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拽着死亡的线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记(下)

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记(下)

    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脑瘤带来的疼痛和发作的次数也与日俱增,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只能在深奥的物理学里寻找事物本质,对解决自身问题没有益处时,很快转了学科,转而研究生物、化学之类的学科。

    脑瘤是把双刃剑,带来痛苦也带来福利。

    他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很快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导师付江川教授眼里,徐学海极度聪明,是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才,将一生心血尽数传给了徐学海,这让徐学海吸纳知识的速度极快,很快在多方面都超前了当前科学界限,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壁垒。

    徐学海将老黄当老爸看待,对付江川教授则有点看爷爷的味道,有些秘密没有瞒着付江川,当付江川老人知道徐学海有脑瘤时,整个人都苍老了几分,黑白相间的头发也在一夜间全白。

    徐学海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感激付江川的亲人对待,在付江川家中给付江川磕了头叫了爷爷,把除开鹞子这事之外的所有秘密全告诉了付江川,并把所有的研究论文也交给了付江川。

    这些研究可以说是科学界的珍宝,不过付江川反劝徐学海不要发表,因为老人敏锐的认为在很多人眼里,这些科学研究远不如徐学海脑子里瘤子的位置重要,他们宁愿研究徐学海的脑袋也不会去看那些科学研究一眼,人类自身的奥秘比宇宙奥秘有着更加强大的吸引力。

    徐学海的研究和学习得到了老人暗中强力支持,有些老人专业之外的问题,老人会找朋友旁敲侧击得到一些研究灵感,供徐学海参考。

    全本日记里记录研究出了神经元传导阵矩、思维方程成就意识体现浅析、量子引力和空间的关系、量子引力逃逸理论、量子信息存储关键、建立量子闭环关键、人的意识与量子态关系、生物能量浅析、独立意识分离条件、记忆量子具现、量子闭环复制与重建……各种研究成果名目看得眼花历乱,足足有三十多个,最后一个是“综合运用实验”。

    在研究期间,徐学海前身利用这些成果,成功将可视暗体数字化,净化了眼中世界,也就是徐学海穿越后看到的百分比,而且徐学海前身能做到暗体可视和数字百分比相互转化。

    徐学海不能转化是因为前身设立了意识开关,“活”和“死”,“活”转成百分比,“死”转成暗体视角,怎么做到的,日记里自然没说。

    看到这里的时候,徐学海默念“活”,世界顿时清明,到了这里,徐学海就不虚此行了。

    日记还剩下三页。

    最后三页就是和实验相关了。

    前身在研究人体生物学刚开始不久其实心中想法就变了,甚至已经忽视了脑瘤的隐害,他不再从去掉脑瘤的方向着手,他更看重脑瘤带给他的奇异现象,对暗体的存在拥有强烈的兴趣,认为暗体指向虚空实是进入到另一个暗体空间另一个世界,也许就是灵魂意识的归路。

    他生出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想做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独立意识,需要空间理论,需要量子理论等众多相关理论支撑。

    “我猜测,意识独立出来后可以随着暗体进入暗体世界。”

    在付江川教授暗中鼎力协助下,徐学海前身用五年时间搞出这么个实验室,为了建这个实验室,前身用了所有的钱购买所需,甚至还窃取了大量的用钱搞不定的材料和设备,而在实验前夕前身犹豫了。

    他意识到这次实验很可能会导致自己一去不复返,为了保障自己还有下一次机会他推迟了实验时间一年。

    他独立复制了大部分记忆,利用自己掌握的具现理论,将这部分生活记忆具现成一支自己可以看得见的笔。

    但是成功具现笔的同时,他却突然发现自己想不起任何有关正常生活的事情,脑中出现了很多断层,甚至连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方明白自己不是复制出一份记忆,而是将那部分记忆给独立了出来。

    好在日记本就在手边。

    好在笔还能告诉他一切。

    日记最后一页。

    “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孤注一掷融合回记忆进行实验,或者以失忆状态继续实验。”

    “我选择后者。”

    “失败了还有继承了研究成果的记忆笔,也许有一天会有人看见它。”

    “准备开始了。”

    徐学海合上日记本,肚子咕咕叫了两声,走出洞穴,外面竟然黑了,雪豹和巨牛相偎睡在一起,仿佛一对好兄弟。

    徐学海回到洞穴,翻出电炉、水壶,烧了一壶水,泡面就卤牛肉填了肚子,围着中间的仪器走了两圈,打开舱盖,恰是一个人睡下去的空间,舱壁布满了金属探头。

    笔带给他的知识让他能看懂大概意思,舱体主要作用就是导出且稳固意识,这让他不由想起已经活在网络里的王弘毅,都是对意识的研究,王弘毅显然没有徐学海前身研究的深入。

    他盖上盖子,在书架里抱出一堆设计稿,足有几千张。

    光看数量,徐学海就挺佩服前身的,要知道中间立着的可不是简单的大型设备,它还是一个精密仪器,一个人建造这样的设备难如登天,根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徐学海前身还只用了数年时间就完成了,实在是不可思议。

    徐学海没兴趣重新研究图纸,只是大概过了一遍,看了个设计理念就将图纸放回原处。

    破空机。

    不动脑子的取名。

    前身完成设计建造后没有经过测试,也就是说这台机器只启用了一次,并且成功了,不然徐学海不可能被穿越到这副身体里。

    这是何等的自信才敢这么做。

    机器唯一的失败安全措施就是端头的反射镜,一块用特殊合金做成的镜子,反射角度直指洞顶上的主电缆,也就是说激光如果没有破开空间壁障,而是直接穿过线圈射到反射镜上,拥有巨大能量的光束便会瞬间烧断主电缆,从而起到断电的效果。

    至于将洞顶射成什么样不在考虑范围。

    很简单也很实用的安全法。

    有时候简单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