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墨村 » 第三十二章:蒋氏饭馆

第三十二章:蒋氏饭馆

    “屠村。”唐生捏紧了拳头。看来,他和上官清猜的没错,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本兵果然来过墨村,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此时的潘雯一阵哆嗦,脸色更加苍白。

    在周阿九旁边的陈小京倒比她冷静了许多,“日本人在村里进行大屠杀,为什么我的爸妈没跟我说过?”

    “你父母一辈的不知道,老辈的就算知道,也不会跟小辈说的。”

    陈小京皱紧了眉头,“为什么不说呢?这是国仇家恨啊!”

    “这是国仇家恨,但当时的事实太过于残忍痛苦,后来活着的村民决定不再提起这件事,而是跟小辈们说,民国那会儿村里发生了瘟疫,很多人都染病死了,死后被全部葬在了清觉寺后面的那片树林。”

    “原来是这样。。。”陈小京又喃喃自语起来,“原来那林子里的老辈先祖不是得瘟疫去世的,竟然都是被日本鬼子残杀致死的!”

    周阿九又喘了几口气,陈小京赶紧拍了拍他的后背,他才慢慢平静下来,幽幽地说道,“我的母亲早死,父亲又死在了日本鬼子的手里,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那把刀,我当时从尸体堆里捡了回来,从小收着,一直到现在。”

    唐生也想起了那把刀。周阿九的父亲铸刀于1943年,日军屠村时,他父亲拿着这把刀曾砍杀过敌人。刀不仅是历史见证,也是周阿九的父亲给他留下的生死物件。怪不得,第一次发现它时,唐生总有种奇怪的感觉。

    他身后的潘雯这时候也睁大了眼睛,她的脑子里忽然闪过这几天一些事情的画面,好像有些明白了。

    “屠杀这事虽然没跟小辈说,不过当时活下来的村民都给子孙后代们留了几句话,这辈子不买日本人的东西,不接触亲日的国人或者日本人。这话一代代传下来,加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本就人人皆知,所以大家一直记在心里,从来没忘记过。”周阿九说这些话时,眼睛一直盯着潘雯。

    潘雯低着头并没有发现,她的手在抖,心里边也在抖。

    她终于明白了村里人为什么对她有种排斥的态度。一个爱好日漫,去过日本旅游又穿过和服在神社前拍过照,还把它设置成了手机壁纸,手机铃声又是日文歌曲的人,在村里住着,可想而知发现这些细节后的墨村人有多讨厌她。

    原来如此。

    “所以你常常在寺里默念地藏经,是为了超度那些亡灵。”唐生在心里感叹着。

    “我父亲,还有其他人,能听见就好。”周阿九似乎有点累了,他闭上了眼睛,坐在那,再也没有说下去。

    唐生知道他累了,没再问,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刚开始他听晴空说过周阿九念地藏经是为了什么,没想到不仅仅是为了亲人,更是为了村子里所有逝去的生命。108遍,每天都念,这需要很强的定力和信念。

    “阿九爷,您上楼休息吧。”陈小京打破了铺子里的寂静,想挽起周阿九的手臂,带他上楼。

    周阿九摆了摆手,意思是坐着。

    陈小京有点心疼地看了他一眼,不说话了。

    唐生这时候告诉陈小京,在铺子里照顾好周阿九,又看了眼潘雯。

    潘雯挨着陈小京,坐在长桌边上,对唐生摇摇头,“我哪都不去,我和小京呆着。”她看到周阿九这会儿闭着眼睛,好像是睡着了一样,她松了口气,接着坐着。

    唐生一个人走出了铺子。

    他出门后又回头看了一眼,见到周阿九已经睁开了眼睛,正看着陈小京,而陈小京也盯着对方。

    两个人的眼神中有某种奇怪的神色。

    旁边的潘雯则低着头,似乎在考虑什么事情。

    …………………………………

    清晨,凉爽的风从山中吹来,依然带着草木特有的味道。

    古街两边的房子里,有村民打开窗户在望着远处,也有几个村民坐在二楼的窗边,好像在聊着什么。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被村委会和刘家的人告知暂时呆在这座城里,并且他们也发现村委会和刘家已经派人在各个城门口和城里几个点上值守,不让人出去。

    唐生走在街上,心里有些疑虑。半夜三更,村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要留下来,可他们好像没人出来主动询问,像一个个听话的孩子,乖乖呆在城里住的房子内,只是在窃窃私语。

    看得出,墨村人很听从村委会,尤其刘家人的话。

    唐生想,要在别的地方,早就有人出来质问甚至因为不明原因的不解和奇怪而闹事了。

    他边想边走,不一会儿,总觉得身后跟着个人。

    他回头。

    是潘雯,正戴着纱帽往前走,看他转过了脸,于是走到唐生边上。

    “你不是说哪也不去吗?”

    潘雯的脸色透出一些苍白,支支吾吾地说着,“本,本来是想接着呆在铺子里,但,但阿九爷后来一直盯着我看,我就出来了。”

    她的声音轻柔又紧张,见唐生接着往前,立刻跟紧了他,“唐警官,你要去哪?”

    “陈小京和刘家人都说过,这座古城里每个墨村人都有住的地方,我问过刘家人,蒋志堂家的祖辈是开饭馆的,名字叫蒋氏饭馆,在城东一座石桥边上,也是他和林新莲在这里的住处。我去看看。”

    “嗯。。。周阿九的祖上是铁匠铺,所以这里有周记铁铺,蒋志堂祖上经营饭馆,所以这里有蒋氏饭馆,那钱都呢,他家会在哪,做什么的?“潘雯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在问唐生。

    唐生不知道,“我没问。”

    “他会想我吗?”

    “什么?”唐生看着潘雯。

    “啊,没什么。”潘雯沉默了,一路跟着唐生到了城东面。

    这里有座石桥,拱形结构,和昨天走过的桥构造差不多,古朴,也陌生。

    桥下河水没有波澜,似乎成了一潭死水,像沉睡千年的神秘女子,属性温柔,也冰冷。

    桥一侧有几家店铺,靠桥沿最近一家,门关着,门上有一木制匾额,写着“蒋氏饭馆“四个繁体字。

    这就是蒋志堂和林新莲在古城的家。

    唐生走过去,旁边一家半掩着门的店铺里探出一个脑袋,是个中年妇女,穿着一件姜黄色衣裙。

    “你们是。。。”

    “是我。”唐生索性摘下了纱帽,他认得这个女人,就是一直认真读书备战高考的那个孩子的妈妈,好像姓王。

    这几天路过她家,她都会热情地聊上几句。

    “唐警官啊,怪不得刚才声音这么熟,怎么是你?你也能进来?”女人满脸不敢相信的表情。

    “嗯,村委会知道的。”唐生看着她,“您儿子呢?”

    “他啊,还在楼上睡觉呢,我是睡不着,村委会和刘家告诉我们说暂时不能回村里,为什么呀?”

    “有点事情需要处理。”

    “哦。。。那她是?”女人看了眼站在唐生旁边带着纱帽的潘雯。

    还没等唐生回答,女人“噢”了一声,“是上官小姐吧。”

    潘雯有点尴尬。她的身形倒确实和上官清差不多,不过仔细看,上官清应该比她高了一点点。

    “唐警官,你们来这。。。”女人这会儿靠近了唐生,“难道是谁又不见了?”

    “。。。这个以后再说。”

    “哦。。。”女人没有接着问下去,倒是微笑了一下,“唐警官,那我先回去了。”

    说完,她关上了木门。

    “奇怪,她怎么不详细问问我们来这干什么。。。”潘雯整理了下面前的黑纱。

    唐生没有说话,他站在蒋氏饭馆前,轻轻推了推门。

    门没关,“吱呀”一声便开了。

    他走了进去,潘雯跟在后面。

    里面有点暗,像古装电视剧里那些普通的馆子一样,里面摆着几张整齐的木桌椅,一面墙上挂着不少木牌子,每个牌子上写着一样菜名,比如“清蒸鸡”、“鲜虾蹄子脍”、“南炒鳝”。。。木牌下是个柜台,台面上只有一把算盘,没有其他东西。

    这里地方虽小,但总体而言干净、舒适,要是正常营业,估计不少食客会来吃饭吧。

    刘家人说过这座古城是明清时候墨村先祖建造的,一直在这生活居住直到清朝末年,才搬去现在的地方。所以这里平时基本空着,只在中元节这几天有人来,也就是说,平时这家饭馆,还有城里其他铺子、房子,都是空空如也,这么想多少有点诡异了。

    唐生在里面转了一圈,走到了柜台靠西的角落,这里有扇门,门边还有楼梯,通往二楼。

    按照刘应恒的介绍,二楼就是蒋志堂和林新莲平时休息的住处。

    唐生先打开了那扇门,走了进去。

    潘雯瞧着四周,缩了缩肩膀,紧跟着唐生进门。

    里面是间厨房,刀、盆、碗、木头砧板。。。这些厨房用具都有,还有一张长条木桌,上面摆着两盘小瓷碟,一盘放着三个油饼,一盘放着三个团子。

    食物看着都还新鲜。

    这油饼薄而圆,上面撒着一层芝麻。

    唐生在清觉寺里见到过。盂兰盆节法会上,供奉菩萨的吃食中就有它,而且墨村人似乎都偏爱吃这种饼,尤其老人,早上在门口边闲聊,边喝着粥,粥里就放着这种饼,似乎是早饭的经典搭配。

    另一盘瓷碟里的团子,他也见过,在古城刘宅的园子里,佣人给刘玉儿拿的便是这种样子的团子,叫花团,红黄白相间的颜色,刘玉儿说它是中元节必吃的东西。

    唐生拿起了其中一个花团,估计很早就做好了,放的时间久了点,表皮已经发硬,但捏起来还是软乎乎的。

    他凑近闻了闻,一股清香钻进了鼻子,在香味中,似乎还有一种味道。

    “这个饼和团子是墨村人在中元节要吃的吗?”见唐生一直盯着手中的团子,潘雯问道。

    “你为什么这么问?”唐生又闻了闻花团,把它重新放回了桌上的瓷碟里。

    “哦,只是想到我老家那边的中元节习俗了,我们在中元节当天会吃一种凉饼,和这油饼差不多大小,有些人家还会做些米糕小团子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