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周采石补天 » 第三十九章 牦牛道

第三十九章 牦牛道

    “龙泉铺?为何?”

    “地理优势。”叶长风卖了个关子,没直说。

    宋知北和张知县闻言对视,一时间都没想明白。

    龙泉铺位于临溪河上游,蒲水县西北,盛产彩陶。

    当地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好的耕地并不多,若说优势的话,和雅州靠得近倒是算一个。

    雅州?宋知北的脑子里突然有了个猜测。

    长风的打算莫非是——

    “牦牛道?”

    “难道你想弄茶马互市?”宋知北神情微愕。

    “可以这么说。”叶长风点了点头,反正本质都是以物换物。

    “茶马互市”的叫法是从前朝大梁沿袭下来的,但早在千年前,蜀郡的商人就开始用茶叶、布匹和边地的西山野川诸部交换牦牛、莋马等物。

    途径之路便被称为“牦牛道”。

    雅州是牦牛道的起点,而龙泉铺正是成都来往雅州的必经要道。

    张知县一想也明白了,但又有些纳闷,“那牦牛道不是荒废了吗?而且朝廷也不允许私自交易。”

    叶长风思索后摆了摆手,“也不能说荒废,跑商的马帮还是会走的。”

    茶马交易虽起源于西南边境,但自大周成立后,其重心便移到了西北。

    主要原因是大周没有自己的养马场,而西南的马又没有北边的马善战。

    所以,现在的茶马互市基本已经变成了朝廷从蜀地收购茶叶,然后再运往北部边州买马的情况。

    以防出现市易乱象,朝廷还下令不准私自运茶到沿边地区,甚至连茶籽、茶苗都不行。

    张知县琢磨了半天实在想不通,叶长风为何要这么做。

    看他知道利弊还一脸淡定,张知县心里着实忧虑,语重心长道:“长风啊,我知道你的想法,但咱们现在就备马,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主要这事风险也大,私贩一旦被查出来,不死也要充军!”

    “再说,这些马换回来它打不了仗啊!”

    张知县表情真挚地看向他,“你要不再想想?”

    叶长风听得一头雾水,“私贩?备马?打仗?我没这么想啊!”

    张知县被他一说又懵了,眼睛瞪得老大,“你不是说走牦牛道,弄那什么茶马互市吗?”

    宋知北也朝他看了过来。

    知道两人误会了,叶长风赶紧解释,“不是不是,意思和那差不多,但我是想把牦牛道作为一个起点,多扩展一些贸易渠道。”

    宋知北一听便知他又有新想法,忙问道:“你想怎么做?”

    怕表达不清,叶长风干脆找了张纸边说边写。

    “现在牦牛道的终点在邛部川,但我们到那后也可以不返程,继续往西。”

    张知县想了想:“继续往西的话,过了会川府就是——”

    “大理?”

    宋知北皱眉:“你是想和大理来往贸易?可朝廷已经在边境设有榷场了。”

    榷场贸易受到官方严格控制,而且官府有优先贸易权,他们参与进去,没什么优势。

    “我知道,但我们可以把大理作为一个中转的驿站。”

    “这是什么意思?”

    叶长风解释道:“大理前面是蒲甘、身毒,再往前走能到达吉慈尼和大食,通过他们,还能去往更远的地方。”

    他看向两人,“我想开辟一条路,和这一带的商人做生意。”

    他点着纸上的简略地图,“这些地方的生活物产没有大周丰富,却有不少我们没有的东西。”

    “比如身毒盛产棉花,此物御寒极好,比如大食再往西的拂菻国,盛产黄金,一两黄金十两银。”

    “我们用布匹、丝绸和他们交换,商人有钱赚,工人有活干,最主要的,咱们境内能流通的钱变多了。”

    虽然大周朝用白银的居多,但金子也能充当货币。

    “这……”

    宋知北和张知县两人都有些愣,眸中难掩震惊,他们还真没想到叶长风是这个打算。

    扩展贸易渠道这件事,早先在朝中也有人提过,不过皇帝觉得此事耗费时间和人力,不如想些其他的办法充实国库,一直没落实。

    再后来,北边和西北的蛮夷屡屡犯境,此等形势越发不利于通商,渐渐地也没人再提了。

    大周四面也就东部沿海还安全些,所以和外邦的贸易主要靠海运,譬如明州、福州的市舶场,打交道的也是高丽、日本等沿海小国。

    这开辟陆路,还真没想过。

    “那吉慈尼和大食,远在大周西边,受边境战事影响,和大周几乎没什么往来。老夫还是之前碰到过几个外邦人才有了解,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张知县既惊讶又好奇,忍不住开口问道。

    他左思右想,那大理和蒲甘也就罢了,离得还算近,可大食和拂菻那么远的地方,长风是如何知道的,他不是连成都都没出去过吗?

    宋知北也有些想不通,猜测道:“这也是那天书中所写吗?难道那天书不止记载了炼丹术,连地理风物都有涉猎?”

    叶长风观两人神色,就知道他们心里纳闷,正琢磨着怎么找借口,宋知北话一出,他立马脸不红心不跳地应了下来。

    “不错,天书中确实提过这些,不过”,为了增强可信度,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会知道其实是因为之前见过。”

    “见过?什么意思?”两人一听更好奇了。

    叶长风面不改色地胡说,“我们家附近原先住了一个跑商的生意人,经常带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回来。”

    “如他所说,咱们有许多未到达过的地方,有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张大人你之前遇到的外邦人,说不准正是受这些跑商的影响,才过来的。”

    “既然这种生意往来一直有,咱们不妨干脆开辟一条路出来,让大家都走得方便点。除了能多赚点钱,咱们也能对那些未知的国度更了解。”

    “不错!”张知县摸了摸胡子,很是心动,“这商人现在在哪?可否让他给我们再说说?”

    “哦,他赚了大钱,去京城买宅子了。”

    “这…”张知县一噎,心里十分遗憾,可惜啊。

    叶长风忽悠完张知县,一扭头,发现宋知北好好的却发起了呆。

    “知北,你怎么了,想什么呢?”

    张知县也纳闷地看了过来。

    宋知北被两人喊回了神,顿时觉得自己想得有些远,笑了笑道,“也没什么,暂时不说这个。”

    “对了长风,翻修牦牛道和拓展渠道一事,你打算何时开始?”

    叶长风叹了口气:“不急,咱们那水泥还没出结果呢?”

    “还有氮肥制造坊、修水利…等手边这些事都有苗头了,咱们再去找马帮问问吧…”

    唉,救世的路不好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