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红楼开始重建大汉 » 第91章 高中解元

第91章 高中解元

    到了九月份中旬,终于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

    乡试放榜的当天,考官们还需要誊写题名录,进呈给皇帝御览。

    此时京城府署之处,已张挂出高中红榜的举子名单。

    乡试榜单因为在秋季桂花盛开的日子,此榜通常被称为“桂榜”,又因举人是科举出身的第一级,所以又称“一榜”、“乙榜”。

    此时围在府署旁边看榜的人简直人山人海。

    还有一些专门看榜,给人家报喜的贡院门丁围在最前面观看。

    因为桂榜上除了名次和姓名外,还写了中榜举子的出身籍贯信息在上面。

    如苏州府的乡试,则写江苏常熟县人某某。

    此时乡试放榜,贡院各门丁已首先觑得上面中榜的举人名单,三三两两拿着铜锣,敲得震天般响,向桂榜上各举子的家里或者客栈之处报喜。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人也跟着上门看戏,好一睹考中举人老爷的风采。

    若是运气好,遇上家族富庶、殷厚的人家,还能混上点银钱封赏。

    “恭喜延安府绥德州的张厚升老爷高中桂榜第八名!”

    “恭喜西安长安县陆修远老爷高中第四名经魁!”

    “恭喜西安耀州孙獓老爷高中第六名亚魁!”

    各路报喜迅的门丁高喊着高中的举人名字,并敲响着铜锣,十分的煊赫。

    贾珣此时在府中闲坐,现在看榜的人数远超先前的人,完全挤不进去,再说现在乡试不同于先前童生试,若考上了,贡院里自有人前来报喜。

    贾珣此时心里也是有些焦急的,等成绩的感觉,还是太煎熬了。

    况且是自己不知道能否考得上的情况,这滋味确实不太好受。

    贾珣一直等到了辰时,此时才听到院子外头传来一阵敲锣的响声。

    “来了!”贾珣心头一阵激灵,可算是等到了。

    贾珣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走出院门向宁国府的正院大门走去。

    贾珣来到宁国府大门前,只见门前熙熙攘攘围了几圈的人,为首一名穿着差役服装,拿着一个铜锣在敲着。

    旁边也跟着几名差役,带着锣鼓、唢呐、笙、钹等物。

    众人见一名清俊的秀才相公模样出来,都一齐叫嚷了起来。

    为首一名差役拿着一张长条形的纸条,上写“贵府中式乡试第一名解元,京畿西安府长安县学优廪生贾珣”。这个就是传说中乡试的捷报了。

    贾珣对差役道谢,便接过此捷报。

    “恭喜西安长安县贾珣老爷高中桂榜第一名解元!”

    “哇!”旁边一群看戏的民众也都一阵喧哗起来,眼前这位就是第一名的举人老爷,竟如此的年轻!

    贾珣此时也形喜于色,笑容那叫一个掩饰不住,确实是苦尽甘来。只要中了举人,那就有做官的资格,比秀才来说,地位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贾珣一面拱手道谢,一面让跟在身后预备着银子的几名家丁出来对几名上门报喜的差役进行赏赐。

    只见廖方手上托盘托着八锭大银,每锭银子俱为二十两。

    后面几位家丁的托盘,其中一人捧着一盆为二三钱重的一整盘碎银子,另外六人则捧着装有一枚枚散装铜钱的盘子,装了满满六大盘。

    贾珣让廖方给这几名差役每人分发二十两的银子。

    然后再让人把一盘碎银子分给前来恭喜的百姓们,最后各位前来的人没有领到碎银的,每人也能领上一把铜钱。

    几名差役看着二十两重雪花花的大银,脸上都堆满着笑容,各种吉利的话对贾珣说了出来。

    另外贾珣让府里大开正门,让几名上门报喜的差役在宁国府正院至仪门和正厅上敲锣打鼓喧闹了好一阵。接着贾珣对几名报喜的差役嘱咐了几句,让他们上京师林府林如海家,史家,还有西边的荣国府报喜。

    几名差役得了赏银眉笑眼开,连忙答应,喧闹了好一阵,便至其他地方报喜去了。

    然后贾珣谢过了各位前来看热闹的百姓,让仆人把宁国府的正门关上,把中了乡试第一名的捷报取至贾氏宗祠前。

    贾珣照例给各位列祖上了炷香,告庙完毕后,贾珣便将捷报取回房中放好。

    接着贾珣集合府内的三十六名家丁,每人赏赐银两十两,接着再给宁国府内所有的小厮、丫鬟、婆子等人各人赏赐五两银子。

    宁国府内上下清洁打扫,贾珣让吴贵等人预备十几桌酒席,晚上宴请今日让报喜人通报的亲戚们。

    贾珣还让护院们前去通知贾芸,柳湘莲,倪二和尤老娘等人,让他们来府上参加饮宴。

    至申时时刻,宁国府内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由贾珣带着几名家丁在宁国府宁馨堂前迎接各位上门恭喜的亲友们。

    “珣哥儿,果然是少年英杰,我们都不如甚多啊。”只见是史鼐和史鼎带着夫人前来恭喜。

    贾珣连忙行礼说道:“史家叔叔说的哪里话,两位叔叔正值春秋鼎盛,还是我朝的一品侯爵,小子要向你们学习才是。”

    贾珣正说着,躲在史鼐和史鼎身后的史湘云跑了出来,“珣哥哥,听说你中了举人了?恭喜恭喜,有没有利钱赏给我呢?”

    史湘云一面哈哈笑着,一面拉着贾珣的衣袖摆来摆去。

    贾珣在史湘云的小髻儿上弹了一下,笑道:“那当然有了,云妹妹,等会我让晴雯包个红包给你。”

    接着贾珣拉着史湘云,亲自带着史鼐和史鼎兄弟俩前往宁馨堂正厅上首席入座,而他们两位夫人和史湘云由晴雯等丫头带至内厅宁德堂上入席饮宴。

    但是史湘云又跑了出来,与贾珣站在一起。

    “喂,云妹妹,这里没有椅子坐,人来人往的。你还是让翠缕带你进去,你和你两位婶娘坐在一起。”贾珣对着一旁的史湘云说道。

    “里面怪闷的,珣哥哥,我也在这里看你和人说话。”史湘云笑着拉着贾珣的手,像抱着一只玩具似的。

    贾珣只得捏了史湘云的肉嘟嘟的小脸一把,“真拿你没办法,你爱在这里也随你。”

    过了几刻钟后,荣国府里的人也过来了。

    贾母看着在二仪门上迎接的贾珣等人,笑着:“珣哥儿,说起来前年时节你中了秀才请我们过来喝酒,想不到短短这些年你就已经考上了举人了,果然是个有造化的好孩子。”

    贾珣谦虚地说道:“不敢当,都是祖宗庇佑,侥幸得了个举人身份。”

    此时一旁的贾政看着贾珣,老怀大悦,摸着胡子说道:“珣哥儿休得过谦,我听詹子亮和程日兴说起你来,刚才又有差役上门报喜。听说你可是中了头名,这件喜事是该乐乐。”

    贾珣看着真心恭喜的贾政,也恭敬地回礼说道:“二叔教诲得是,多日不见二叔,二叔的气色看上去越发的好了,等会小子该要敬二叔一杯水酒才是。”

    接着贾珣又和一旁的贾宝玉和王夫人见过。

    然后贾珣又抱起后面的惜春,和一旁的贾探春和迎春打了声招呼。

    “二妹妹,三妹妹,好久不见了。你们看起来又长高了不少。”贾珣说着话,只见惜春伸出两手在贾珣的脸上搓捏着。

    探春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会说话似的,“珣哥哥,你又有大半个月没过来和我们玩了,你只怕是又忘记了我们。”

    “三妹妹还是和以前一样,哥哥哪里敢。近来是忙了些。咦,你这个小调皮。”贾珣说着话,惜春在用手扯着贾珣的嘴角。

    贾珣伸出手在惜春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

    此时贾珣放下抱着的惜春,要走到前面给贾母等人引路。只见史湘云此时在贾母身旁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

    贾珣把贾母等引至宁德堂主桌上,同桌的便是史家的两位婶娘。

    三春一来,史湘云就又和这三位玩到一起去了,贾珣照常出来做迎宾工作。

    不一会儿,便是贾赦,邢夫人,贾琏和王熙凤到了。

    贾珣照常和几人问好后,引导他们入席。

    等了一二刻钟后,林如海才带着林黛玉珊珊来迟。

    “林姑父,近来还好吗?户部的工作应该会轻松一些?”贾珣和林如海相见互相寒暄了几句。

    接着贾珣又看着跟在身后的林黛玉,香菱和紫鹃等人。

    “林妹妹,也是好久不见,看起来气色很好啊。香菱,你也是。”

    林黛玉披着一件蓝色紫苑白纱披风,越发衬托出轻盈袅袅的身姿,“珣哥哥今日听说你高中了,怎么不给妹妹念一句诗?有点太不像大才子的风度,快作一句诗出来给妹妹听听。”

    一旁的香菱跟在林黛玉身旁,满脸笑意,看着贾珣,也是一脸期盼的模样。

    作为现代人,贾珣的弱项就是作诗,这不是为难他吗?不过这若是作不出来,那也太丢脸了些。

    说不得只能再抄两句。

    贾珣踱步了几句,才缓缓道出:“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林黛玉听完整首诗眼中一亮,在一旁慢慢地念诵出来,“哥哥这首诗做着真不错,哥哥今日应该说些喜悦心情的诗句才更为应景一些,不过这后两句是真好。”

    没办法,贾珣翻来覆去,还是抄这一首更好一些,其他的诗词更加不应景。

    香菱在一旁喃喃地念着后面两句,也笑着说道:“爷的诗比我自己作的好多了,我就作不出这样的诗来。”

    林黛玉抿着嘴在一旁笑着,贾珣心里暗暗惭愧,这首诗是剽窃别人大家的名句,说实话他也做不出这样的诗。

    贾珣送了林如海和林黛玉等人进去后,后面贾芸,柳湘莲等人也来了。

    又过了一会尤老娘带着尤二姐和尤三姐来了。尤老娘穿金戴银,穿着绫罗绸缎,打扮得分外妖娆。

    “哥儿今日中了举人了,我们两位姐儿以后不愁没福咯,我就知道哥儿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尤老娘笑容满面,拉着贾珣的手说个不停。

    一旁的尤二姐和尤三姐看到贾珣,都羞红了脸,两人垂下头偷偷地瞟了贾珣好几眼。

    尤二姐和尤三姐已经和贾珣有了婚约,只不过是属于侧室。

    当时代之下,只要男子过了弱冠的年龄,可以先纳两位侍妾放在房里,这是可行的。

    贾珣先前和尤老娘说了明年之后再打算接她们过来,这两位如今也是十四五岁,可以先不急。

    明年还是先从王熙凤手里要平儿过来,才是第一要务。

    贾珣让银杏带她们进去。

    说起来,这人差不多就算来齐了。

    贾珣便至宁馨堂旁边的别厅,这里摆的是丫鬟和半主子身份的姨娘们的宴席。

    不过是周姨娘和赵姨娘等几位姨娘身份的坐在一席上。

    赵姨娘是贾探春的生母,虽然没不是探春名义上的母亲,但却也颇得贾政的宠爱。今日贾珣请贾府众人,这些姨娘身份的也请了。

    贾珣和几个熟人打完招呼后,贾珣见平儿坐在鸳鸯和袭人身旁,三人正在说着悄悄话。

    几人看到贾珣的目光看了过来,都不失礼貌地微笑了一下。

    贾珣朝平儿点了点头,便继续至后面的宁德堂厅上。

    只见厅上六席酒席都摆好,女眷们基本都按贾珣分配的位置入席。

    贾母和史家人等坐在一起。

    王夫人则和邢夫人,王子腾夫人等人坐在一起。

    贾家的媳妇们不用说,自然是坐在一席的。尤氏则被贾珣分到尤老娘和尤二姐、尤三姐一桌上。

    林黛玉,史湘云,香菱和三春姐妹同坐一桌。

    此时,外面一位小丫鬟带领着两人进来,正是薛姨妈和薛宝钗二人。

    贾珣此次也请了薛家的人,先前贾珣已说过和他们薛家恩怨两清,不再和他们家为难。所以今日贾珣宴请所有的贾府亲戚,里面也请了薛家一份。

    贾珣便过去领薛姨妈和薛宝钗二人入席,她们和贾府远房女眷们同坐一席。

    “云妹妹,我不是让你和婶娘、老祖宗坐在一席吗?怎么来骚扰我这几位妹妹来了?”贾珣拍拍一旁的惜春,戏谑地对史湘云说道。

    “珣哥哥,你是故意的,我才不管你。呆子,让我摸一下你头上这稀奇的东东。”史湘云凑近一旁的香菱身上,要看香菱眉心的胭脂记。

    贾珣无语,这也是好看的?

    贾珣在史湘云的小胖脸上拧了一把,说道:“云妹妹,谁让你这么叫她的,这会子过来又疯了。香菱,你别理她,她特别多话,什么都说。”

    一个极端好动,一个极静,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