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灾厄降临,我选择继续当精神病 » 第五十章 回忆:印斯茅斯顿

第五十章 回忆:印斯茅斯顿

    赵芝雯将手上那本老旧的记事本摊开,一页一页的翻看着,找到了她想要的内容,转身把记事本摆在桌子上,让鹿小铭和王翠兰一同上前观看。

    这是一本在80年代,赵芝雯当老师的时候,跟着她当时的师父一起去找寻一些历史古迹时,所做的笔记。

    又或者说,是一份日记。

    赵芝雯告知,要想知道黄衣的事情,就不得不讲讲她年轻时遇到的一件事情。正是通过这件事情,才让赵芝雯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里面的内容有点多,赵芝雯让她的女儿为两位客人倒上茶,让她们一边喝着茶,一边听听她年轻时所遇到的事情。

    ……

    话说在80年代,经济开放,大家开始接触到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

    那个时候,还兴起了一种走出国门看世界的风潮。

    当时,学校虽然恢复了正常的上课次序,不过当时的教材内容过于老旧,需要一些新的内容填补进去。

    当时,教育部门特别允许各地方大学可以自行组织人去往各地采集素材。而赵芝雯当时是历史系的老师,所在的大学需要一些外国历史教材,就不得不去往外国进行获取。

    这项工作虽然可以去往外国,但工作的环境可不是什么大城市,而是一些野外或是部落,到那里去进行工作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有很多历史系的老师都不愿前往,而当时的赵芝雯年轻有为、一腔热血,就主动报名要跟着大部队一起去往外国进行素材的获取。

    当时的环境,想要出国需要层层的审批。

    不过幸运的是,赵芝雯的大部队所有人都获得了准许,便买好了飞机票前往指定的国家。

    赵芝雯的日记中,有过这么一段描述——

    【9月7日,当飞机穿入几万米的高空时,我在飞机上相当的兴奋,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同行的一些同事因为晕机,不停的吐着。我倒是无所谓,毕竟从高空中往下看,大地是那么的美丽。

    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我以为是到了晚上。坐在我身边的师父看了看天空,觉得很蹊跷,说了一句“这里是平流层,不应该会天黑的呀。而且这边刚好是早上,怎么可能呢!”

    我也很好奇,便一直观察着窗外的景象。

    突然,电闪雷鸣,在远处我能清晰的看见闪电劈下来的画面。

    飞机开始颠簸,空乘告诉我们是有强气流在影响,不要担心。

    但是我身旁的师父又开口说道“这里是平流层,怎么可能有强气流呢!”

    我的师父是个老学者,在到历史系工作之前,本身就是搞物理的。所以,我对师父的话深信不疑。

    这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异常现象。

    等过了好久,飞机终于平缓,一切恢复如初,这时候天空亮了,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感觉暖暖的。】

    ……

    这一段日记让鹿小铭觉得这名有些莫名的熟悉感,她情不自禁的开口说道:“这是黑域么?”

    “鹿小铭姑娘,别着急,后面还精彩着呢!”赵芝雯翻了一页,接着跟她们讲解道。

    ……

    到了目的地之后,赵芝雯跟着这大部队到当地的大使馆进行登记,随后便去往之前找好的旅馆安顿下来。

    这个国家在地图的北半球,刚好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地理位置。

    这里的居民宗教信仰很奇特,从来没有见过。

    他们信仰的神明不属于当时所指的任何一个神话体系。

    所以,正是因为这些神奇的事情,让他们决定来这个国家进行探索发现,寻找一些新的历史教材整理带回去。

    这个国家主要是捕鱼为生,在这里生活的人世世代代都是渔民。

    当地的主要经济也是以出口鱼类为主,然后从别的国家进口一些生活必需品。

    这里的光照很充足,白天出门赵芝雯的大部队都得用遮阳帽才行。

    可奇怪的事,这里生活的居民并不害怕这么强的光照,而且他们这些当地人皮肤很好,水亮油光,仿佛是被露水打过一样,再在粉盒里扑腾了几下那么的好。

    探寻工作在安顿好之后立刻展开,一共来了6个人,两两一组,分别到当地的一些居民那里进行询问,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赵芝雯跟着师父一队,他们不断走访这里的居民,探听想要的东西。

    当地居民说两种语言,一种就是英文,而另一种发音很特别,几乎是在用喉咙进行发音的,声母韵母等等都是混作一团,根本分不清。

    这种方言,师父给起了一种名字,叫“混音”。

    既然是来学习和探寻各个国家的历史内容,那当地的方言自然也是学习和记录的工作之一。

    赵芝雯帮助做着这些当地语言发音的记录,然后师父则进行整理。

    之所以要怎么深入的研究当地的语言,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当地语言去了解当地的文化。

    很多的国家文化,其实与当地语言是分不开的。

    毕竟,要想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就不得不去探查这个国家的一些名胜古迹或是一些出土文物,为的就是通过这些东西了解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中,历史的走向。

    而当地的语言,正好可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帮助更好的读懂一些刻在古迹上的文字。

    关于整理当地语言的事情就持续了三天左右的时间,大家几乎只做了这一件事情就累的够呛。不但要区别每个读音,还要区别那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

    在第四天的时候,师父高兴地告诉我们,他终于将当地的语言整理清楚,并且还略微的学会了一些读法。

    赵芝雯不得不佩服师父的学习能力,怪不得大学领导拼了老命也要把师父给留下,不让他退休。正因为像师父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通过师傅的学习能力,只花了两天时间便大致上弄懂了当地语言的体系,所以对于这种发音,师父又起了一个名字,叫“祈祷音”。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语言在发音时,很像那种祭祀祈祷时,从嘴里发出的话,几乎都是有些含糊不清,并且都是把声音卡在喉咙的部分进行发音,虽然不太好学,但是稍加努力还是不成问题。

    有了当地语言的基础,我们跟当地人越混越熟。一开始当地人还不太肯跟我们交流太多内容,但是随着师父用一些很生硬的当地语言进行交谈之后,这些当地人渐渐把我们这些异国他乡的客人当成了自己人。

    果然,要想融入他国,就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当地的语言。

    根据师父向当地人打听,这个国家其实很久之前是连接在另一板块上,后来不知是地理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大陆板块开始飘逸,最终形成了这个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

    这里因为鱼类很丰富,所以只要捕鱼期合理分配,是不会缺少鱼类的。

    另外,有当地的老人说,之所以这个国家鱼类丰富,全都是因为祭祀有了效果。

    听到这个消息,赵芝雯大部队的成员都很兴奋,这不就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内容了么。

    毕竟祭祀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时代都有所耳闻,可见这种事情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

    不过当地老人说,祭祀他也没见过,只是又听说,在一个神秘的地方进行,持续了上百年。

    至于那个地方在哪,老人说了一个地名,那个地名用英文读作“艾塞克斯”,但这个读音显然是外国人的读法,并不是当地人的叫法。

    那个地方位于这个国家西面的一处小县城,那里也是一个港口。

    那个港口,用当地人的语言来说,叫做“印斯茅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