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朱高煦只想当个富贵王爷 » 第20章 大明版“保护费”

第20章 大明版“保护费”

    历史上朱棣这时期的军费,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花式抢劫得来的。但是有了朱高煦这个貔貅儿子,朱棣肯定不愿意这么做了。

    朱棣把朱高煦叫到王府,商议军费事宜。

    朱高煦思索再三,超越时代的技术肯定是不能拿出来的,不然不但影响自己未来的种田大业,还不好解释,总不能每次都搬出黄毛老道吧,西方人的祝福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随便了?老百姓的钱也不能动,毕竟朱允炆那边已经在降低赋税了,如果增加老百姓的赋税,很可能会激起民变。

    那么,就只能朝富商豪族下手了。

    宋朝之前,中国白银很少,按照官方的资料统计,唐朝末年全国大概有白银3500万两,宋元两代的白银产量大大提升,约有1.5亿两以上,再加上一些私自开采的小型银矿,保守估计,明朝初年,全国白银应该超过两亿两。但这只是官方数字,实际的数字应该比这个要大不少。

    当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经济重心和财富南移,大多数财富都在南方。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传奇人物,沈万三了。

    《明史》中说沈万三富可敌国,曾经多次资助朱元璋,但因为财产太多,遭到朱元璋忌惮,最终被卸磨杀驴,抄家流放(这还是马皇后求情才没直接杀掉)。

    这里争议很大。

    其一,根据明代人莫旦(此人据说为沈家儿女亲家,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吴江志》记载,沈万三生于1286年左右,在1356年张士诚占领吴时,沈万三已死,这时候朱元璋还在暗算韩林儿郭天叙他们呢,离明朝建立还有十二年。死人自然不可能资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也不可能被流放。

    其二,明初十大才子之一的王行,曾经给沈万三的儿子、孙子写过墓志铭,其中明确提到,沈万三的儿子沈荣死于1376年秋8月,享年71。这个证据和莫旦的说法刚好相符,互为佐证。而明朝把云南纳入版图,是1381年以后的事情了,即使此时沈万三还活着,也已经90多岁了,这怎么看都觉得不可思议。此外,墓志铭中还有多处证据,证明沈万三是死在沈荣之前的。

    明史尚且如此,至于嘉庆朝的那些书,听听便罢。结合沈家一百多年后仍有亲家,朱元璋抢沈家的钱,这事很可能有,但是对于沈家人,却没有赶尽杀绝。

    但是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富商豪族,对于老朱家,应该是有很大忌惮的。

    父子二人在这个问题上边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钱怎么拿?你总不能简单粗暴地通知一下,你家拿出多少多少钱来吧。

    朱高煦思考了很久,说道:“回禀父王,现在富商豪族,最怕的无非是两个事,一个是受到官员军队的欺压勒索和抢劫,另一个就是因为随便一个理由,就被抄家灭族了,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下手。”

    “要如何做?”朱棣问道。

    “咱们可以出台一个“王商”制度,根据每个商家从事行业、店铺多少、收入多少的情况,制定出一个标准,只要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银子,这个商家以后在燕地的一切合法商业活动,都将受到燕王府的保护,我们燕王府再设立一个衙门,专门替这些“王商”解决各种问题。”好家伙,活脱脱一个大明版的“保护费”。

    “若是这些商人不买账,又当如何?”朱棣又问。

    “此事,可以由儿臣带头缴纳。若是还有商人,要钱不要命,那无论官兵还是盗匪,可都不是吃素的……”

    “这该不会,闹出什么乱子吧?”

    “父王,我们可以只针对那些脑满肠肥的大商人,大豪族。至于那些小商小贩,又能有多少油水?”

    朱棣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第二天,朱棣派北平布政使郭资督办此事,朱高炽直接监管。

    郭资把北平城有头有脸的富商豪族聚集到一起,宣布这个政令,一开始大家还都在犹豫,朱高煦带头出资每年50万两(这其中包括了之前谈好的48万两,其实这次朱高煦只新出了2万两),众人见给他们定的标准也并不太高,但大部分都选择了认捐。这其中,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押宝朱棣能成为新皇的成分。朱棣之后严令属下,不可对这些“王商”下手,至于那些死活不出钱的,则成为了那些贪官污吏、兵痞流氓的重点目标。

    除去朱高煦之外,此次共募得白银150万两,这几乎与燕王府一年多赋税持平。

    “好好好!不愧是我的好儿子!”朱棣得知此消息,心情大好。压在朱棣头上很久的军费问题迎刃而解。

    此后朱棣犒赏三军,士气大振。

    朱棣吸取了前三年的经验教训,决定率兵南下,直捣黄龙。于建文三年十二月初二,再出北平。

    建文四年正月,在德州附近击败平安一部,当月,又攻陷东阿、东平、汶上、沛县等地,于正月三十日,先头部队抵达徐州。

    徐州守将在野战失利一次之后,坚守不出。朱棣不再理会,继续南下,进军宿州,铁铉、平安、何福等率军围攻燕军,双方互有胜负。

    战争进入焦灼状态之时,徐辉祖率援军赶到,双方战于齐眉山,南军获胜,燕将李斌阵亡。燕军再次处于不利地位。不少士兵也出现了动摇,但是由于朱能等将领支持,最终朱棣稳住军心。

    燕军这次受挫,一方面是因为徐辉祖、铁铉、平安等人的能力出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地的地形不像河北那边一样,利于骑兵正面发挥。但是骑兵,依然有骑兵的优势,我们会在后面的战斗中看到。

    朱棣联系之前已经派入南京的细作,散布燕军已败退的流言,建文帝原本就不太信任徐辉祖,遂召回徐辉祖,又犯了一个大错。

    朱高煦此时正好押送一批军备和粮草到前线,便被朱棣留了下来,参与接下来与南军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