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69章分兵之议

第069章分兵之议

    襄阳位于汉水南岸,地处中原南北的交汇处,西接川陕,东扼长江上游,战略意义极重。

    南宋末年,正因为襄阳被蒙元攻破,元军才得以长驱直入,明末的大顺王李自成,也是在占领了襄阳后,才建国称制,短短两年就兵临京师城下。

    因此,在收到襄阳总兵马虎阵丧和襄阳被围的战报后,清湖广总督毕沅终于坐不住了,为了解襄阳之围,他只得紧急召集湖北巡抚惠宁、布政使陈望之等人商议破敌之策。

    看过襄阳战报后,惠宁、陈望之等人皆是大惊失色,谁也没想到襄阳竟发生如此大变,不光折了一镇总兵,而且连府城都被教匪团团包围,最令他们恐惧的是教匪的数量居然达到了近十万的规模。

    显然,鄂北的白连教之乱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民变了,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造反,是欲撼动大清统治的造反。

    震惊之余,与会的一众清廷官员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叛,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些敢于造反的教匪给剿了。

    最先开口的是湖北布政使陈望之,他道:“襄阳可不是郧阳,倘若被白连教匪袭破,那咱们怎么向朝廷,向皇帝交待?总督大人,庆提督正在房县剿贼,其军距离襄阳最近,莫如让他舍了摸天岭上的那批山贼,火速改道襄阳,如此,纵不能击退教匪,也能让他们不敢全力围攻襄阳城。”

    “这怎么成?庆提督正领兵围攻摸天岭,虽然至今为下,但据庆提督传来的战报,我军已经把贼寇彻底封堵在山上,剿灭他们,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撤军,岂不是空耗军力,白忙一场?”

    湖北按察使田凤仪当场就出言反对了陈望之的意见,他的意思很明确,摸天岭贼寇已经是大清军的笼中鸟,釜底鱼,有岂能轻言放过他们。

    惠宁也赞同陈望之的意见,他道:“毕总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摸天岭的贼寇虽说人数不及教匪,但危害却不亚于他们,别忘了,他们可是连续打破了房县和郧阳,还杀了郧阳知府萧水清,我军好不容易才包围他们,现在解围救援襄阳,岂不是纵虎归山?”

    陈望之冷笑道:“二位大人可别忘了,我湖北的兵大半都在庆督手上,时下武昌只剩下水营和总督府的督标,咱们现在可没有兵解襄阳之围了!”

    田凤仪回怼道:“武昌没兵可调,荆州和承天又不是没有,总督大人要不您下个书,请荆州将军兴肇,领荆州驻防八旗和荆州绿营火速增援襄阳,我八旗大兵,勇悍绝伦,号称满万不可敌,有一千二百满洲大兵在,又何惧区区教匪?”

    ……!

    惠宁无言以对,身为根红苗正的满洲旗人,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田凤仪,“满洲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话若是放在大清龙兴那会,还勉强算是,现在吗,身为根红苗正的满洲旗人,惠宁又岂会不知道,满洲八旗早已沦落到指只会遛狗走鹰斗蛐蛐,真让他们上战场杀敌,别说教匪,就是普通贼寇都未必能打过。

    可他却不好向田凤仪解释,因为这句话其实是满洲用来威慑汉人的,如果真解释了,那就是自个揭自个的短了,今后谁还会再畏惧八旗大兵。

    毕沅也不好回答,只楞楞地看了看一脸虔诚把田凤仪,他没想到田凤仪竟还相信这等鬼话,难不成是读书读傻了。

    过了好一会,毕沅才勉强张了张口,想找个由头把这话给对付过去,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守在门口的督标游击李朝义却又那些一封战报匆匆闯了进来,一边喘气,一边还断断续续地说道:“总……总督大人,荆州急递,荆州将军兴肇的六百里加急,说是教匪连续攻战当阳、来阳等县,荆州兵不过四千余人,稳固城防和满城还尤显兵力不足,希望武昌尽快增援!”

    “什么?”

    “怎么会这样?”

    “那可怎么办?”

    惠宁,田凤仪和陈望之皆是心头再一震,他们实在想不通教匪哪来的这么多人,貌似随便拉起个杆子,举旗造反,就能一下子拉起数万人规模,以至于整个鄂北活生生被打成了筛子,处处漏风。

    毕沅本想说,还不是你们盘剥无度,百姓们无以继日,只得跟着白连教造反,可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因为这些年,他贪的银子也不少,说惠宁他们,其实也是说自己。

    犹豫了好一会才说道:“贼寇不得不剿,襄阳不得不救,依本督之见,莫如让庆成分兵,他不是说已经堵住贼寇下山的路了吗,那留两千兵坚守不出,想来贼寇也无法突围,本督这里会飞书承天、长沙等府,着各地驻防绿营尽快移师北上,此外,咱们还应该立即上奏朝廷,请朝廷发兵征剿,如此,数管齐下,或可尽早剿除贼寇!”

    “那就请庆督分兵!”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根据庆成发来的战报,惠宁也知道摸天岭上下山的路只有一条不足两丈的山道,而且这山道极其险要,他也认为,有两千兵扼守要冲,贼寇想杀出来,根本是难于上天。

    毕沅点头称是,他道:“本督稍后便给庆督下条子,着其分兵增援襄阳,教匪不过是蚁聚之兵,有四千兵增援,想来守住襄阳不成问题!至于给朝廷上书事,还请诸位大人替本督参详参详,然后再在题本上附署。”

    “嗻!”

    惠宁、陈望之和田凤仪等人见毕沅下了最终决定,自然不好再提反对意见,因此,均是朝毕沅打了个千,算是同意了此事。

    陈望之和田凤仪均是饱读诗书的进士出身,写一篇报急文书对他们而言,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只半柱香的工夫,就将题本草拟完,交毕沅审核。

    乾隆五十四年二月二十四,两匹快马飞也似的冲出了武昌北城城门,一骑径奔京师方向,另一骑看方向,正是郧阳房县一带。

    毕沅的军令是二十六日清晨送到摸天岭清军大营的,收到马虎阵丧敌的消息后,本就有意分兵的庆成如获至宝,当场就下了令,着武昌总兵花连布领两千兵继续在摸天岭看住太平军,然后领着剩余的兵马向襄阳府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