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3章 醉生梦死温柔乡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3章 醉生梦死温柔乡

    汉成帝刘骜,曾经骄傲的说过:宁愿醉死温柔乡,不慕武帝白云乡!

    汉武帝刘彻,晚年为长生不老,四处求仙问药。白云乡是仙境的代称。

    温柔乡指的是,当时姐姐赵飞燕和妹妹赵合德,这一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姐妹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待在这位大美女的怀抱里,比成仙还爽,就用不着跟汉武帝一样四处求仙了。

    汉成帝刘骜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汉宣帝甘露三年,刘骜出生于长安甲馆画堂。

    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

    汉元帝刘奭还是皇太子时,最宠爱的姬妾是司马良娣。

    不幸的是,汉宣帝甘露三年,司马良娣一病而逝,临终前她悲伤地对刘奭说:“我的死并非寿数已尽,而是其她那些良娣、良人们嫉妒我,轮番诅咒的结果啊!”

    那一年刘奭才25岁,对这话深信不疑。

    司马良娣死后,刘奭伤痛欲绝,大病一场,病好以后也一直闷闷不乐,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个也不肯见面。

    时间一长,连汉宣帝也知道儿子仇视自己的姬妾,为了帮助儿子从痛苦中解脱,就命令王皇后挑选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欢心。

    王皇后挑选了王政君等五人,乘太子来拜见宣帝时,叫人悄悄地问太子:“这几个宫女怎么样?”

    太子由于思念司马良娣,对她们一个也不感兴趣,然而既是皇后派人询问,只得勉强答道:“其中一个还可以吧。”

    当时王政君坐得离太子很近,又独独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镶着绛色边缘的掖衣,那人以为是指她,就禀告了王皇后。

    王皇后立即令人将王政君送进太中,当上了太子妃,不久生下儿子刘骜,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堂堂大汉王国的皇太子,能够如此钟情于一个“良娣”,令人顿生怜悯之情;而他最心爱的这个“良娣”却又不幸早逝,使“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刘奭几乎对所有美女都丧失了兴趣,也是一种不幸。

    黄龙元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初元二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

    刘骜自幼深得祖父宣帝喜爱,被昵称为“太孙”,常带在左右。

    元帝即位后,刘骜被立为太子。

    长大后,喜好经书,宽博谨慎,但同时也沉湎酒色,元帝认为刘骜不能成大器,曾想改立“多才艺”的定陶王刘康为太子,因宣帝的溺爱和侍中史丹的力保,只能作罢。

    竟宁元年六月继位。刘骜每次升朝,同大臣议论朝政时,端坐御座,仪态威严,但其治国无能,怠忽朝政,外戚势力急剧膨胀,为外戚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绥和元年,成帝对宰相制度做出重大调整,更置三公,史称“绥和改制”。

    刘骜统治时期,土地兼并更趋严重,流民众多,“盗贼并起”,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颍川铁官徒申屠圣、广汉郑躬、尉氏樊并等率众起义,农民、贫民、刑徒、工匠及其他各阶层被压迫人民武装反抗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刘骜在位期间,政绩平平,足以称道的是减轻赋钱、禁奢侈和强化皇权,但其缺乏治国安邦之才,一心贪图安逸,委权于外戚,致使外戚专权,民不聊生,西汉王朝由此迅速地衰败了下去。

    汉宣帝甘露三年,刘骜出生于长安甲馆画堂。

    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字太孙,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

    黄龙元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初元二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

    有一次元帝急诏刘骜,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迟迟才面见元帝。

    汉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后,非常的高兴,下令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刘骜年长贪乐随着年龄增长,刘骜开始终日沉湎于玩乐,生母王皇后也不得元帝宠幸。

    建昭四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太子刘骜前往吊丧。

    刘竟是汉元帝的幼弟,和刘骜游学一块长大。

    汉元帝望见刘骜,感动怀念刘竟,悲伤不能自止,但刘骜到了跟前却没有哀伤的表情,汉元帝很恼火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意思就是说刘骜不配为人主。

    汉元帝把这番话告诉了自己的宠臣,曾被他诏令护佑太子的史丹,史丹脱下帽子向汉元帝谢罪说:“臣的确见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为感伤而伤身的情况。早上太子准备进见,臣私自嘱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伤。罪在臣下,当死。”

    汉元帝听后,责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元帝曾想改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多才艺的山阳王刘康为太子,因为刘骜是宣帝爱孙以及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没有付诸实施。

    竟宁元年,汉元帝病卧后宫,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

    王政君和刘骜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就在这关键时刻,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独自闯入室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

    元帝心肠软,优游不断,见史丹泣不成声,竟大为感动,长长叹了一口气,表示不会废黜太子。

    史丹听后心里有底,连连叩头请罪。

    汉元帝接着说:“我的病恐怕不会有好转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辅佐皇太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

    刘骜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刘骜继承帝位竟宁元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崩。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

    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也为后来的王莽乱国埋下了伏笔。

    外戚王氏擅权之所以得以实现,与汉成帝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汉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

    首先,汉成帝利用外戚打击宦官势力。

    汉成帝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权臣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使其离开权力中心丧失实权,然后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

    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中途,其走卒也纷纷被免官。

    其次,汉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成帝继位,王凤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许皇后之父许嘉引退。

    王莽再次,王凤排挤丞相王商。

    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

    这也是一支活跃于元、成政坛上的外戚家族。

    当时惟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

    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

    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议论不同,关系渐渐紧张。

    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陕西富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

    汉成帝觉得难以查证,可是王凤坚持要查办,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

    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愤而死。

    其子弟亲戚有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

    至此,王凤专制朝政,已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

    汉成帝的制衡政策运用的并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其大司马职位先后由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继承,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

    总之,王商死后,朝中再无可以节制王氏一族的力量,这一切都为王莽篡汉创造了条件。

    刘骜荒淫无道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

    汉成帝有一个男宠张放,史书上记载他“少年殊丽,性开敏”。

    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汉成帝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由此可见张放当时受宠的程度。

    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各种言论传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几个国舅的煽风点火,太后就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

    汉成帝不堪思念之苦,多次召张放回京团聚,之后又迫于压力把张放放逐,如此反反复复,除此之外,汉成帝还千里传递书信。

    之后,则顾忌宠妃赵氏姐妹不再进行;而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汉成帝即位起,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

    他最初专宠少年结发妻子许皇后,前后20年,生了一儿一女,都夭折,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无嗣,让汉成帝恩宠六宫,后来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开始宠爱班婕妤。

    班婕妤生了一个男孩,几个月后,夭折了。

    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又得宠幸,也被封为婕妤。

    汉成帝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

    因此赐李平姓卫,她就成了卫婕妤。

    刘骜飞燕争宠汉成帝时曾经有数次灾异现世,刘向、谷永等大臣皆归咎于许皇后,说是由于她专宠造成的。

    于是,许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减省,甚至最后连皇帝的面也见不上了。

    许皇后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背地里巫蛊恶毒诅咒后宫有身孕的妃子。

    此事被成帝的另一宠妃赵飞燕揭发,许谒等人巫蛊被处死,许皇后连坐被废黜,后来被赐死。

    皇后的位置空缺两年,成帝有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太后王政君以其身世低微、非侯门女为由阻拦。

    后由淳于长从中斡旋,汉成帝封赵飞燕的父亲为成阳侯,赵飞燕成了侯门之女,才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永始元年,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赵合德为昭仪,又把昭阳殿赐给赵合德一人居住。

    为了感谢淳于长斡旋之功,成帝赐淳于长关内侯,不久又封为定陵侯。

    刘骜燕啄皇孙赵飞燕成帝为了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

    一天,成帝带着飞燕一同泛舟赏景。

    赵飞燕穿着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边唱歌,一边翩翩起舞,汉成帝命令侍郎冯无方,吹笙来配合赵飞燕歌舞。

    小船到了中流,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倒,冯无方奉汉成帝之命救护,立即扔掉乐器,拽住皇后的两只脚不肯松手,赵飞燕则继续歌舞。

    正当赵飞燕沉浸在母仪天下的荣华与威势之中时,却失了宠。

    得宠的是赵合德,从小与赵飞燕一起长大,对姐姐十分尊敬,在成帝面前为她百般回护,因而飞燕的地位并未因皇帝移宠而动摇。

    赵氏姐妹,尤其是赵合德,专宠十年有余,但两人皆无子。

    宫中有个叫曹伟能的女官,怀上了成帝的孩子,临产时,赵合德命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婴儿,最终不知下落。

    后来嫔妃许美人怀孕,汉成帝暗中派御医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名贵的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

    许美人生了儿子以后,赵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闹了一场,最后胁迫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

    赵氏姐妹的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的昏蒙也无以复加。

    汉成帝结发妻子许皇后先后生下一儿一女,但不久都早夭;之后与班婕妤有一子,也早夭;后来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皆无子,而赵氏姐妹迫害后宫,导致汉成帝最终绝后,皇位只能由侄子继承。

    绥和元年,汉成帝册封异母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欣为皇太子。

    刘骜移祸丞相就在立刘欣为皇太子的第二年,即绥和二年二月,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天象,光耀汉王朝的火星竟然失去了往日的光采,似乎是被水浇了一样。

    一时间人心惶惶,都认为是皇帝将有不测,刘骜极为紧张,到处寻找破解之法。

    此时一个自称善于星相的郎官贲丽粉墨登场,说此事也容易,只要找一个权重位尊的大臣作替身就行。

    于是丞相翟方进当即被召见,要求他为国尽忠。

    翟方进刚返回丞相府,刘骜的诏书就尾随而来,将翟方进斥责一通,说他丞相当得不合格,以致政事紊乱、天灾不断,要他自己看着办,翟方进只好自杀。

    得到丞相的死讯,刘骜龙颜大悦,为翟方进隆重举行了葬礼,还亲临致祭,他自认为灾星已退,自己有望长命百岁了。

    刘骜夜宿未央宫,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

    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怀抱中,死于长安未央宫,孝元王太后“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

    由于汉成帝儿子都在他之前死亡,因此继位的是侄子刘欣。

    王莽当政时,曾在汉平帝去世后,奏请为汉成帝上庙号“统宗”。至光武中兴,该庙号被废除。

    汉成帝绥和元年,在大臣何武的建议下,成帝展开了官制改革,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又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由银印青绶升级为金印紫绶,两者与丞相平起平坐,合称“三公”,正式确立了三公平行的政治体制。

    同时又改刺史为州牧。

    刘骜经济汉成帝在位时,提拔农学家氾胜之担任议郎,后其又被任命为“劝农使者”,负责“教田三辅”。

    汉成帝鉴于秘府之书多有亡散残缺,继汉武帝刘彻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采访图书文献。

    汉成帝下诏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又委任光禄大夫刘向总领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命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校完一书,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论其指归,辩其谬误,连同定本送交,由他亲自观览后定夺。

    这一时期的图书征集和编校文献活动,对后世的目录学、校雠学、藏书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刘骜民族与匈奴汉成帝时,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即位,仍娶王昭君,并遣子右致卢儿王醯谐屠奴侯入侍汉朝。

    河平元年,单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献,朝贺正月。返回匈奴时,伊邪莫演声称要降汉,成帝采纳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的建议,拒绝受降,从而妥善处理好与匈奴的关系。

    翌年,单于上书请求朝见成帝,遂于河平四年正月入朝,成帝加赐锦绣缯帛二万匹,絮二万斤。

    其后匈奴搜谐若鞮单于、车牙若鞮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相继即位,均遣子入侍汉朝。

    与西域汉宣帝时,乌孙被汉朝分为大、小昆弥。

    汉成帝时,小昆弥乌就屠去世,发生内乱,汉朝立安日为小昆弥。

    后安日为降民所杀,汉朝又立其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很有威信,末振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杀雌栗靡。

    汉朝想讨伐末振将,但无法办到,就派中郎将段会宗与都护廉褒商量对策,决定立雌栗靡的叔父、解忧公主之孙伊秩靡为大昆弥,并逮捕在长安为质的小昆弥侍子。

    到了元延二年,末振将被大昆弥翕侯难栖杀死,安日之子安犁靡代为小昆弥。

    汉朝痛恨不能诛杀末振将,便派段会宗杀死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来补偿,段会宗因功受封为关内侯。

    后来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逃到康居,想借兵攻击大、小昆弥、大、小昆弥畏惧,也就更加亲附依靠西域都护。

    河平四年四月,曾杀害汉使的罽宾国王阴末赴遣使来汉朝谢罪。

    汉朝打算派使者回访,杜钦说服大将军王凤不要搭理忘恩负义且道路绝原的罽宾,得到采纳。

    但罽宾贪图贸易之利,使者每隔数年就来一次汉朝。

    成帝时,康居派质子入侍汉朝并朝贡,但自恃绝远,不肯像西域都护所管辖的诸国那样向汉朝臣服,不拜汉使,甚至将汉使座次安排在乌孙等国使者下面。

    西域都护郭舜指出康居本来就没有什么战略价值,又无礼于汉使,只是贪图贸易才遣子入侍,因此请求归还康居侍子,断绝与康居的往来,以表明“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但汉朝仍然保持与康居的往来。

    与西南夷成帝河平年间,西南夷的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互相攻伐,牂柯太守请求发兵诛兴等,成帝没有采纳,而是派太中大夫张匡持节和解,但兴等不听命,甚至还在道旁刻木为汉吏,向其射箭。

    大将军王凤推荐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太守,陈立伺机杀死夜郎王兴,并出兵攻灭兴的妻父翁指和儿子邪务,从而稳定了西南局势。

    有一次元帝急诏刘骜,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迟迟才面见元帝。

    汉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后,非常的高兴,下令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随着年龄增长,刘骜开始终日沉湎于玩乐,生母王皇后也不得元帝宠幸。

    建昭四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太子刘骜前往吊丧。

    刘竟是汉元帝的幼弟,和刘骜游学一块长大。

    汉元帝望见刘骜,感动怀念刘竟,悲伤不能自止,但刘骜到了跟前却没有哀伤的表情,汉元帝很恼火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意思就是说刘骜不配人主。

    汉元帝把这番话告诉了自己的宠臣,曾被他诏令护佑太子的史丹,史丹脱下帽子向汉元帝谢罪说:“臣的确见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为感伤而伤身的情况。

    早上太子准备进见,臣私自嘱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伤。罪在臣下,当死。”

    汉元帝听后,责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元帝曾想改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多才艺”的山阳王刘康(汉元帝第二子,哀帝刘欣之父)为太子,因为刘骜是宣帝爱孙以及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没有付诸实施。

    竟宁元年,汉元帝病卧后宫,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

    王政君和刘骜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就在这关键时刻,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独自闯入室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

    元帝心肠软,“优游不断”,见史丹泣不成声,竟大为感动,长长叹了一口气,表示不会废黜太子。

    史丹听后心里有底,连连叩头请罪。

    汉元帝接着说:“我的病恐怕不会有好转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辅佐皇太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

    刘骜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竟宁元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崩。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

    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也为后来的王莽乱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