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燃岁月之温情年代 » 第三十八章 于老师没了

第三十八章 于老师没了

    张慧兰带着巧儿去了县城医院看望于老师。

    林喜乐从自己家里提了一大篮子窝窝头和蒸红薯来到学校。

    这些窝窝头是林喜乐让巧儿昨天下午提前做好的,而红薯是喜乐找陈队长,让他以生产队的名义给学校提供的,并且记在了账上。

    他带着学校四个班36个孩子走出了小学,开始了各种不同的活动。

    孩子们喜欢活动,而活动中能更好的激发学习的欲望。

    最后,他们来到了学校西北方,这里是一片玉米地,地里的玉米早已收割完毕,就连玉米杆都已经清运干净,准备种冬小麦。

    就在这片玉米地北边,距离黄河还有二百米是大片的荒地,这里地表呈现出淡淡的灰白色,这里的盐碱地什么庄稼都不长。

    林喜乐带着孩子们停在这里,放下手中的篮子。

    “同学们,林老师来问你们,你们是不是都经常吃不饱?”

    “是!”

    “林老师,我今天才喝了一小碗红苕汤,现在肚子还是饿的。”

    “林老师我也饿!”

    “还有我!”

    “我也饿着呢!”

    林喜乐听着这群学生之中,有近半的孩子都没有吃饱,心中挺难受。

    “好的,老师知道了,一会儿啊,老师就给你们弄些吃的好不好?”

    “好!”

    林喜乐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坐了下来。

    “来,老师给你们发吃的。”林喜乐将篮子里的窝窝头和红薯拿了出来,挨个发给了孩子们。

    “谢谢林老师!”

    林喜乐微微点点头,笑着说:“孩子们,你们一边吃,一边听老师讲,好不好?”

    “好!”

    一群孩子围着林喜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林喜乐用着柔和的声音说道:“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经常饿肚子?”

    孩子们纷纷摇头,有的孩子大声说不知道。

    “那好,林老师就给你们讲讲,因为我们这里啊,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多,秋天,土地返碱严重,所以每年收成都不好,收成不好,我们就没有吃的,明白了吗?”

    “明白了!”

    “所以啊,我们就要多学习文化知识,有了学问,将来就能用科学来改变这片土地,知道了吗?”

    “知道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大声喊起来。

    林喜乐知道,这些孩子只是懵懵了懂懂的知道他讲了什么,而深层的意思实际上并不懂,不过林喜乐相信,只要种下知识的种子,孩子们热爱学习,将来总会理解,总会有人用科学来改变这片盐碱地,毕竟这是他们的根。

    放学了,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林喜乐回到学校,正蹲在讲台前研究那黑板该如何维修,就见张慧兰推开教室的门走了进来。

    “回来啦。”林喜乐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灰,顺手拿了张凳子坐下。

    “嗯,你带着这群孩子咋样?没啥问题吧?”

    “没啥事,带着孩子们去盐碱地学习知识,他们都很听话,很好带。”

    “你还去了那边?真没想到你还能想到这种办法。”张慧兰也做了下来,随手放下了手中的一袋红薯。

    “哎,就是随便想到就这么做了,哪像你们有计划有目的,对了,于老师还好吧?”

    “他……没挺过来,我们见了最后一面,也算是给他老人家送行了。”

    张慧兰嘴角有些颤抖,眼眶通红,显然是早已流过不少眼泪。

    “你回去吧,你妹妹已经回了,学校有我就好。”

    “行!”

    林喜乐没再多说,他明白此刻张慧兰内心的伤痛,他默默的离开了学校。

    家里,林巧儿正在热着饭菜,林喜乐轻轻推开门,走到灶台前,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巧儿堆在灶前发呆。

    林巧儿微微一扭头,看了一眼喜乐,然后站起来,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她双手抱住喜乐,埋在他怀里,伤心的痛苦,“哥,于老师他,没了。”

    林喜乐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妹妹的头,内心也是很沉重。

    林守义躺在屋里,轻声长叹,于老师在他逃荒到这里之前就已经在了,当年这边还算好一点,各地逃荒到此的人病重的不少,当时连个医生都没有,于老师还懂一些医术,于是在学校前的荒地上支起了锅,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许多草药熬起来分给这些染病的人。

    可惜当地林守义带着喜乐的娘前来的时候为时已晚,最终没能保住。

    很多年后,于老师每每谈及此事,都觉得自己非常遗憾。

    “巧儿,好好教书,也算是给于老师最好的回报吧!”

    林巧儿微微点头,停止了哭声,她用手臂一抹眼泪,然后默默的端着饭菜来到屋里。

    林守义端着饭说道:“于老师是外乡人,原本就是行医的,只是到了咱村后开始教书了,当时你娘就是他给治的,不过错过了治疗时期。于老师不但是个好老师,还是个好医生啊!”

    “哎,可惜这么一个好人,竟然孤苦伶仃。”林喜乐低声轻语。

    “其实,于老师还有个女儿,当年因为你娘的事,爹和于老师关系也走得比较近,当年于老师告诉我说,那年他是带着女儿一路行医过来的,但是路上走散了,后来就再没有找到,可惜于老师临走了都没能找到,哎。”

    “什么?于老师还有个女儿?”巧儿惊讶的合不拢嘴。

    “是啊,听说走散的时候是16岁,现在应该都32岁了。”

    林守义爆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但这事情要找真的太难了,眼下可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寻找。

    尤其是他们只知道于老师女儿的年龄,就连名字都不知道,要想寻找谈何容易?

    不过林巧儿却默默的记在了心里,她发誓一定要想办法寻找到于老师的女儿。

    林喜乐也在心里盘算着,如果当年走散,应该在县城附近的村落才对啊,可那么多年了,为何都没有重聚?

    一家人心情都很沉重,这顿饭草草的吃完了。

    当天下午,巧儿早早就去了学校,而林喜乐则去了陈二狗家,说明了于老师的情况。

    “你是让我想办法各个生产队去查姓于的,32岁的女人?”

    陈二狗觉得林喜乐是在拿他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