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秀真的很秀 » 第三十章 事必具周礼

第三十章 事必具周礼

    生逢乱世,人们为了自身能够继续存活下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暴露出许多人性的丑恶,女子被强行非礼的惨剧到处都在上演,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耿舒没有这样做,即便是对待被五花大绑送上门的美貌女子,他也能做到相敬如宾。

    这是何等高尚的人格!

    像耿舒这样的正人君子,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谭芷柔心悦诚服,她并不奢求耿舒能纳她为妾,只想留在耿舒身边做个婢女,不至再被人虐待,还能混口饭吃。

    目睹谭芷柔楚楚可怜的样子,耿舒也是于心不忍:“既如此,你便留下吧。”

    “多谢公子!”

    “呃…时间不早了,你们歇息吧,我…我去偏房睡。”贾复略有些尴尬的站起身来,想要去叫醒鼾声如雷的耿弇。

    “君文莫走,我还有事想与你商议。”耿舒直接拉住了贾复的胳膊,身处绿林军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实在没有行男女之事的欲望:“谭芷柔,你去偏房睡。”

    “诺。”谭芷柔屈膝行礼,脸上带着耿舒愿意留下她的欣喜,又有些莫名的失望。

    “宛城虽有四万守军,却多为乌合之众,我曾亲往查探过,时值严冬,竟还有许多兵卒穿着草鞋,双脚辈冻得满是疮疤。”耿舒握着竹简,侧目询问贾复道:“君文,依你之见,宛城守军战力,比之绿林如何?”

    “不分伯仲。”贾复苦涩一笑道:“宛城守军固然是乌合之众,绿林兵卒却也是蜂营蚁队尔,欲以少胜多,难。”

    耿舒早有预料,可亲耳听到贾复做出这样的评价,他还是感到有些失望。

    王匡率军攻打唐子乡时,五千兵马居然被八百新军追着砍,左翼败阵以后,中军还未与新军接触,就直接崩溃了,全靠马武及时率领前军回援,绿林才靠着绝对的兵力优势获胜。

    这里面或许有着新军突袭、打了绿林一个措手不及的缘故,可同样能够凭此从侧面分析出绿林军的战斗力。

    刀盾兵没有盾,拆了民房的木门当盾牌,刀也不是新军统一制式的环首刀,砍刀菜刀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许多锄头。

    弓弩兵没有箭,拿削尖的竹笋来当箭矢,弓弦也不是用牛蹄筋制造出来的,穿透力、杀伤力相当有限。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六千骑兵了,且不论骑术如何,至少每人都有一匹马。

    不过这样也好…虽然增加了攻略宛城的难度,却也让舂陵军后期可能会面临的压力有所减少。

    耿舒捏着毛笔,在一卷空白的竹简上书写起来,直到书写完毕,才把那竹简递送到贾复手里。

    “君文,你来看看,我这计谋能否仅用五千人马攻占宛城啊?”

    贾复接过竹简,一目十行的阅览起来,同时迅速在脑海中分析着这条计策的可行性,良久,他嘴角嚅嗫着,半晌说不出话来。

    妙哉…妙哉!

    这等惊世骇俗的谋略,居然是耿舒这么一个黄口孺子构思出来的,简直匪夷所思!

    “咳咳…”耿舒干咳了两声,问道:“此计可能会牺牲南阳贾氏的利益,不知君文意下如何?”

    “南阳贾氏与我有杀父之仇,我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贾复收了竹简,狠狠一拍地面,用青石雕砌出来的板砖竟被他一掌劈碎了去:“仲凌,此计若成,你便于我贾复有再造之恩!”

    “嘿嘿…宛城破后,南阳贾氏,皆交由你来处置。”耿舒脱了靴子,一屁股坐在榻上。

    “哈哈哈哈哈哈哈!!”贾复难掩心中激动,放声大笑,笑得那么肆意癫狂,那么嚣张放浪。

    耿舒愈发感到好奇:“君文,你与那南阳贾氏究竟什么仇什么怨啊?”

    “不共戴天之仇,欺家灭族之怨也!”贾复激动的握着竹简:“仲凌莫要再问了,某不愿说!”

    “唉…这个世道处处都是卑鄙无耻的恶贼,好人难当啊…”见贾复不愿道出实情,耿舒也不好再问,便岔开话题感叹道:“似王莽这样爱民如子的圣君,只怕也难逃身死陨命的下场…”

    “他王莽也配称圣君?”贾复闻言不屑道:“前汉虽多有苛政,治下百姓却也能苟活,自从王莽做了皇帝,不知多少无辜者蒙受冤屈,更不知有多少人被逼上绝路,依我看来,这王莽被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也难赎其罪!”

    “君文此言差矣…”耿舒枕着胳膊躺在榻上,摇头轻笑道:“王巨君(王莽表字)生于外戚豪族,却和族中那些骄奢淫逸、无恶不作的衙内们完全不同,父兄去世后,他独自赡养母亲和大嫂,并对兄长留下的遗孤视如己出,行事每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十岁就因贤明远播而被推举入朝为官,年少有为的他并没有骄纵,反而愈发谦卑简朴,常常拿出自己的钱财分发给穷苦百姓,这等人,君文可曾见过几个?”

    “此乃沽名钓誉之举尔。”

    耿舒反问道:“何等样人能为沽名钓誉蛰伏数十年?天下大旱时,王莽散尽家财,献出自己所有的土地给灾民,并用自己的俸禄修建房屋,不曾索要半点好处,这也是沽名钓誉吗?”

    “那他做了皇帝以后呢?一味推行井田制,导致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呵呵…倘若井田制能够顺利实施,这天下只怕就不会再起兵戈了。”耿舒缓缓闭上了眼睛:“可惜…前汉已经烂透了,烂到了只能打乱重组的程度,任他王莽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做不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步,让地方豪强把自己的土地分发给穷人,用屁股想都知道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可王莽还是尝试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人,我耿舒是很佩服的。”

    后世很多营销号为了博取眼球,强行把王莽塑造成一个穿越者,证据似乎业很确凿:盐铁收归朝廷,土地重新分配,废除奴隶制度,统一货币单位,修改地名官名,还搞出了借贷制度。

    可实质上王莽不但不是一个眼光超前的人,反而是个典型的复古主义者,史书评价他说:言必称三代,事必具周礼。

    所谓《周礼》,也就是西周建立以后,颁布的一系列行政规范。

    土地改革,采用的是《周礼》中的井田制度。

    盐铁收归国有,采用的是《周礼》所衍生而出的‘五均六管’制。

    地名官名的重新修改,也是与《周礼》的官制相结合的。

    所谓借贷制度,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