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家娘子竟是当朝女帝 » 第十四章 我家娘子有圣母心?

第十四章 我家娘子有圣母心?

    流民南下的消息,并不算是什么秘密。

    毕竟几十上百人队伍,那不叫流民,只有成千上万,浩浩荡荡的队伍,那才能叫做流民。

    达到这种规模,想瞒着不让人知道都不可能。

    武朝因为依赖商税,国与国之间商贸往来颇为频繁。

    所以在户籍方面,虽然没有如同唐朝那般将百姓限制在土地上死死的,去哪里都需要路引。

    但百姓若是离开家乡,也是需要去官府报备一下。

    若非是河北之地受灾严重,他们眼瞅着实在是没了活路,也不至于聚集在一起,大规模南下乞活。

    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民众面对天灾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能选择逃离。

    按理说,对待这些流民,应该开仓放粮,加以安抚。

    但那是对规模小的流民来说,这一次的流民规模显然很大。

    大到沿途别说开仓放粮,安抚接收这些流民了,各地官员守城将领,那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紧闭城门,生怕这群衣衫褴褛的流民饿昏了头,冲进城来。

    即便是有仁义在心的地方官员有心接济,但看这流民的规模就有点打退堂鼓了,这可不是简单一地的存粮能够救济的。

    粮食不足是一方面问题,更多的问题,却是流民问题伴随而来的暴力犯罪的问题。

    往往伴随着流民出现,紧跟着就是各种土匪强盗接踵而至。

    他们无家可归走投无路,不就只能上山落草为寇了吗。

    如果放任不管,产生民变几乎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当然,这些问题,都只是顶上头的堂上官和当朝女帝们应该多考虑的事情。

    对于朱寿这位临安城的富家公子,宁王府新晋郡马来说,倒是如同远在天边的浮云一般。

    朱寿不是圣母,虽然也听府上一些仆从下人,说起了北方流民的事情。

    也在街上,听着不少路人讨论,一些个详细的事情说出来,说是有流民换孩子,易子而食,说的煞有其事。

    这种事情自然是有的,但凭着朱寿穿越者的见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也没打算一定要去做什么改变这个世界。

    生产力这东西,可不是你脑袋瓜子里有一个印象概念就能提升的。

    朱寿是见过抗病抗旱抗涝抗盐还高产的超级稻,但人家袁老先生穷极一生的研究,才能捣鼓出来的高科技产物,他一个穿越者凭啥能给拿出来呢?

    他又没有系统,也没有核能笔记本。

    当然,更没有圣母般见不得旁人吃苦受累的高洁心灵。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这句话,基本上是他的座右铭了。

    当然,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显然不合适的。

    若非是遇到洪灾,谁愿意背水离乡?谁不想在这大好时光在天地间劳作,秋后硕果累累呢?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是最勤劳却也是最多灾多难的。

    朱寿虽然不是圣母,但他发现,他的娘子,好像是圣母……

    赵无双最近有点心烦意乱。

    身为女帝,在这次河北灾情的事件中,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

    灾民们成了流民,大批大批的从河北渡了黄河南下,如今已经走到了淮上附近。

    这淮上离的临安已经是极近,起先这消息传来,还只是临安街头,一群人的议论纷纷。

    直到前两天,赵无双已经接到了不少距离不足百里的城镇发来的消息,说是已经有流民到了,询问是否要开仓放粮。

    远一些的地方,赵无双没办法遥控指挥,他们何时放粮,如何放粮,甚至于要不要放粮,都是由各地知府知县各自决定。

    但都到了跟前了,赵无双自然不可能放着流民不管,毕竟他们可都是赵无双的子民啊。

    沿途一直开仓放粮,就连临安城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城外都选好了布施赈济粥的地方,原先买好还没有运出去的赈济粮食,这会也直接拿出来用。

    这些琐碎的安排和事情,自然由三省六部枢密院的诸位臣工们去负责,倒是不需要赵无双去挨个处理。

    倒是她提出想要出城亲自安抚流民的时候,那些大臣们一个个的都是极力反对。

    明面上,这些大臣们都说着不安全之类的话。

    实际上赵无双想想也知道,她身为女帝,出皇城哪是穿一件寻常衣服微服出巡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更何况还是安抚流民百姓,各种提前准备自是少不了。

    安保措施,皇帝仪仗等等,到了城外,那些流民见了皇帝,总要跪倒一片吧?

    问题是,那些流民饭都吃不饱,命都丢半条,走到临安城下的这一大批人,其中没有怨气颇深的?

    冲撞了皇帝怎么办?甚至于头脑一热怎么办?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啊。

    说直白点,你个女帝就别去凑热闹,给大家添麻烦了吧。

    至于流民为何要怨恨皇帝,其实很容易理解。

    这年头没有什么科学观念,天子承袭天命,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出了灾祸,大家都觉得是天怒发威,天为何要怒?自然是当天子的没做好,惹了天怒。

    他们这些平民就是因此受到殃及,你说能对天子没怨气吗?

    要不历史上,那些遇到大灾之年,还要大费周章祭天祈福,甚至还有发罪己诏的皇帝,是为了什么啊?

    还不是为了消除天怒民怨吗。

    饶是已经做了许多的准备,陆续还是有一些民变的消息传来,大多是河北没有跟上流民队伍的。

    当然也有一些是流民队伍里的民变,更多的却还是四处壮大起来的土匪强盗。

    围剿他们,怕是又要耗费不少的功夫和钱财了。

    赵无双叹了一口气,但这些还不是最让她心烦意乱的事情。

    她看向了躺在面前还闭着眼睛在睡觉的朱寿,眉头一皱。

    朕,怎么又和平安郡主换身体了啊?

    这已经是第三次互换身体了,要命的是,还没有什么规律。

    要说按照时间间隔,这三次互换身体的时间都不一样。

    真就是一言不合就互换身体了呗。

    唯一庆幸的是,有关于这次流民,该下达的旨意都下达了,该做的准备也都有人去做了。

    此时在皇宫里的平安郡主即便是什么都不做,也不会耽误局势。

    反倒是自己……

    赵无双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却突然一双手臂朝着自己一搂,她就被反身搂进朱寿怀里了。

    朱寿刚好起床,睡眼朦胧的就将眼前的娘子搂进怀里,却没发现怀里的娘子已经是咬牙切齿了。

    “早啊,娘子。”

    “朕想去城门口。”

    “嗯?”

    “我是说,我想去城门口,看望那些灾民。”

    朱寿一个激灵,看向怀里的玉人儿。

    好家伙,你又不是当权者,这么忧国忧民干什么?

    该不会……是圣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