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途侠路 » 第三章 谪仙狂醉 大闹长安

第三章 谪仙狂醉 大闹长安

    李太白在高力士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的踏着台阶向着养心殿走去,路上高力士还在一旁不停的在李太白耳边絮絮叨叨道:

    “李大人,一会您可千万别冲撞了圣驾啊,现在大殿内可是还有番邦使臣在呢?要是冲撞了圣驾,陛下龙颜大怒,一切可就都不好说了啊!李大人,诶呦喂!就算杂家求您了,您到是给个回音啊!”

    李太白略微用力一把推开一旁的高力士,高力士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推,身子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几步,李太白看都没有看高力士一眼,十分随意的挥了挥手,独自一人脚步略微有些踉跄的向着养心殿走去,被落在后面的高力士赶紧快步追了上去,一边跑还一边低声喊道:

    “李大人,您可等等杂家啊!李大人小心台阶,李大人,您慢着点,慢点。”

    李太白双臂用力,就听咯吱一声,养心殿大门缓缓的向着两侧打开,李煜看见李太白的身影的一刻,眼中一缕精芒闪过,不由自主的起身向前走了两步,李煜喜好诗文人尽皆知,而李煜对这天上谪仙人的李太白更是推崇备至,曾经当着这满朝文武说过:

    “李太白不是因为有大盛才了不起,是大盛因为有了李太白,才真的了不起。”

    足以见李煜对李太白的推崇,看见李太白进来,李煜笑着说道:

    “哈哈哈!天下无人不知太白先生天上谪仙人的之名,不知今日可否给我李煜几分薄面,替朕的爱妃作诗一首。”

    李煜的话已经给足了李太白面子,虽然说是令李太白给一名贵妃作诗,但李煜不以皇权压人,而是问李太白给不给他李煜的薄面,可以说李煜对李太白已经表现出了足够尊重了,虽然说李太白名满天下,但是归根结底李太白还是大盛朝的臣子、百姓。

    不等李太白回话,一旁的高力士就对着身旁随身的侍从吩咐道:

    “不长眼的东西,还不快去给李大人准备笔墨伺候。”

    李太白面色红润,眼神迷离,用手轻轻一指高力士,轻笑着吐出几个字:

    “我让你去。”

    高力士用余光扫了一眼高台龙椅上的李煜,见李煜神色没有任何变化,连忙小步跑下去准备笔墨,很快笔墨纸砚就已经被高力士小心翼翼的送到了李太白的面前,李太白看都没有看眼前的笔墨纸砚一眼,李太白朗声笑道:

    “酒来!”

    就看见站在群臣首位的张尚书随手从旁边的桌案上拿起一个酒杯,亲自酌上一杯清酒,送到了李太白面前,李太白一把甩开张尚书递过来的酒杯,张尚书没有想到李太白会如此傲慢,慌乱之际,酒水洒了自己一身,身前的衣襟也是湿了一大片,与平日的庄重相比,此时的张尚书可以说是狼狈之极。

    李太白丝毫不顾及已经面色阴沉的张尚书,继续笑着说道:

    “区区杯中酒,岂能过瘾,换壶来。”

    张尚书知晓李煜对李太白的喜爱,在场又有这么多的人,也不好斥责李太白,让人凭白看了笑话,只能默默地回到桌案重新为李太白取酒壶,李太白接过酒壶,也不顾忌形象,高举酒壶,酒水顺着壶口倾泻而下,李太白仰颈饮酒,不少酒水顺着李太白的嘴角弄湿了那身白色儒袍,好生潇洒。

    海饮片刻,李太白随手将酒壶丢在一旁,一阵哔哩乓啷的响声传来,李太白随即拿起狼毫笔,又摇了摇头,随手一甩手中的狼毫笔,墨水四溅,没有来的及躲闪的高力士被墨水溅了一脸,李太白踉跄起身,站起身来,用手沾了高力士脸上的黑色墨渍在他脸上画了一圈,随后李太白将狼毫笔丢在桌面上,笔墨很快就浸湿黑了宣纸。

    李太白对着李煜前面的宇文成都朗声说道:

    “不知将军可否借剑一用。”

    此时,李煜已经回到了龙椅上轻轻地牵着玉贵人的手,可能是玉贵人的手有些凉,李煜便将玉贵人的手轻轻的放进了自己的袖口里,为她取暖,就听李煜轻声说道:

    “借。”

    宇文成都也不废话,用力一震剑鞘,宝剑直射而出,李太白随手握住剑柄,随即舞出一个剑花,笑着说道:

    “好剑!”

    “嗯?”

    李太白嗯了一声,动了动脚腕,继续笑着说道:

    “这靴子似乎有些松了,高力士,高大人不知可否为我紧一紧靴子。”

    高力士不等李煜吩咐,就已经快步走上进前,蹲下身子低头为李太白紧了紧靴子。

    李太白朗声大笑,不事权贵,李太白好一个狂生。

    只见李太白轻轻一点地面,身形高高跃起,白衣飘飘,如同天上谪仙人跌落凡尘一般,长剑舞动,不见剑影,只见寒光,剑气四溢,四根石柱上金屑纷飞,不出片刻一首工整的四言诗已经被刻在了石柱上。

    李太白脚尖轻轻一点地面,随手将宝剑抛向半空,也不去理会宝剑被丢去那里,打了一个长长哈气,宝剑在空中灵巧的翻滚,最后那柄宝剑不偏不倚的落入了宇文成都手中的剑鞘之中。

    “哈哈哈!陛下,微臣有些醉了,就先睡了。”

    李太白微微抱拳拱手,竟然直接在一根梁柱旁坐下,靠着梁柱闭目睡了过去,不大一会,就传来了微弱的鼾声。

    李煜朗声大笑,没有丝毫生气,快步走下台阶,来到李太白用剑气所刻的石柱旁,李煜先是在心中默默地读了一遍,而后开口大声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

    “好字!好诗!好一个李太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煜夸赞之后,缓缓的将这首诗轻轻的朗诵出来,李煜在读完四句诗的时候还特意停留的片刻,留给众人足够品味的时间,而后才继续说道:

    “传人将这首诗给朕临摹下来,将它给朕挂在御书房,朕要天天看着它。”

    一向不苟言笑的魏征也轻轻的叹道:

    “此字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神韵非常,以是大家风范,不愧这谪仙人的美喻啊!”

    李煜听见一向古板的魏征都如此赞誉李太白,更是十分欣喜,站在群臣之间,大声说道:

    “哈哈哈!我大盛有此天骄,何愁不兴。”

    群臣立刻附和道:

    “陛下洪福齐天,寿与天齐,大盛千秋万代,长盛不衰。”

    就像是排练过多少次一样,群臣说出这句话竟然异常整齐。

    此时的大盛帝国迎来它漫长岁月中最为强大的时期,即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人们也依然会记得那个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