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燃岁月之温情年代 » 第三十六章 农机厂食堂收鱼

第三十六章 农机厂食堂收鱼

    两网过后,林喜乐捕了84条鱼,装了大约半车鱼向着马口集而去。

    天蒙蒙亮,林喜乐估摸着最多才6点左右,到马口集可能也就是6点半的样子。

    一路上他碰见了不少人,大多数是提着篮子,卖点分配的物品补给家用。

    只有极个别的推着手推车的人,林喜乐知道这种别看推了很多蔬菜去卖,家庭状况一定不好,但凡家境好点的都不会卖,都会留着储存起来冬天自己家里吃。

    道路朦胧,林喜乐跟着三五成群赶集的人前去,不用担心撞到熟人,农星生产队今年的情况很不乐观,自己家都吃不饱,哪还能均出来卖的。

    就拿林喜乐来说,家里分的红苕,这两天妹妹已经全部切了晒干准备过冬所需,蔬菜类生产队里今年收成太差,就连公粮都是勉强凑数,就这还有160斤不合格的。

    虽然车子比较重,但林喜乐还是尽量推得快一些,防止别人搭讪问话。

    马口集的路口,行人往来匆匆,林喜乐将架子车停在路口一旁,等待着纪中明的到来。

    他蹲在路边,拿出一个冰凉的窝窝头啃了起来,早上太早了,根本没有时间热,不过这总比饿着肚子强。

    红红的光影渐渐透过树梢斜斜的洒落,不时有三两片叶子偏落,初秋早晨,空气微凉,清爽舒畅。

    “小伙子,你这鱼咋卖的?”

    兴许是闻到鱼腥气,两个老大娘走了过来,掀开车上的麻袋准备看鱼。

    林喜乐转身站了起来,扶着车子说:“抱歉啊,这些鱼都被人预订了,等着交货呢!”

    “小伙子,这鱼挺新鲜啊,你看看能不能均出来卖我两条?”

    “大娘,我没秤,而且这鱼差不多刚好够,真不好意思啊!”

    林喜估计着这鱼大概有一百二三十斤的样子,虽然纪中明说过一次要百来斤,均出几条都是没问题的,但他不想节外生枝。

    两个大娘看着这么新鲜活蹦乱跳的鱼买不到,心有不甘。不过听林喜乐这么说也是没有办法。

    “好吧,小伙子啊,那你什么时候还来?帮大娘带几条,大娘就在县城附近,天天早上都来这边转的。”

    林喜乐也不想扫她们的幸,于是说:“下个礼拜的这个时候吧。”

    “那可说好了,下个礼拜一定要给大娘带哦,我自己带秤来。”

    “行!”林喜乐一听,看来大娘是当真了。

    大娘离开了,然而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问鱼,林喜乐也只能不厌其烦的解释。

    好在又过了一会儿,五星农机厂食堂的纪中明和另外两个人蹬着三辆三轮车来了。

    “来得挺早啊?”咋样?鱼都带来了吧?

    纪中明停下三轮车,打上闸走了过来。

    “哟,还不少呢!”

    “挺鲜活啊,老纪,你找的这个好啊,比上家强太多了。”

    那个跟班的伙计掀开麻袋,看着活蹦乱跳的鲤鱼,脸上笑得别提多开心了。

    “来,我看看!”纪中明走近,瞅着车上的鱼:“还确实不赖啊,刚打的?”

    林喜乐笑了笑,看见纪中明手腕上的手表,他此刻最关心的是时间。

    “纪叔,几点了?”

    纪中明呵呵一笑,抬手看了看说:“刚好七点半,你可是早来了半个小时啊。来咱把鱼一称。”

    “小冯,大头,把秤拿下来,称鱼。”

    “好嘞!”

    两人从三轮车上抬着秤下来,林喜乐解开麻袋开始递鱼。

    鲜活的鱼放在秤上还蹦跶着,这可把三人高兴坏了。

    毕竟来说,食堂里的饭菜是他们做的,他们也在食堂吃饭,剩的还会偷偷带回自己家,所以这么新鲜的鱼,他们哪有不高兴之理。

    “42斤,42斤,41斤,老纪,总共是125斤。”

    大头点完后给纪中明报了数,然后从他们的三轮车上拿下两个藤条大筐,将鱼搬进了他们带来的筐里,然后抬上了车。

    “老纪,一共37块5。”小冯算了一下走到跟前对纪中明说,然后掏出了一沓钱数了数交给了纪中明。

    纪中明把林喜乐拉过来说:“小林啊,这是小冯,这个你就叫他大头,他头大,以后我不一定来,主要都是他俩来,你可记住了。”

    “哈哈,”纪中明的话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

    “冯哥,大头哥,以后多多关照!”林喜乐从兜里掏出了一包大前门,挨个递给了三人。

    这烟可是昨晚他送鱼去二柱家,软硬兼施连借带抢的拿走的。

    纪中明点着烟,将钱交给了林喜乐:“来小林,把钱点好,另外这是25斤肉票,我多给你5斤,以后啊,这鱼我希望都是这么新鲜才行哦。”

    “纪叔,你放心,鱼都是大清早天没亮才打的,以后也是,不会提前弄死鱼的。”

    “好好好,我看你还有事吧?那就这样吧,下个礼拜来就找他俩。”

    林喜乐再次跟小冯,大头和纪中明握手告别。

    有了肉票,林喜乐本想买些肉包一顿饺子,但一想妹妹今天第一天代课也没时间,所以打算等礼拜天再说。

    虽然年年过年村里村民们再穷都会包一顿饺子,可林喜乐家自从两年前父亲瘫痪就没有再包过。

    林喜乐也是希望满足一下一家人的胃口,同时也给家里人看到希望。

    当然,他今天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妹妹第一天代课,她才15岁,林喜乐怕巧儿弄不过来,还有父亲一个人在家,他也不太放心,所以急着回去看看。

    林喜乐推着架子车匆匆返回了家中,父亲靠在炕边,一切都也正常,林喜乐也放心了。

    “回来啦,咋样?”林守义靠着腰,抬头见喜乐走了进来。

    “爹,我都搞定了,那个纪中明是县里农机厂里负责食堂的,这次就是他亲自来的,给我交接好了,下次啊,直接找那个小冯,纪叔就不来了,对了,还给我了25斤肉票,我想这个礼拜天买点肉,包顿饺子,咱都两年没吃过了。”

    “你啊,有点钱就找不着北了。”

    “呵呵,爹,花不了多少的。对了,我去学校看看巧儿,她还小,我怕她忙不过来。”

    “呵,你可别小看巧儿,她能干着呢!你妹的承受能力可比你强。也行吧,你去看看也好。”

    “爹,瞧您说的,巧儿毕竟还小,承受力强咋滴?那还有崩溃的时候呢,谁不希望压力小点呢。爹,那我去看看,没事我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