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红楼开始重建大汉 » 第27章 学如逆水行舟

第27章 学如逆水行舟

    此时已距贾珣再进荣国府时已有八九日。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此言出自《孟子》卷五滕文公章句上篇。

    贾珣目光清澄,口诵如流,如走龙蛇,字如银钩,文骨隽永风仪,观其文,言之有尽而意味无穷。

    贾珣微微颔首,今日所作此文,字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文意深远悠长,文笔洗练,如行云流水,文字间慷慨激昂,有无尽山河之磅礴,惊海澜万丈雄心之意。以此字辅此文,相得益彰,如浑然天成。

    若以如此文章、书法,未曾不能在县试时高中桂榜。

    县试时已日益临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开考之日越是接近,越不能有松懈之意。

    贾珣沉思默想,贾府虽已风中残烛,作为旧日的“四王八公”中一脉,形势已远不如前,但还有些许政治人脉。也正是如此,贾珣得以入长安户籍。

    若是在金陵应天府,时大夏朝南国子监所在地,即江宁国子监所在的应天府江宁县进行县试,那样文风鼎盛之地进行考试,贾珣自问无十足之把握。

    虽然长安县作为京师所在,顶尖强者如林,但中层次考生与江南等地是不能比的。

    应天府隶属南直隶,与安徽、江苏等省别称南省。红楼梦原著中曾多次提到的江南甄家,被称为“江南王”的王家,亦是在此处。

    神京之地离金陵路途遥远,来回需花费三四个月。幸亏贾珣借贾府得以报在长安县考试,省了路途之烦扰。

    总之,贾珣现在的户籍是正经的西安府长安县人氏,而非金陵原籍。

    眼下已是腊月将尽,离除夕日子也不甚远。过了除夕,便是元日,之后便是元宵佳节。过完元宵佳节,不久便至仲春之月,即县试之时。

    此些日子以来,贾珣每日诵读诗书,隔上几天则过荣国府看望一下贾惜春以及贾迎春、贾探春等兄弟姐妹。

    眼下两府已是准备着过年的年货、春联、灯笼等用物,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空气里弥漫着过年的气氛。

    “二爷,刚才栓儿告诉我,说薛家大爷请你去群芳阁饮酒,说是给你赔罪。”银杏进来向贾珣传话。

    却见旁边的晴雯伶俐地接过话头:“依我看,请吃酒是小事,寻二爷的不是才是真。”

    薛蟠?这呆霸王恐怕是按耐不住,想寻贾珣报仇来了。

    既然如此,偏不能如他的愿。他让去,偏不去,让这呆霸王生一肚子气。以后有的是日子再和他较量较量。

    若是薛蟠敢打上门来,贾珣就服了他。到时贾珣便自有一番道理。

    贾珣神情淡然,道:“就说我不去。若是他等不及,可以来东府里寻我。”

    贾珣摆下阵仗,看看薛蟠是否真的如那般胆大妄为之徒,到时可就不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了。

    银杏自出去传话了,身旁的晴雯却还站着不动。

    贾珣微感诧异,近日来晴雯知道他每日用功读书,都远着他,怎么今日反而凑近他了呢?

    “二爷,我给你做了个荷包,里面都放了些香料。我听说城南有个寺庙很灵的,二爷戴着荷包去求支签来,放在荷包里,保佑二爷二月时高中。”娇花脆语,不外如是。

    贾珣倒吃了一惊,抬起头,看着眼前欲语还羞,吐息如兰,一张瓜子般白玉脸庞起了两朵红晕的晴雯,煞是好看。

    贾珣接过晴雯递过来的红色荷包,只见针线细密,花样精巧,正中绣了个明黄色的“珣”字,可见是下了一番苦功。

    贾珣心头柔情百转,温言道:“好漂亮的荷包。晴雯,辛苦你了,做这个荷包花了许多心思吧。这个荷包,我很喜欢,我会贴身带着的。”

    贴身,带着?

    晴雯娇小白皙的小脸涨得通红,期期艾艾地道:“二.....二爷,我......我”

    贾珣面容含笑,轻声说道:“我知道你的心,荷包我会带的,去吧,我还看一会书。”

    晴雯两颊如染霞一般,心中小鹿乱撞,只听了贾珣两句话,便飞似的落荒而逃。

    贾珣微笑看着晴雯的身影,心中喟然一叹,晴雯给他做荷包,可见是有心,原来她这几天是在给他做荷包。晴雯还真是心灵手巧之人,对他也十分的上心。真是个一心一意为主的丫鬟。

    果然是如后世所见之娇俏灵巧的晴雯形象。只是还不曾见识到她那传闻中的“尖酸刻薄,爆炭的脾气”。

    贾珣摇头哑然失笑,莫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未可知也。

    人确实是会变的。

    午后,春日和暖,微风熙拂。

    贾珣行走在神京东市之街头,行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新年将近的喜悦。

    街道旁张灯结彩,小摊商贩卖着些桃符、年画、门神、联对等年货物件。

    东门市肆某一大街上,有间不显眼的门面,上书“杨氏当铺”。行十来步远,街角有棵碗口般粗枝干的老柳树。

    这T字型的街口,来了两个格格不入的外客。只见为首乃一剑眉星目,蜂腰猿背的清俊少年,后面跟着一仆人打扮的小厮。

    “敢问老丈,此巷中有一名为陆修远之书生否?”贾珣向一位年老男子问道。

    问了约莫几个路人及店家,贾珣才终于在小巷中寻到了陆修远的住处。

    贾珣环视四周,发现此处的房屋皆较为老旧,每间房屋紧挨连为一片,好几间民房檐下还晾晒着三两粗麻布衣。

    坑洼不平的道路旁有条又黑又臭的水沟,散发着熏人欲吐的恶臭味道。

    跟在贾珣身后的小厮林三一手提着一只猪蹄,两条腊肉,另一只手紧紧地捂住口鼻。

    “小陆相公,有人找你。”此刻为贾珣带路的大叔朝面前一间小房子大喊着。

    只听见房前琅琅的读书声止住了。

    片刻间,只听见“嘎吱”一声,面前破旧的木门发出刺耳的的声音。

    出现在贾珣眼前之人,清秀的面容带着些苍白,身上依旧着那一袭打着几处补丁,浆洗得发白的薄棉衣,正是贾珣在南市集所见之陆修远。

    “珣兄弟?快请进。”显然陆修远认出了贾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