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秀真的很秀 » 第九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九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简直一派胡言!”新承汉律,以孝治国,邓晨身为刘秀姐夫,训斥起刘秀来可谓毫不留情面:“放弃棘阳,我们和绿林军的联系就会中断,届时莽贼派兵征讨,我舂陵军独力难支,外无援兵,如之奈何?”

    “绿林军纪败坏,多为乌合之众,以掳掠平民百姓为生,专责破坏而不事生产,已失民心,必不能久存。”刘秀侃侃而谈道:“朱鲔此人,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吧?乃卖主求荣之徒,狼心狗肺之辈,为五十匹绢布就杀害了救命恩人,可就是这样的人,竟能在绿林军中担任要职,足见绿林之凉薄,倘若与之联手,他日必因利益分配不均为贼人所害。”

    耿舒伸了个懒腰,安静的坐在旁边吃瓜。

    “哼!莫非你也和耿舒一样,能预言未来不成?”邓晨冷笑道:“我问的是倘若莽贼派兵征讨,我舂陵军外无援兵,如之奈何!”

    “姐夫且先容我把话说完。”刘秀接着道:“莽贼所要征讨的,乃是天下所有义军,并非针对我们,只要我们放弃棘阳退守舂陵,莽贼肯定会优先攻打威胁最大的绿林军,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相机而动。”

    “原来如此…”经刘秀这么一点播,朱佑顿觉恍然大悟。

    “哈哈哈哈哈!”刘縯忍不住抚掌大笑,亲昵的拍了拍刘秀肩膀,由衷赞叹道:“文叔,你当真是出息了!为兄早就知道你聪慧无双,今日之言,与军师的计策不谋而合啊!”

    刘秀惭愧道:“兄长过誉了,弟来时苦思了一路,这才看破仲凌的玄机,仲凌之才十倍于我。”

    这并不是自谦,让他自己去想,是绝想不出这样一箭双雕的妙计的。

    “咳咳…”耿舒轻咳两声,摇晃着太师椅,自吹自擂道:“能看破我的计策,说明三将军已经很厉害了。”

    邓晨不屑的撇了撇嘴。

    这家伙,当真是厚颜无耻啊,一点都不懂得谦卑。

    朱佑作揖道:“佑明白了,即刻去游说城中百姓。”

    “啥意思?”傅俊挠挠头,只听了个大概,疑惑道:“三将军的意思是,只要我们把棘阳送给甄阜,朝廷就不会再讨伐我们了?”

    耿舒随口道:“呃…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让出棘阳,势必会与绿林交恶!”邓晨不忿道:“待绿林拿下南郡发展壮大,和莽贼联手夹击我们,该当如何?”

    还不待耿舒开口,刘秀率先答道:“姐夫多虑了,此事绝无可能,莽贼和绿林只能是敌非友,否则天下英豪俱反矣。”

    “哼!”邓晨也明白其中道理,只是不愿就此放弃棘阳,再挣扎一下罢了,见刘秀态度坚定,他便冷哼一声,甩开披风大踏步离开了。

    刘縯目送邓晨离去,并不挽留,对着众将领朗声下令:“此事就这么决定了,三日之内,务必要把城中所有百姓、粮草、战马、器械尽数运往舂陵,不得有误。”

    “诺!”

    长安城,长乐宫。

    王莽斜靠在龙椅上,昏昏欲睡。

    司空王邑捧着前线送来的战报,有些迟疑该不该惊扰王莽的美梦。

    陛下看到战报定会大发雷霆吧?

    甄阜、梁丘赐惨败于棘阳城下,损失了六千多兵马…

    太傅平晏与国师公刘歆对视了一眼,他们都是久居官场的老狐狸,单从王邑细微的表情变化,就敏锐的察觉出了些什么。

    甄阜多半是吃了败仗。

    王莽慵懒的招了招手:“王邑,是前线战报送来了吧?结果如何?”

    王邑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道:“启禀陛下,我军…我军惨败于棘阳城下,折损兵丁六千四百三十三人,战马一千四百匹,粮七万石。”

    “嗯。”

    王莽非常冷静,似乎根本没把战败的事放在心上。

    王邑朗声道:“臣有上中下三策,可助陛下覆灭贼军。”

    “说。”

    “今年下了十几场暴雨,黄河水位高涨,倘若掘开河堤,则南阳贼寇尽成水中鱼虾也,此为上策。”

    这条计策很歹毒,一旦黄河决堤,数百万平民百姓都要惨遭池鱼。

    但也同样很好用。

    王莽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中策呢?”

    “绿林贼军中有一人名为朱鲔,此人贪恋权势,臣已派人与他暗中联络,倘若陛下能封他为侯,他就愿趁夜刺杀绿林贼首,栽赃给平林将领,如此一来绿林军中为夺权力必生争斗,此中策。”

    王邑抬头看了一眼,见王莽依旧闭着双眸面无表情,便继续说道:“所谓绿林,乃豫州各路义军联合所成,新市、平林、下江并非铁板一块,可安抚其势稍弱者,攻伐其势稍强者,分化瓦解,再用兵便有事半功倍之效,此下策。”

    平晏轻轻抚摸着花白胡须,连连点头,王邑不愧是陛下的智囊,上中下三策都有可取之处,无论选择哪一条,朝廷的胜算都会大大增加。

    王莽终于睁开了眼睛,坐在高处俯瞰着王邑,赞叹道:“上策借天时地势,中策用间效仿秦王于郭开之事,下策以攻心为上,子盛(王邑表字)真国之栋梁也。”

    王邑问道:“敢问陛下想用哪条计策?”

    “退朝。”王莽在太监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头也不回的走向书房:王邑,你随朕来,朕有事要和你说。”

    “诺。”

    王莽刚刚踏入尚书房,立刻就屏退了太监宫女,走到铜镜前洗脸。

    王邑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愈发好奇陛下究竟想和他说什么。

    王莽用毛巾擦拭着脸颊,头也不回道:“子盛,你所献的三条计策都很不错,无论采用哪一策,都对我朝大有裨益。”

    王邑忍不住问道:“不知陛下究竟想采用哪条计策?”

    “三条都不用。”王莽整理了一下褶皱的龙袍,跪坐在案前捏起狼嚎毛笔:“令你速去筹措十万石军粮、五千匹战马,趁夜送到绿林军中,以壮其势。”

    ???

    王邑懵了。

    给绿林贼寇送十万石军粮、五千匹战马?

    这特么是嫌死的不够快吗?

    “陛下…”

    “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要再称陛下了,唤一声堂兄即可。”

    “堂兄…”王邑百思不得其解,又重复了一遍王莽所说的话,以确保自己没有听错:“你方才说,令我筹措十万石军粮、五千匹战马,趁夜送到绿林军中,以壮其势?”

    “不错。”

    “这…为何啊?”

    “唉…”王莽喟然长叹:“我登基之时,天下局势已然烂透了,世家门阀锦衣玉食,穷苦百姓却饿殍遍地,到处都是贪官污吏,不做出改变,必然会天下大乱。我本想效仿秦时商鞅变法革新以求避免兵戈,却遭天下门阀合力抵制,未能成功,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你我都很清楚,我朝败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堂兄…何意?”

    “待时机成熟,你自然会知道,我王莽可以死,王氏家族却不能就此断绝。”

    王莽放下了毛笔,在绢布上留下七个大字: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