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浩浩人族 » 第三十九章 天地之正

第三十九章 天地之正

    这是一片虚幻的空间——念界,其中发生的种种景象却无比真实。

    虚影状的小济生置身于这片念界的中央。

    他背靠着无尽虚无,怔怔地望着前方。

    左边是妖兽对人族生灵的肆意残杀和蹂躏,是漫天血肉横飞,是妖气与煞气交织肆虐;还有人族生灵同族相残,劫掠、屠杀、欺骗,自私、贪婪、冷酷、嗜杀,种种恶意恶念暴露的一清二楚。

    右边是遨游钧歌所见的繁华种种,是太平书院里人与异族和谐相处,是万物生灵彼此间的和睦融洽和互帮互助,良善、喜悦、幸福、安康,世间美好莫过于此;还有岑夫子、阡素薇、虞皇武京、泰阁九老、小武曌以及其他的一众长者对小济生的喜爱、关怀;更有岑夫子对小济生言传身教的‘行善事、走正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

    左右两个时空的场景不断地滚动、重复,两个世界紧密地挨在一起,却又泾渭分明。

    除了这两个时空真切的人和事外,小济生心里还惦念着武曌。

    他没有忘记自己在现实界的处境和遭遇。

    自身被禁锢压制的无力与绝望,武曌在金煌光柱中不断传来的痛苦哀啭,即便此刻身陷虚幻,想要打破禁锢救出武曌的决心丝毫不改、不减。

    虚影状的小济生迷茫、纠结、苦恼,但却没有闭上眼逃避,也没有把自己蜷缩起来自我保护。

    岑夫子教了他很多,却没有教他怯懦。

    他自己的本性中也从来没有怯懦。

    即便心有不忍,身体不自禁地微微颤抖,但小济生依旧是站直了身姿,抬头、挺胸,无畏无惧地直面着一切。

    首先,是要走出自己的心障。

    念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或者说其中时间的概念与现实界有很大的不同,小济生不知道眼前的两个善与恶、美好与残酷截然对立的两个世界重复了多少次。

    但他眼里的迷茫越来越少,眼神逐渐复归清澈、坚定。

    那些挥舞屠刀的人身上显露的气息不乏儒门、玄门这样的人族正道传承之力,那些与人族生灵互帮互助的异族们也不少都体泛妖气。

    在某一瞬间,小济生突然彻底开悟。

    天地之正,亘古永存,无关生灵种族。

    正就是正,恶就是恶。

    正道,即是秉天地之正,除天地之恶!

    除恶务尽,扬正气于天地寰宇,这就是他的道!

    突然,小济生虚影状的身体四周覆上了一层至诚、至刚、至强的乳白色灵气。

    这一刻,小济生感知到了自己的身体,拿回了自己身体、识海的主导权。

    他焦急地正要一举打破这片空间。

    与此同时,心中传来一丝悸动。

    小济生猛然回头,透过无尽的虚无,看到了一个金煌的世界,看到了对他灿然笑着的武曌,看到了她推开自己的动作。

    他愣了一下,脸上的急色纾解了许多。

    那一瞬间,虽然彼此无法交流,但他却神奇地明白了武曌的处境与心意。

    一方面因为知道她并非遭遇险境而是另有机缘而放下了担忧和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因为武曌那懵懂意识传来的简单直接的关心与保护而感动。

    在被推走之前,小济生竭力地回给了武曌一个同样的笑脸,他相信她一定也能如他一样感知得到。

    隔着无尽虚无的金煌世界即将消失,这片虚幻的空间也即将碎裂开来。

    小济生感知不到武曌了,刚才扯出来的笑脸瞬间消失,刚才被金煌光柱禁锢的无力感卷土重来,狠狠撞在了他心上。

    原来,这就是人族先贤们所说,正道不能代表着‘正’之道的缘故。

    原来,这就是人族先贤要给‘正’之道冠以‘浩然’二字的缘故。

    无能无力,何以除恶?

    无能无力,何以扬正气长歌?

    无能无力,何以安万民、开太平、延人族薪火?

    浩然者,无穷、无尽、无量,方可承载人族万世万民;正气者,至诚、至刚、至强,方可撑立天地为人族脊梁!

    ‘正’之道,‘浩然’意,融会贯通。

    在一切的终结里,小济生尽覆周身的浩然正气猛然炸开,甚至同时传导到了现实界中自己的身体里。

    福至心灵,小济生彻底放开了一切束压,一股沛然堂皇的道韵弥漫开来。

    心念检视自身,封元法印、天星之力、血煞气、弃世背尘之意,甚至那金煌的王道之力。

    无论何种力量,无论其代表的是何种道意,都只不过是天地本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身是无所谓‘正’或是‘恶’。

    道意的现实表现是相对应的力量,而力量的最终落处却是由心而定。

    道无善恶,心分正邪。

    浩然正气,兼容百家,原来是这个意思。

    既如此,就统统为我所用!

    ...

    “修罗红衣?”

    阡素薇面露不解,但好像又有些熟悉的感觉。

    “老师,何为修罗红衣?”

    不知何时,武京和沈珏凑了过来,插着空地围着小济生。

    武京和沈珏正为小济生担心呢,突然一下情势剧变,他们还没彻底回过神来就听到一个陌生的名词,武京顿时像一个少年般好奇地问到。

    而沈珏此刻的姿态和阡素薇如出一辙,虽没开口,但却睁着水汪汪的眼睛,清澈又好奇地盯着岑夫子。

    “这修罗红衣...”

    岑夫子收回了灵识与本源灵力,抬起头来正要给他们解释。

    “不好!”

    岑夫子脸色突变,他发现那金煌光柱竟然缺失了小半的力量,肉眼可见的缩小了一大圈。

    旁边的三个人听到他的惊呼,也赶紧顺着他的视线看去。

    “怎么会这样?”

    “传承之力消失了这么多,传承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木头,快想办法!”

    “曌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济生这边还没让几人彻底踏实,武曌那边又出了问题。

    阡素薇灵机一动:“小京京,你现在登位虞皇了,你也能运用国运的吧?你的王道之力再加上国运之力,与武王的王道之力也大差不差的了,你给那光柱充充能不就可以了。”

    岑夫子正在思考着该如何解决,一听她的话,顿感无奈,急忙出声拦阻。

    “幼娘~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京儿修为还浅,漫说他即便加上国运之力也达不到武王的层次,就算勉强融入进去了,里面缺了王道真意,对传承来说也是无用。现在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

    啵!

    啵!啵!

    接连三声阵法结界被穿透的声音响起。

    一印、一图、一鼎撞破了寰宇星河,成三才之势围住了金煌光柱。

    护国三圣物!

    人王印!

    社稷图!

    山河鼎!

    与金煌光柱同根同源的王道之力从三件圣物中源源不断地涌出,然后灌注到了金煌光柱中,不仅及时地将金煌光柱补益完好,而且还结成阵势映出了虞朝疆域、山河、国泰民安之景象。

    随之,有亿亿人族勠力同心之心念国运降临,护佑、加持。

    阡素薇一边静静地看着这又一次的变故,一边抬起手来轻轻地戳了戳岑夫子。

    “木头,你刚才说唯一的方式是什么?”

    岑夫子噎了一下,想瞪她一眼,但最终也只是露出了无奈的表情,向前努了努嘴。

    “喏,就这个。”

    ...

    虽然事情好像被完美解决了,但是在场的四个人心里都有些空落落的,担忧焦急的神情已经消失不见了,却也没见得有多开心的样子,有种索然无味之感。

    武京和沈珏也是暂时不想再看自己孩子了,然后齐齐转过头来,期待地看向岑夫子

    “老师,您刚才说的修罗红衣,请细说一下吧。”

    沈珏点头如捣蒜地配合她夫君。

    岑夫子略作沉吟,斟酌了一下用词,“死气、怨气、煞气、杀气、哀气等特殊元气,每每现世都容易惑乱侵蚀人的意志,使其做出一些与我们人族追求的安康、幸福相悖的事来,所以我们人族将这些特殊元气都判作不祥,也叫做‘魔’...”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无论哪种魔气,但凡出现都会给周边生灵带来一场灾劫。并且,魔气每多交融一种,威能便会跨境剧增。当魔气强盛到极致时,便会生出弃世背尘之意,也叫‘终焉’...”

    岑夫子现在说的这些,旁边的三个人都是知道的,虽说也算是修行界的秘闻,但稍微有些底蕴的势力都有相应记载。

    因为,过往有许多次殃及天下的灾劫,都是在天下各大小势力的齐心协力下才消弭的。

    而这些灾劫里,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有身负‘终焉’的存在现世。

    近百万年的记载中,妖氏族所在的东域出现过一次,那一代的妖皇陨落,妖王折损数千,被整族夷灭的妖族群类超过十万;魔氏族出现过两次,不仅接壤的人族国度破灭数千,魔氏族本身所在的西域近半的疆域沦为绝地;人族疆域出现过五次,每一次都令妖、魔二族退避三舍,不敢踏入人族疆域半步,人族百万国度百不存一,未入先天的普通人几乎死绝。

    斑斑血泪,不忍直视,岑夫子绝不会无缘无故提及这个。

    想到心中的猜测,三个人都忍不住看向了熟睡香甜的小济生,武京和沈珏脸上泛起压抑不住的不可置信和骇然惊慌。

    即便阡素薇清楚小济生这会儿十分安好,也相信岑夫子刚才探查完后偷偷地松的那一口气不是装出来的,但她听到‘终焉’的时候,仍旧觉得心里一紧。

    岑夫子把几人的表现尽收眼底,用眼神安抚了一下他们,才继续往下说。

    “...凡事都有变数,‘终焉’并非一定就是毁灭,在其初生之时,若其有宿主,且其宿主有至坚、至纯之念,有极微的可能将弃世背尘之意化为一种极端的至正之意,其介于道意、元气、异物之间,正是——修罗红衣...”

    “...修罗红衣者,形如红纱,会虚实不定地缠绕在宿主道种之上。其可作为道意使宿主无视一切瓶颈直达天人极限,甚至超越天人;也可作为元气给宿主带来强绝的天地审判裁决之力,几乎可称杀伐之极致;还可离体化作武器,锋芒之盛,可断世间万物。”

    “什么叫‘极端的至正之意’?”阡素薇抢先问到。

    武京夫妇同样目露疑惑,无论是‘修罗红衣’,还是‘极端的至正之意’都是知识盲区,他们这会儿惊觉自身竟然对修行界还有如此多的未知,敬畏感突生,自身修为竟也因此变得更凝实了一分。

    “至正之意与终焉截然相反,其对所有魔意都有极大的克制,是天地之正道。极端体现在其绝强的杀意上,其宿主会时刻不停地承受着天地审判的杀意,同时其面对任何不正、不公之事物,都会施以决然的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