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 » 第278章 考前准备

第278章 考前准备

    是夜,倪宽也回到了客店。

    让他欣慰的是,刘病已正在教授四人在黄金纸上如何答题。

    由于黄金纸太过昂贵,在书院的时候,倪宽只是着重于让学子们识记与理解。黄金纸上如何进行实操还没有进行。

    倪宽今日与几位老友聊天,有人正在热议,这次考试卷面分才是夺冠的致命点。

    在黄金纸上如何布局答题也是有技巧的。即使考题通篇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要落到纸张上却大有学问。有不少老者提前做了几次模拟,发现如果布局不当,字写得太大了,往往纸张不够用。如果字写得太小了,就显得布局太差,空档太多,卷面分就会丢失一些分数。

    考的就是通篇布局,字写地太大了,答不完题目,字太小了,考官看得极为费劲,会直接给个中下的分数。只有字写得不大不小,刚刚好,说明答卷人通篇谋划地十分恰当。这样的人不但学识渊博,品学兼优,而且善于谋划事情,一旦处理起公务来也会轻重缓急稳稳抓住。这样稳重的人才是朝廷最需要的人才。

    相反,那些把字写大了或者写小了的人一定是缺乏谋划的人,处理起繁琐的公务来,更是轻重抓不准,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把事儿办得更砸。

    所以说,论辩会的笔试实际上考的是综合能力。

    毕竟黄金纸刚刚出现,学子们又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然是会出其不意地筛掉绝大多数学子。

    倪宽知道那些竞争对手肯定知道这个诀窍,只有自己傻乎乎地只知道逼学生背书,却缺乏实战。

    倪宽正为此着急,去了一趟书店,发现黄金纸的价格昂贵地出奇。下了狠心想买几张吧,结果仅剩的几张黄金纸已经被人高价预定了。δhu五.lá

    倪宽无奈只能恨恨地回来,暂且告诉他们一些布局的注意事项,让他们到了考场上随机应变。没想到刘病已不但带来了不少的黄金纸,还讲授大家如何注意书写技巧。

    倪宽隔着窗棂看到屋内,灯光照耀下,每人的桌面上铺开一张黄金纸,刘病已正在仔细讲解。

    “按大伙儿平时在竹简上书写的习惯,每张纸上大约能写百十字,而如果照着这个标准在笔试答卷上书写,估计一道题还没答完,黄金纸就没有了。要知道考场上只发限量的纸张。也就是说有考官早已按照合适的字号合适的字数配备了纸张。咱们如果写得太大了,题儿没做完,纸张就用完了。字儿写得太小,依照那些老眼昏花的考官估计会看不清楚,一下子要阅卷数千份,肯定会不耐烦地仔细看,就会随便给出一个分数,即使你答题答地再完美,也只会给出一个中等或者中下的分数。就算事后你觉得不公平,要求重新判卷。考官们也会说,你这字儿写得这么小,明显就是看不起考官,这是不尊重师长,目中无人,品德有亏,得中下而不是下下已经是给出面子了,到时候咱们该怎么办?品德有亏,这一点儿上哪儿评理去?看不见摸不着的。”

    倪宽站在紧闭的门外听着,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刘病已随后取过一杆更为细小的毛笔,捏在手里,边示范边说到:“这次考试,咱们在答卷上要写蝇头小隶,什么是蝇头?大家看这个就明白了。”

    刘病已说着翻开了人手一本的评书集,展开给大家看。

    “大家看这么小的一页纸上到底有多少字?”

    大伙儿开始数起了文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三十六开的一页纸上写了足够二百多个字。

    “以此推算,考卷的大小为十八开,也就是近五百字。这对一道题的答案来说应该是蛮够的。”

    周堪恍然大悟:“他们是不是参考的这些,所以订制的一页纸写五百字?”

    大伙儿一听觉得在理,纷纷点头应和。

    “大家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自动地均匀分割开十几行,这样以来就能大体有个架构了。来,大家试试看,我出了四道题目,大家答一下题目试试。现在计时开始。”看書喇wΑp.kānshu伍.la

    此时,倪宽终于憋不住内心深处的冲动,推门走进屋里。

    五位学子纷纷站起身施礼。

    倪宽摆了摆手,示意大伙儿继续答题。

    他则负责起了监考的职责。

    在来回走动中,他赫然发现刘病已出的四道题目很有水准。

    第一道题是“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增补上下文”

    第二道题是“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义”

    第三道题是“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义”

    第四道题是“以‘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为题,歌赋一首。”

    四道题目既考识记,又考例证,又考逻辑,再考歌赋,可谓全面至极。

    倪宽不由得对刘病已刮目相看了。

    几人刷刷点点,将题目差不多做完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为了不影响明日一早起来,倪宽终止了笔试答题。

    拿着交上来的试卷,倪宽仔细研究了一番:郭福的字儿写得太大,一道题没答完,卷面已经用光。郭禄的字儿写得大小还算合适,只是有几处涂改,犹如白雪上的几处融化点,不甚美观。周堪刚开始字儿写得太大,后来越写越小,整体看起来头重脚轻,不怎么舒服。史高一向大大咧咧,没想到这次的卷面布局已经算是不错了,基本上格局很是科学,字儿写得也十分小心,只是答题的速度有些慢了。刘病已的试卷堪称标准,字儿不大不小,字里行间也很规整,一道题目下来,恰到好处。

    做了朱批后,展示给五人看。

    几人对刘病已的卷面十分仰慕。

    刘病已心里好笑,前生经历过不下百次的模拟考试,又经历过大大小小数百次的正式考试,这点儿卷面布局还是难不倒自己的。

    倪宽针对几人的缺点做了详细的解读后,让众人在心中列下修改措施,便催促五人去休息了。

    不知道是白天玩得太过嗨了,还是根本不把明日的考试当回事儿,五人竟然一碰枕头就呼呼大睡起来。

    倪宽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便爬起身来,点燃灯,看着刘病已送给自己的集,又瞥眼瞧瞧桌面上一摞黄金纸版的儒家经典,再听听隔壁传来的呼噜声,这才低首瞧起了情节惊心动魄的。

    若是站在一个高处,就能看到跟倪宽一起挑灯夜战的还有不少其他地区来的学子,他们忘记了明日一早还有笔试,全然被新奇的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