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红楼开始重建大汉 » 第9章 贾珣一进荣国府

第9章 贾珣一进荣国府

    自宁国府东角门而出,至宁荣街,行数十丈路,至荣国府西角门。

    自此门进,过了仪门,经过绮霰斋,再过了垂花门,经过抄手曲廊,便到了贾母院前。

    一路走来,路上的丫鬟、婆子,看着贾珣的身影窃窃私语。

    “那就是珣二爷,听说昨天在东府里砍伤了好几个人,珍二爷也拿他不得。”一个扫雪丫鬟说道。

    “今天一大早,赖升家的过来,说珍大爷要找老太太治他呢。”另一个丫鬟压低声音说着。

    贾珣虽然在东府也算半个主子,但是除了东府宁馨堂和贾府宗祠,他还没见过如此富丽堂皇,巍峨壮阔的庭院。不愧是一门双公的府邸,这气派果然不一般。

    贾珣在林之孝的引领下,进入庭院,穿过穿堂,便来到贾母院三间正厅门前。

    此刻,林之孝和旁边一个中年妇人交谈了两句。这妇人便是林之孝家的。

    林之孝家的上来对贾珣说道:“珣二爷在此稍等,容我进去禀报给老太太。”说完便穿过大厅,往里面而去。

    未多时,林之孝家的出来带贾珣进去。

    贾珣穿过前面三间正厅,便来到一栋建筑前,只见正门上用苍遒有力的三个字写着“荣庆堂”。

    原来这就是红楼梦鼎鼎有名的荣庆堂,后世中读红楼遥记得“宝黛初会荣庆堂”这一回目,不知道眼下这里面有没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

    “珣二爷,你的佩剑交给我代为保管,出来我再还给二爷。”林之孝家的出声道。

    林之孝家的暗道,这可不能让贾珣带剑进去,等会如果闹起来伤着老太太,那可了不得。

    贾珣按着剑,正色道:“剑者,君子之兵也。想我贾氏一门投身军戎,随高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蒙上异眷,敇封一门双公,食飨已历五世。时至今日,吾祖尚武崇德之风,已荡然无存耶?吾等贾家男儿,不思进取,再现贾族之风骨,今亦怕一剑乎?”

    笑话,交出佩剑?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小小荣庆堂,他如何不能学那魏武帝“剑履上朝”。

    林之孝家的冷笑道:“放肆,老太太在里面,你也敢出言顶撞。这剑你还是交出来吧。”

    这婆子,可不像天聋地哑一般啊。看来精明如王熙凤也有看错人的时候。看来贾府的婆子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嚣张得很。

    贾珣朗声道:“既如此,珣改日再来拜见老太太。”说罢,便转身就走。

    贾珣刚走了几步,林之孝家的大急,这珣二爷怎么说走就走,人都请到这里了,又让他回去,她这管事怕是做到头了。

    林之孝家的咬了咬牙,连忙跑到贾珣身前,堆笑道:“珣二爷别走,让我先告诉老太太再不迟。”

    贾珣便站住,回过头来,暗道,恶人还需恶人磨,这小小的管事婆子居然直接教训起他来了。今日让她好好看清楚,他贾珣可不是任人拿捏的。

    荣庆堂花厅上。

    只见花厅上除了贾赦和贾政等寥寥数人不在场,其他红楼人物基本在大厅中。

    贾母左首坐着便是邢夫人,右首坐着王夫人,左边下首坐着薛姨妈。

    其他诸人如贾珍夫妇,王熙凤及贾琏,贾蓉及秦可卿,贾璜夫妇,李纨等皆站立在旁。

    这建筑可没有后世的房子那般隔音,贾珣及林之孝家的对话全都被大厅上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老祖宗,你听听,这畜生简直目中无人,着实不成个体统,家门不幸啊。”贾珍痛心疾首地说道。

    贾母不过才年过六旬,眼不花,耳不聋,当然听到贾珣说的话。

    贾母脸色平淡,没流露出任何情绪,抬起手,道:“鸳鸯,你去叫外边那个混账种子进来。”

    站在贾母身后的大丫鬟鸳鸯应了声,便朝门外走去。

    花厅用碧纱橱隔开的东面暖阁,里面坐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及迎、探、惜春几人。

    探春大眼中闪着点点光芒,戳了一旁的惜春一下,笑道:“惜春妹妹,你这二兄真是厉害。哈哈。”

    惜春“哎哟”叫了一下,也去弄探春的痒。打闹间,两姐妹在暖榻上滚了一团。

    二木头迎春嘴角微笑,拉了探春一把,现在大厅上全是大人们议事,在暖阁玩闹太过,影响到外间就不好了。

    林黛玉捏着手帕子,擦拭了一下嘴角,心中不禁一叹,这叫贾珣的庶子,虽处于低位,言语间却拥有贾家其他子弟没有的雄心壮志。可见荆棘之中,亦有良材。

    一旁的薛宝钗眼中闪过一缕光芒,心里一震,此人莫非她昨天看错了他不成?听其口气竟不似哥哥说的那等无礼之人。且其言语甚得她心,那人莫非是故意做给他们看,是那大奸大恶之徒?

    此时门外的贾珣不知道他已经被日后有“世外仙姝”之美称的林黛玉评为“荆棘中的良材”,还被“山中高士晶莹雪”之称的薛宝钗评为大奸大恶之徒。

    这两个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区别在于,可能是林妹妹没有顽劣的哥哥被贾珣打过。肯定是这样。

    “珣二爷,老太太叫你进去。”贾珣抬眸看去,只见眼前一个身材高挑的丫鬟,一张鹅蛋脸,鼻子高挺,观其褶裙下双腿似是特别修长,脆生生的立在那里如水葱一般。

    这么高的丫鬟,比十三岁的贾珣还高大半个头,正是贾母的得力大丫鬟鸳鸯。

    贾珣打量了眼前鸳鸯一眼,便昂首朝里间走去。

    刚从猩红毡帘进去,映入眼帘便是一面玻璃屏风,上面描着数支牡丹花,一对凤凰及两个仙鹤。

    绕过屏风,花厅正中处榻上,坐着一位鬓发如霜的老太太。

    贾珣瞟了大厅上众人一眼,眼前就是史老太君,贾家的最高掌事者,贾母。去年宗祠除夕祭祖他远远见过一次。

    贾珣站定,便朝正中的贾母行了礼,道:“贾珣见过老祖宗。”

    红楼本质还是封建时代,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何况贾珣又是读书人出身,如果他连最基本的两点“忠孝”都没做到,不用仇敌攻讦,清流士子的批判都能让他无处立身。

    在什么时代就要遵守什么规则。没有本事改变规则,但又不遵守规则的人,别人不会带你玩。

    榻上的贾母不咸不淡道:“你眼里还有我?我这老太婆可受不得你的大礼。”

    贾珣扯了扯嘴角,这偏心的老太太。贾珍确实够孝顺,贾珣平时脸都没能露上几次。两相比较,贾珣就落在下乘。加上贾珍恶人先告状,贾母先入为主,对贾珣的印象又坏了一分。

    贾珣站起,并不接话,作揖道:“老祖宗唤珣过来,莫不是要处理贾珍秉法不公之事?”

    “甚么?你这孽畜!”旁边的贾珍脸色骤变,要拿拄杖来打贾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