迅速在城内展开,有的则在举刀持枪向城墙上涌去。

    “别杀我,愿降!”

    最先跪地求饶的便是刚刚被招募的青壮和民夫,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自然没有人愿意被贼寇冤杀在城头上。

    逃无可逃的清军士兵在前后左右都出现太平军后,也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他们又不傻,贼寇都他娘的进城了,负隅顽抗和找死有什么区别,投降的话,说不定还有几分活路,大不了也当贼寇,当兵吃粮,在哪边不是吃,将来要是大清军主力来了,咱们又不是不能弃暗投明……不对,咱大清可不能讲投明,只能说弃贼投清。

    同样在城头上惶惶不可终日的郧阳府丞王正常和郧西县丞赵守业却没有随大流,向正冲他们涌来的太平军请降,而是在太平军即将冲到他们面前时,一个挥剑割断了喉咙,另一个颤颤巍巍爬上了郧西城墙,眼睛一闭,纵身跃下了城头。

    王正常和赵守业二人不是不怕死,而是不得不死,他们都是外放官,家小都不在郧西,为了不祸延家小,也为了一身清名,他们不得不死,也唯有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