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不做天才很难收场 » 063 复习尾声

063 复习尾声

    从老师撤出课堂之后,七班的教室里,连说话的声音都消失的无影无踪,问题的同学都会自觉结伴到楼道或是空教室。

    当然,也有许多同学到这个阶段,承受不住心理压力,上课时会在校园里漫无目的的闲逛。

    比如郭民。

    从上自习开始,总能看到他的座位上空空如也,反倒是篮球场上见到他的次数比较多。

    多年以来,赵澄一直在教书,自以为很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压力,重新转换成学生的视角,再去思考高考这座五指山,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做老师的时候,越临近高考时反而越放松,毕竟学生考完,卸下一身重担,就可以轻飘飘的享受假期了。

    而这些十几岁的学生,对整个世界一无所知,被踹进这个高压锅中。

    老师谆谆教诲:“只有考到好大学才有好出路。”

    父母殷切期盼:“将来全指望你了。”

    回到教室里,同学早起晚睡,恨不得一刻都不休息。

    重压之下,七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泾渭分明。

    一派人直接躺平,每天来了先睡上两节课,慢悠悠的当起鸵鸟。另一派人,例如叶静迎和刘甜甜,心里只剩下卷子了。

    黑板上,高考倒计时只剩下十天,相信不少人,都希望能过的更快一点儿。被周围绝望氛围包裹着,连赵澄都有些患得患失了。

    万一,高考题换了一套呢?

    自己的英语虽然补上去了,但是化学和生物,如果不是从前那套题,也就是及格的水平。

    万一,创业的路不似自己脑中想象的那样顺利?

    万一...

    这时候,赵澄往往靠复盘自己的回忆缓解焦虑。

    高考对于同班的其他学生而言,是决定未来命运的考试的关键一刻,好在对于赵澄而言,只是赚取第一桶金的敲门砖。

    重视高考,更多的是为了将来商业上的考量,毕竟有个高学历,以后融入圈子更加方便。

    什么校友?都是朋友!

    随着重生日久,2008年琐碎的记忆就像是冬眠后复苏的小虫一样,渐渐爬回来。

    赵澄赚钱的选择更多了。

    股市,原本以他老韭菜的心态是暂时不可投资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近才想起来,在国外完全可以做空...再不济赵澄也是知道九月份中,就是那场金融海啸到来的时候。

    不过,股市这东西,钱越多,赚的越多。能在股海中掘到多少金,就要看他这个暑假能赚到多少钱了。

    开补习班的经验他还是有的,前世的寒暑假,他总在津海市里的机构兼职。

    之前几次手账赚的钱,抛开付给赵广的本钱,和赵澄从前攒下来的零花钱加在一起,有两万整。

    县里承诺的,考上北华会一次性给一万奖学金和未来四年的学费,也有三万多,已经被赵澄视为囊中之物了。

    加起来,五万有余。

    他是打算双线并进的,在津北本地和津海市里同时开办补习班。

    津北县的成本很低,就算赵澄家里太小,在县城里租一件敞亮的平房也用不了几个钱。

    在津北县开的补习班,完全不用担心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

    等到高考成绩出了,在普遍望子成龙的华国家长和县里的宣传下,他就算开在南山村,学生也会络绎不绝。

    他租这俩月,顶天儿五千块,再加上买些二手桌椅板凳,印宣传单,预算七千绰绰有余。

    甚至,他还有个直接借用津北一中教室白嫖的planB。

    不过,这就取决于,当时的津北一中是谁做主了,郭校长只是代理,如果高考后敲定确实是他,那么白嫖的计划就一帆风顺了。

    在津海市,那挑费就大了去了。

    租房、竞争的成本都大大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收益也会水涨船高。

    津海市,也是北方能叫得出名号的大市。多年来,都是北冀省的经济龙头,和津北这样的小县城比,那是天差地别。

    就看自己高考时,能闯下多大名头了。

    最好,真考个状元回来。

    赵澄在背上写写画画,罗列出津海市适合开补习班的地方。

    市中心最先被他排除,高昂的租金是他目前还负担不起的。

    对于补习班这种吃空间的行当来说,显然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并不合适。赚的钱都去养房东了。

    新区倒是便宜,不过周围都是互联网企业或者工地,缺少目标客户。

    思来想去,最适合的还是海港。

    价格适中,不像市中心一样高不可攀。

    也是本地人聚居的地方,孩子多。

    还能忽悠到周泽来当兼职。

    好处多多...

    思绪收束,门外也传来熟悉的高跟鞋声音。

    “大家先停一下啊,准考证已经下发了。”

    “准考证高考那天早上再给你们呀。“

    提前给到学生,一定会有掉链子的,当天忘带准考证。

    久而久之,老师们默契的在考前才发,有的老师每场考完还回收。

    “老师先公布一下考场的安排,后天你们放假走了就开始布置考场。”

    “四号可以回来提前看下考场,别忘了。”韩姐嘱咐道。

    津北县小到只有三个高中,还只有津北一中一个高考考场,倒不用像市里学校的学生一样被打散,到处跑。

    比其他两个高中的学生来说,又有熟悉环境的主场优势,多了一份从容。

    赵澄早记不清自己的考场号了。

    但记得自己就是在现在学习小组的教室,也就七班高一、高二所在的老教室考试。

    考场图早就下发了。

    那间教室是第十五场。

    倒是可以利用这个小细节验证。

    “王成,11场8号。”

    定城土木学院,以后天天打灰,赵澄在心里恶趣味的补充道。

    “钱若雨,1场20号。”

    安河师范学院,以后在津北小学教书,一起外出培训时,还见过几次。

    听着韩姐一个个报考号,赵澄在心里默默预告。

    “孙立,20场9号。”

    津海工程大学,以后...

    不对,连续吃了赵澄三个月的小灶,怎么着,也能摸一摸211的尾巴吧。

    这些被赵澄引出“蝴蝶效应”的同学的名字很快也被韩姐念到。

    “张鹏,22场5号。”

    京都人民公安大学!

    “赵澄,15场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