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座农村小镇 » 第十三篇:《养殖户》

第十三篇:《养殖户》

    (一)

    1983年,原新兴县食品公司干部温北英牵头联合七户八人创立簕竹畜牧联营公司,正式开启一段传奇的养殖生涯,这也是当今中国畜牧龙头企业之一温氏食品集团的前身,集团总部设立在新兴县城内。

    从1986年原始的合作养户模式,再到1987年由内部自繁自育自销的养鸡体系,逐步向养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转移;1989年为了养户的利益,开创运用综合效益促进产品流通的先河,首创“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也就是说农户只需要负责养殖即可,而公司一条龙服务提供育苗与饲料与技术支持与成品收购,把养殖的价格风险转移到公司,从而保障农户稳定的收益。

    1994年温氏集团与新兴县食品公司签订联合创办新兴食品联营养鸡公司;2002年上市肉鸡突破100万只;而后又创立养猪与养奶牛与养鸭业务,并成功突破1000万只;2008年温氏集团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之后于2015年成功登录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集团市值超千亿元,旗下超百家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而公司合作的养殖户更是超万户,已经带领无数人走向财富之路。

    (二)

    温氏模式的成功运行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验证,公司随后便将模式优先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誓言带动新兴县的经济走上全新的阶段,而小镇也顺理成章地被纳入其中,之后便在这片土地里诞生近五百个温氏养殖户。

    由于在温氏模式的支撑下,养殖户的运营成本与风险大大降低,而温氏也承诺给予一定规模的养殖量及稳定的收益,所以很多农民都愿意改头换脸,纷纷放下几亩田地而加入到养殖户的行列,甚至一些外出务工的人也果断放弃目前的工作而返乡养殖。

    在小镇地带,温氏养殖户以养猪或养鸡为主,少则养几十头猪,多则养几万只鸡,基本上都是一户人家中的中年两夫妻搭档去养殖,当然也有些青年人选择自力更生,为了家庭的生活,只能一个人往前冲。

    阿安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位80后青年人,家里上有老而下有小,其中自己的小孩就有四个之多,每天一家人总共八张口吃饭,光看生活开支就是个不小的数目,生活的压力大小可想而知。

    家里由他爷爷那一代便开始从事卖鱼行业,父亲自小也毫无意外地接过衣钵成为一名渔夫,还额外耕作几亩池塘养鱼,而阿安由于读书时不太用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早早就出来社会闯荡,身上没有一丝生存技能的他也听从父亲的建议,便决定加入卖鱼行业,每天开摩托车跟着父亲一起来往于鱼塘及菜市场之中,这场江山的打拼,一打就是十余年,一路伴随自己从一名青涩的年轻人成长为肩负巨大责任的有妇之夫。

    可每天能卖出去的鱼数量都是在一百斤左右,况且鱼的单价与利润也不高,因此单靠卖鱼所赚的钱已不足以支撑起目前家庭的高额开支,阿安便想着再找点活儿干以增加收入,后来经过朋友三番四次的推介,温氏的养鸡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

    “现在这个时势,还是养殖比较好呀,像温氏养鸡这个项目,温氏无条件提供育苗与饲料与技术与收购与固定的收益等给到养殖户,我们基本上等于稳赚不赔,每批鸡大概养三到四个月就能出栏销售,一年可以养三至四批鸡,我听朋友说每只鸡估算能赚三块钱,按照这样去算,假如每批养两万只,保守估计一年下来也能赚十八万左右呢,很不错哦。”朋友分析道。

    “这个过程肯定会比较辛苦的,每天早晚喂鸡共两次,几乎要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晚上八点,但也好在如今养殖技术的提高,更多都会依靠机械设备去完成喂鸡及处理粪便等的流程,也能确保养出来的鸡的大小不会参差不齐,以及保证到肉鸡的品质,这样还能大大提升效率呢。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你想不想做,还有需要找到一个很大的养殖场地。”朋友接着补充说道。

    “真的没啥风险吗?那前期投入的成本大概需要多少呀?什么时候能回本?我还要算算一笔账呢,还有是不是每次卖鸡时温氏那边都会及时转账过来呢?”面对朋友的言语,阿安还是谨慎地多考虑一些问题。

    “风险肯定会有的,但是不算特别大,现在唯一的风险就是怕遇到瘟疫而已,其他的问题都是由温氏跟你签合同去解决。参照我那个朋友的案例啦,他是养两万只鸡的,前期温氏预收育苗钱每只鸡五块钱,所以育苗成本是十万元,而饲料与技术等费用是先不收的,等到卖鸡那天再扣除去结算,加上租场地及水电费的开支,总成本也就在十二万左右吧。”朋友回答完,还带上一丝丝的鼓励语气。

    “那就开干吧。”阿安此时此刻下定最后的决心,并握拳示意。

    (三)

    经过多次的实地走访,阿安找到位于阳春市石望镇的一个大型养殖出租场地,这个场地是由上一任主人养殖时留下来的,一眼看去显然是完整无缺地被保留下来,这也能让他省下一道修建的费用及时间,场地占地面积多达一万平方,足以同时容纳四至五万只鸡。

    另外场地面前还有一个十多亩的大鱼塘提供使用,这里既能养鸡,还能顺便养鱼自供自销,阿安瞬间觉得自己没有找错地方。

    虽然处于外市的位置,但是场地离家也不算特别远,仅仅是二十分钟车程而已,因此阿安可以每天两头来回跑,并继续在家里居住。

    后来跟家里人商量确认,妻子主内专职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及做饭,而阿安主外负责养鸡及卖鱼即可,于是他便决定专心致志安置于此,先是跟温氏签合同拿下两万只鸡的量试试水,正式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养殖户。

    养殖工作由阿安只身一人去完成,每天六点半就要准时起床奔赴鸡场,然后开始喂鸡吃第一顿饲料,从搬饲料到调配饲料再到分配好比例这个过程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随后便把饲料通过机器流动到每个槽口,接着就需要去观察每个槽口的状况,这样就算完成喂鸡的流程;紧接着就是处理粪便的问题,用铲子把粪便装到处理器上烘干再包装到袋子里,将之摆放到专属位置等待出售。

    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如光阴似箭般过去,无论是对于体力的消耗以及时间的流失,阿安起初都显得不太适应,常常会累趴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并发上一条朋友圈去感叹这份工作的不易。

    有时候也会遇到特殊情况,例如部分鸡苗出现发冷等不适现象从而没有胃口吃饲料,这时阿安就需要做多一道工作流程,逐一给这些鸡打针调理身体。

    忙完走出鸡舍门口,天色一片黑暗,弯弯的月亮正当头,打开手机一看才知道此时已经是深夜十点多,这边肚子也在呱呱地叫,阿安才想起自己连晚饭都还没来得及吃,这时又不惊感叹一番,可回头看看正在一天天地长大的小鸡,他的内心里又一直很笃定。

    大部分时间里,每天工作的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日复一日地去完成整个流程,经过几个月的磨炼,阿安自然而然变成一名养鸡准专家,所有的流程都能顺手拈来,便在不知不觉地提高对于时间的利用率。

    临近卖鸡的那几天是最忙的时段,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接踵而至,这时候家里人常常会成群结队地来到鸡舍帮忙,也能减轻阿安的工作负担。

    养鸡的这些年来还算特别顺利,也没有遇到特殊的大问题,终于在第三个年头,阿安总算成为温氏模式的受益者,赚到人生中最大的一桶金后,他便当机立断地在县城购置一套房产,并安排两个最小的孩子到县城的小学读书,而妻子则是在县城负责买菜做饭及接送孩子,到了周末才带孩子回到老家。

    进入第四个年头,在初次尝试到养鸡的甜头后,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阿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下子把养鸡的数量翻倍,开始每批养四万只鸡。

    “从现在开始,我知道自己会做得更加辛苦,但是为了这个家,再看看四个孩子,我会加倍努力去做好,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此时在阿安身上,能看到脸庞溢出来的一丝自信。

    小镇里,像阿安这么努力的养殖户,又何止他一个呢。

    (四)

    在温氏模式的运作下,养殖户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技术活儿,这份工作纯粹就是体力活为主,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只要肯努力去做,功夫便不负有心人,也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远大的理想。

    在小镇这种农村地方,其实养殖不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