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只想悠闲 » 第034章 好啊,就让四郎查吧!

第034章 好啊,就让四郎查吧!

    李恪手拿着瓜子,这一手还没吃完呢,冷不丁被点名,小惊了一下抬头,一脸茫然道:

    “我……我不知道啊!”

    李承乾却微微一笑,道:

    “三弟忘了也正常,这得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这事,还得从三弟被革职回长安说起。”

    “三郎回长安时,恰好儿臣在当地处理一批山民,安顿他们,当时,三郎就和孤一起办的这事儿。”

    大唐初建不过十来年的样子。

    隋末战乱之时,不少百姓跑到山中躲避战乱,求生存。

    这些百姓入山后在山中繁衍生息,没了户籍,故而被称作山民。

    现在战乱结束,山民开始陆陆续续下山,遇到大规模山民下山,朝中都会派人亲自过去督查,将他们登记造册。

    李承乾顿了一下,李恪顿时恍然,他拍了一下脑袋,这才想起了确实是有这么个事儿!

    “对对对,阿耶,确实有这么个事儿!当时安顿山民需要不少银钱,阿娘又病重,太子大哥就请示了阿耶您,先从军饷挪用,再补上。”

    “阿耶,我还签字了呢!”

    李恪笑嘻嘻地说道。

    李世民点头:

    “既是这样,那为何没有呈上来?朕这案上,怎不见说明?”

    李承乾不说话。

    李世民威严的目光落在了其他朝臣身上。

    两千两不是一笔小数,但是无人说道就值得商榷了。

    两个力士匆匆上前,扶着李承乾去了旁边的偏殿。

    李恪亦步亦趋就要跟上去。

    “恪儿。”

    李世民一声喊,李恪顿时站住脚,拿着瓜子的手不知道往哪放才好。

    原本是准备好好吃瓜的,现在好了,这瓜吃到自己身上来了。

    李恪叹息。

    李世民是一定会将事情弄清楚的,太子李承乾,毕竟是他寄予厚望的未来储君。

    他虽平素最疼爱李恪,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对每一个儿子的关注程度,都还是很高的。

    尤其李承乾乃是一国太子。

    他曾先后两次,为了李承乾的身体放弃自己的无神理念,前往寺庙参拜祈福。

    此般李承乾接连出事,若都能按在板上,李世民的心自然不会好过。

    李恪干笑着站在那里。

    李泰犀利的眼神落在他的身上,盯得李恪如芒在刺。

    李泰上前一步,盯着李恪,道:

    “三哥,吾且问你,那为何后来没有还上呢?一般来说,挪用军饷,既是做了,那就当上报兵部,再由兵部和户部商量,重新拨款下去,为何这事情,就没了影子呢?”

    程咬金也点头。

    “太子大哥上报了啊!”

    李恪一脸无辜地说道,最后目光落在了李泰身上。

    “这数字吾都清楚的,一千一百二十七两银。”

    朝政之事,李恪向来不在乎。

    先前他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上奏的折子,是两千两银。

    不过李泰问起来,他还是如实说道。

    “这事儿,是吾和太子大哥一起签字的,吾清楚得很。”

    “不对,是两千两。”

    李泰却摇头说道。

    “这里面,有八百七十三两的差漏,请问三哥,这八百七十三两,都去哪了?”

    “儿臣当时调用军饷,不止三哥在,太子太傅,还有当时地方的负责人等全都在,银钱的挪用都是经过公账,四郎若是不信,大可以去查,只有一千一百二十七两,这事情,儿臣早就上报了兵部。”

    李承乾的目光又落到了兵部侍郎的身上。

    兵部侍郎左右看看,意识到目光都在他的身上,这才咳嗽了一声上前,道:

    “臣隐约间记得是有这么一个折子,当时太子殿下确实上报了一笔军饷挪用,不过,太子殿下直接找户部要不就行了吗?”

    户部尚书也站了出来。

    “这两年,边关战乱频繁,兵部多次调粮,早已超出了每年预期,这两千两虽不是大数,可也得我户部拨出来,再做计划啊。”

    “不对!”

    虽然换了衣服,不过李承乾的后背还有些疼,他微微佝偻着身子,一脸严肃,道:

    “是一千一百二十七两。”

    “是两千两,我兵部有记录。”

    “没错,我户部也标得一清二楚,是两千两。”

    两人看着李承乾,也都肯定地说道。

    “不可能。”

    李承乾直接说道,

    “阿耶,这是账本,请您过目。”

    李承乾已然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账本递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一共是一千一百二十七两,这是我和三郎两人一起签字的,三郎可以为儿臣作证,至于这多出来的八百七十三两,儿臣实属不知。”

    李承乾说着,直接跪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还请阿耶明察。”

    李恪又往后退了一些。

    这会儿,他已然没有了嗑瓜子的心思。

    这朝上的,各个都是人精。

    他原本道李承乾只怕是要认下这两千两了,没想到这中间还有如此糊涂账。

    八百七十三两算不上是一笔大钱,可贪污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先河,只怕这大唐还没起来,就要败在贪官们的手里了。

    “查!”

    “必须严查!”

    李世民当即拍板做了决定。

    “这事儿,谁来?”

    李世民的目光在大堂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李恪的身上。

    李恪缩了缩脖子,然后疯狂摇头。

    “阿耶,你别看我,我不行!”

    “先不说,儿臣也是当事人,就这查案的事情,儿臣就不在行,您不是也也挺为儿臣能力不行,才革了儿子的职让儿子回长安做个逍遥王的吗?”

    “儿臣建议,这事您还是得让有经验的人来做,依儿子看,您就让四郎来好了。”

    李恪推了一把李泰。

    “四郎向来和清贵之流交好,最是见不得贪官污吏横行,就让四郎来调查这事好了。”

    李恪笑嘻嘻地看着李泰,眼睛里写着:

    “四郎,你看哥哥对你多好,哥哥这可是在为你谋差事啊!”

    李恪说完就退了下去。

    这兄弟俩明争暗斗的,只怕李承乾不会想这么重要的事情让李泰去查。

    这玩意要是被李泰给坐实了罪名,他可就没法儿脱身了。

    然而,让李恪惊讶的是,李承乾当即站出来道:

    “儿臣觉得三郎的提议甚好,这事,不如就让四郎去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