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悠悠入道 » 第三章 经脉录

第三章 经脉录

    陪伴师叔助观主收集医书已半月有余,这些日子里玉碟又生了十多道白气大部分被他吸入体内,他曾用木棍和其他器皿或放在地上或水火交加或鸡鸭走禽,全都没有融入的迹象。

    甚至让在九师弟念经文时他悄悄倒了一缕白气给师弟,结果白气一滑而过也没融入体内,但是白气放久了会从银亮分裂成没那么白的气体,这些白气每分裂一次就变得暗淡许多,直至灰白便能融入任何实物。

    每吸收一天白气黎本初就发现自己通过玉碟能看到的范围越发细致,现在他已经能看到白气在身体内缓慢游走的路线图了,不过这些吸入体内的白气基本是乱流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玉碟产生的白气黎本初暂定名灵气,因为它和黎本初想象中的灵气很像,万物有灵,灵气能融入万物而产生一些功效,他试着拿一块桃木泡了几天灰白灵气,现在这块桃木摸起来暖暖的像一块发热的玉石。

    透过玉碟他还能看到身体和桃木中灵气乱串的情景,黎本初有一种感觉,再多吸收一些灵气就能够粗略的控制灵气的走向。

    现在黎本初特别想试试让灵气按照医书中的经脉循环,这个世界也是有经脉的,虽说这个医书里面只有正经八脉奇经五脉发展还不像前世那般全面,但他相信在灵气的作用下经脉肯定能发展迅速。

    “小师兄你也在看医书?”九师弟的声音从侧边传来,黎本初微微抬头看向他。

    “额,狐哥你看这黄帝八十一难经,书中神医记载着八脉正经五脉奇经,可我总觉得经脉太少,奇经应该有八脉才对!”

    说实话黎本初只懂一点点医术,这还是这一世学了一些而不是上辈子有什么积累,要说积累的话就是经常在电视里听到什么奇经八脉,打通任督二脉之类的,可他完全不清楚任督二脉在哪更别说什么奇经八脉在哪有什么效果了。

    “小师兄可有依据?再者小师兄莫要这般叫我了,前些日子我收徒后师傅已赐我道号青丘了。”黎本初的话没有让青丘师弟太过惊讶。

    “我只是从某个无名孤本上看见过说奇经应有八脉其二任督,当时还未多想,如今上阳师公著书我才想起此文。”

    黎本初的话让青丘师弟一脸怪样,过了几息,青丘师弟脸色恢复寻常后缓缓问道:

    “小师兄这数十日里该不会……都在偷懒未曾翻过上阳师公行医记文吧?”

    青丘师弟最后一字拖得很长,显然没料到黎本初摸鱼摸到连行医记文一页没翻。

    “狐……青丘师弟这可冤枉我了,虽然未曾翻过师公的行医记文,可这些日子里李青师叔所需医书皆由我来寻,这可不轻松呐。”

    “哎,小师兄上阳师公欲完善灵枢和本藏以著新书,到时候世间医者寻气治病直治根源就方便多了。”

    青丘师弟说的寻气治病说的是拿针刺激经脉,这也让黎本初想起了前些日子里吸入体内的游气,这些灵气平日里只会在体内乱串,要是以经脉为路线循环会发生什么?

    想到这黎本初连忙向青丘师弟告别说有急事,实则打算去验证一番,可这在青丘眼里就是被揭穿后找借口溜之大吉。

    “哎哎哎,小师兄!小师兄!”看着黎本初头也不回的快步逃走,青丘叹了口气。

    本来还想和小师兄说道说道观主的行医记文,没想到小师兄刚被揭穿偷懒的事情就溜走,不过小师兄未冠之龄也不指望他真帮上什么忙,想必上阳师公也不会在意。

    寝室

    这地方以前人多没私人空间,不过天下太平后和他住一起的师弟们都还俗了。

    就算是九师弟也在几年前搬出去独自一人住一间,较真的话这应该是全道观最大的住房。

    人体经脉肉眼难辨,但经脉又并非虚无缥缈,只要刺激相应经脉就会影响到人体本身。

    在玉碟的帮助下黎本初‘看’到了很多密密麻麻微亮线条,这些或大或小的线条组成了一个人形,即使在灵气和玉碟的帮助下他也无法找到无形的经脉,只看到这些血管。

    不过这并不影响黎本初控制灵气游走,可从哪开始难住了他,从头部的神庭脉开始?不行!

    头部是大脑所在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那就完蛋了,思来想去还是从手掌中冲脉开始聚集灵气,一团白气汇聚于指尖后黎本初开始按照用灵气游走经脉。

    灵气位于经脉时走得很慢,要不是黎本初确实在催动灵气游走他都以为没动,这种行动实在太慢他忍不住大力催发灵气游走。

    瞬间。

    一股刺痛从手掌传来,黎本初睁眼一看,手掌红肿大了一圈。

    唉~

    手上的红肿似乎在告诉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来灵气试验还得徐徐道来这次过犹不及了。

    休息一段时间手上的刺痛在慢慢消减,不过红肿还在,出去也没事做黎本初只好翻起一边的医书解闷。

    对于道典他更倾向于医书,这不仅仅是是鹤观医书众多的原因,还源于这些道典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有用。

    道典大多数是以一种极端唯心的心态来探究世界的。

    也不是说全然无可取之处,道典起码培养了道士的探求欲,不说医书就算是数算,在这种时代也只有道士之类的人才有研究。

    据他所知,上辈子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有道士背景。

    那些古代医者几乎都是方士道士,正是这些古代先贤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摸索出了经脉理论。

    可极端唯心也自然会带来坏处,在没有具体产造物下有限道士脑补出了各类天神土地,就连自然现象都被脑补出了拟人天神。

    鹤观山脚下就有一个供奉雷公雷母的迷你小庙。

    这还算正常的,在其他地方还有祀奉生子,顺产,丰收等概念的小庙,这些小庙祀奉的神仙即便是同一种概念也会有不同的形象而且里基本上附近的百姓渴望什么就求什么。

    那天大旱了就搬走庙中雕像换上龙王什么的也不奇怪。

    可以说这个世界的神职太过混乱,又没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这种总结世上道典的书籍,整个大夏的道士都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就算有人想总结一本道家标准的百科全书也会有人不服,凭什么要按你教的义理来当标准?你这书斋醮科仪怎么少了几个步骤?

    单单这些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了,就算道家讲究无为,不会发动什么远征来锤你但也会不鸟你自过自的,结果就是自娱自乐。

    这些极端唯心的书籍黎本初也就看看了事,毕竟他也是个道士,平时看最多的还是医书和棋册还有法事。

    后两项是被师傅带偏的,整个大夏都还处在一个很原始的古代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围棋是一种,而法事是因为随师出行做法得背。

    时间随着黎本初阅读医书快速流失,等他翻完一大半灵枢经时天空已是黄昏,泛黄的夕阳透过木窗照射在寝室内,整个寝室变得暗黄色,黎本初放下医书。

    这个时代一旦有了近视就无法解决,就算是有神医之名的观主也有着老花眼,而且就算是观主也受时代的限制,他和其他医者认为心躁则目浊,采取的方法多是静心修养再不行开个去火的药方,总之就是没有正确的预防方法。

    活动了几下手掌,经过大半天的修养红肿的手掌已经消退了大半。

    今天看的这本灵枢只是在随意翻看而已,他终点看的是灵枢第十篇。

    这一篇著者假借轩辕帝之名说经脉能决定生死治疗百病,说得太玄乎黎本初都只能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