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夺嫡太难,我选择直接称帝 » 第39章 王贲的隐疾,大秦要撤兵了?

第39章 王贲的隐疾,大秦要撤兵了?

    依照王翦的身体状况,李时珍估算,其最多也就是能熬过这个腊祭。

    听到李时珍的声音,王翦缓缓睁开眼睛。

    勉强拱手道:“老夫身体抱恙,不便行礼,先生莫怪。”

    李时珍连忙开口:“彻侯莫动。”

    王翦躺平了身子,深呼了一口气。

    “听闻先生是受九公子之托来为陛下诊治的?”

    “陛下他……咳咳……陛下他身体如何?”

    追随嬴政半辈子了,王翦对大秦,对嬴政都算是忠心耿耿。

    “陛下身体还行。”

    “彻侯,在下略懂医术,彻侯若是不嫌弃,在下为彻侯把把脉如何?”

    来都来了。

    自己总得做些什么。

    王翦闻言,勉强一笑:

    “自个的身体自个清楚。”

    “老夫时日不多了。”

    “先生请便。”

    说着,他伸出了自己的胳膊。

    李时珍走上跟前,伸手搭脉。

    王翦此时的情况确实很糟,脉若游丝,全凭一口气吊着,这口气若是上不来,估计就直接魂归幽冥了。

    这种状况,他也无能为力,医者可以医病,但医不了命。

    见李时珍眉头微皱,王翦释然一笑:

    “先生,如何?”

    “老夫还能否熬过这个腊祭?”

    李时珍拱了拱手:“彻侯恕罪,在下无能了。”

    王翦闻言笑着摆了摆手:“先生莫要如此,还请先生代老夫谢过九公子。”

    李时珍点了点头。

    一旁,魁梧的汉子神色凄然,声音有些悲戚:“父亲……”

    这人正是大秦的通武侯,王翦唯一的儿子,王贲。

    “对了……先生。”

    “老夫这个儿子,近两年时常感到心脏绞痛,劳烦先生也给他看看。”

    为人父者,临死还是想着自己的儿子。

    “父亲,儿没事,身体好着呢。”

    “父亲莫要担心。”

    王贲闻言,拍着胸脯开口道。

    然李时珍却是深深看了他一眼拱手道:“通武侯,彻侯既然说了,在下就为通武侯把把脉吧,也不费事。”

    王贲听后,犹豫了一下,当即伸出手臂道:“那就劳烦先生了。”

    李时珍伸手搭脉,触及王贲的脉搏之后,脸色微微有了些变化。

    良久——

    “通武侯最近一次感到绞痛是何时?”

    王贲愣了一下道:

    “有月余了吧。”

    “先生,贲的身体有问题?”

    李时珍深吸了一口气肃然道:

    “按照脉象来看,通武侯的心脏确实有问题。”

    “若在下猜的没错,通武侯早年间,心脏应该受过伤。”

    听到这话,王贲内心咯噔了一下。

    当年他奉命攻打魏国,围攻大梁的时候,确实被流矢射伤胸腹,但因为身着铠甲,且是流矢,威力大减,他也没太在意。

    之后的征伐之中,胸腹也受到过冲击。

    李时珍继续道:

    “通武侯的病情当是外伤导致心血阻塞,再加上近些年年时偏高,食肉饮酒,造成血液流动不畅。”

    “在下稍后会开些药,通武侯坚持服用。”

    “日后行事,切莫七情失度,更要忌酒,少食荤腥。”

    其实说白了,王贲的病情就是早年的伤对心血管有些压迫。

    年龄大了,日子过好了,吃肉喝酒造成血压偏高,心血管有些阻塞,开点药吃吃,日后尽量控制情绪,不要大悲大喜,问题不算大。

    “先生的话可都记住了?”

    病榻上,王翦看着自己的儿子严肃道。

    自己是时日不多了,王家的一切日后都要仰仗这唯一的儿子。

    孙子如今远在上郡,还只是军中裨将,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王家就完了。

    “儿记住了。”王贲拱手。

    给王贲开好药方,嘱咐用药的方式之后,李时珍便离开了彻侯府。

    从彻侯府回去的路上,他的表情一直很严肃。

    王翦父子二人之中,关于王翦的病情他没有隐瞒,但关于王贲的病情,他却没有据实相告。

    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莫说是放在古代,就是在现代那也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之一。

    李时珍通过脉象发现,王贲的病情比他说的还要严重些。

    当着王翦父子的面,他之所以没有说出实情。

    一方面是怕自己的话会让他们二人担心。

    到时候王翦若是因为担心自己儿子的身体,一口气上不来,一命呜呼了,自己倒是办了件坏事。

    另一方面,王贲如果知道了实情,势必会心生忧虑,这样长此以往,病情恶化的更快。

    回到驿馆。

    思索良久,李时珍当即将今日在彻侯府为王翦和王贲的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来人。”

    写完之后,他喊来了门外的锦衣卫。

    “将此书信,加急送到代城,交给公子。”

    锦衣卫点了点头,立即离开了。

    ……

    代城。

    迁徙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了。

    太行山深处的那座山谷此时也是初具规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这些天,最新招募而来的近万名民夫都被宋应星要了过去,平城外的铁矿也已经在稳步的产出大量的铁矿石,这些铁矿石被运进太行山之后,一点点的被加工出来。

    代城内,嬴旭正听着于谦的汇报,朱骥阔步走了进来。

    嬴旭有些疑惑的看了看他,没有什么重要情报的话,朱骥从没有主动来找过他。

    “公子,先生。”

    朱骥拱了拱手后,将一封书信递给了嬴旭。

    “李时珍先生加急送来的。”

    嬴旭接过书信拆开看了一眼,面色有些古怪,随后将书信递给了于谦。

    于谦看了一眼后也是有些愕然。

    “公子,按照李时珍先生信上所说,王翦和王贲父子……”

    嬴旭有些感慨,怪不得历史上,秦末战争时期,一直没有王氏父子的消息。

    他还以为这二人和蒙恬一样,被赵高和胡亥处死了,现在看来,他们二人恐怕要死在始皇嬴政前面了。

    一下损失了两员大将,再加上蒙恬被毒死牢狱之中,秦末的大秦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将领了。

    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如果自己夺嫡成功,王翦和王贲的损失就是大秦的损失,也是他的损失。

    但如果自己夺嫡失败,被迫造反,那失去了王翦和王贲,自己就少了两大劲敌。

    顺其自然吧。

    将书信还给朱骥之后,嬴旭开口道:

    “北方可有消息传来?”

    朱骥点了点头:

    “根据属下安插在北方的锦衣卫传回的消息,蒙恬大军和李信大军在草原打散了匈奴的两次合围。”

    “如今,匈奴各部遭受重创,纷纷四散躲了起来。”

    “属下推测,要不了多久,大秦的军队就要撤回来了。”

    草原太大。

    如今又是寒冬,前些时日,连降大雪,给这场战争降了降温。

    此时继续追击匈奴的一些残部,有点得不偿失。

    朱骥觉得始皇嬴政和咸阳的那些大秦官员们应该能够看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