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凉州 » 第十五章 学功夫

第十五章 学功夫

    “武技一道,全在心、眼、手、腿。心要思虑灵活,眼要仔细观察,手要攻击迅速,腿要闪避得力,再辅之以力量,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你这个年纪正是习武的最好时候,身体柔韧,只要勤加练习,定有所成。”

    张元微感失望,还以为古人习武有什么高深秘笈,原来也就是锻炼的身体灵活,反应速度而已。

    “师傅,有没有轻功,能一跃数丈,穿房越脊如履平地的那种?”张元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人又不是鸟,哪能一跃数丈,没听说过。”韩林摇头。

    “那有没有一掌击出,开碑裂石,大力金刚掌?”

    “没有。”

    “那有没有全身刀枪不入,水火不侵,金钟罩,铁布衫?”

    “没听说过。”

    “那御剑飞行,摘花飞叶,皆可伤人呢?”

    韩林的脸已黑的和锅底有一拼,从牙缝里挤出俩个字:“没有!”

    “那太极拳?”

    “北冥神功?”

    “九阴真经?”

    ……

    “够了。”韩林已接近暴怒崩溃的边缘,张元说的这些都是什么东西,似是而非,自己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什么乱七八糟的,学武之人,贵在强身健体,内驱病痛,外御强敌,哪来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好吧!那就请师傅教我吧!”张元微感沮丧,看来,金老爷子毕竟是纸上谈兵,俩千年前的古人都没有高深莫测的武功,看来与后世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今天从马步开始,只有下盘稳定,坚如磐石,才能凝神静气,从容应敌。”

    “双手平举与肩持平,双腿下蹲,收腹挺胸……”

    张元悲催的发现,自己的习武并没有奇迹,还要从老老实实的蹲马步开始。

    一刻钟后,张元全身已经被汗水浸透,几近虚脱,他虽然早已难受至极,但依然咬牙坚持。既然没有高深秘笈,没有捷径可寻,那就只能一点点打磨筋骨,要想保命,不吃苦是不行的。

    韩林却对张元心里暗暗的佩服,一个五岁的孩子,毫不叫苦,这比起当初他开始学武时都要强的多。他那时已经十六岁了,他不知道的是张元五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比他年纪还要大的灵魂。

    一刻钟已经是极限了,再时间长就要伤到筋骨了,“好了,可以了。”他话一出口,张元已经一屁股坐在地上,俩条腿已经没有了知觉。

    “不能坐下,要慢慢活动,让血脉逐步恢复。”韩林上前扶起张元,让他缓慢走动。

    走了一会儿,张元才感觉到俩条腿又成了自己的,接下来韩林又让他跑跳纵跃,类似后世的跑酷。自己则在旁边打一套慢吞吞的拳法,动作虽慢,却刚劲有力,猛的一腿踢出,一棵胳膊粗的树应声而断。看这一脚的力量,如果踢在人身上,断几根骨头应该没有问题,这大概就是武功的极限了,都是常年勤奋击打的结果。

    半个时辰过去,张元第一次的习武就结束了,既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

    “师傅,芸娘姐要伺候我,这不合适吧!她现在可是我的师姐。”张元提起了芸娘的事,不管芸娘的意思,怎么也得和韩林沟通一下。

    韩林沉默了片刻,道:“只要她妈妈和芸娘愿意,我没有意见。你们都是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也好。家里的那些活,又没有什么,就让她呆在你那里好了。”

    既然韩林没意见,张元自然也不反对。说实在话,有个人给自己洗衣做饭收拾家,确实感觉不错。

    回到家中,二婶已经把牛奶送了过来,芸娘还煮了粟米粥,就着张元腌制的小咸菜,别有一番滋味。

    吃过饭,张元洗了澡,换了衣服,把家中的一应事等都交给芸娘,就往三娃家走去,今天还要烧制石墨坩埚,铸造大锅的模具,足够他忙的。

    三娃和六伯正在安风箱,这是昨天晚上张元交给六伯的任务。检查了石墨粉,符合使用标准,等俩人把风箱装好,就指挥三娃找来昨天制好的模具。首先在模具上面均匀的用刷子刷一层煤灰和沙子的混合物,防止坩埚和模具粘连,然后往模具里面填充石墨泥。石墨和黏土是按照八十五比十五的比例研磨碎的,用油拌成半干,一边填充,一边要用小锤不住的砸实,不能有一点空隙。

    三娃做事相当仔细,一点一点的填充,避免产生空洞,张元看得暗自点头。三娃这种认真的态度,才是理工人才必须具备的。

    六伯也告辞离去,他还要回去做蒸酒用的大笼屉。

    模具填满后,开始装窑。一层木碳,一层焦炭,上面再把模具放好,开始点火。

    火焰很快就升腾起来,开始是预热和烘烤阶段,窑温为一百到三百度,是从石墨坩埚中去除残余水分的过程。窑口打开,加热速度缓慢,特别是石墨坩埚残留水分超过百分之三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否则易发生坩埚裂纹和爆炸事故。

    缓慢加温一个时辰后,坩埚一切正常,已经干透,封闭窑口,继续缓慢加温。起码要烧四个时辰,温度缓慢提到1200度,才能闭火,让窑体慢慢冷却,没有温度时,才可以打开。

    俩人一边给小窑加温,张元一边给三娃讲解火焰颜色和温度的关系。

    “当火焰发出暗红色时,就像现在这样,在六百度左右。”透过火孔,张元让三娃观察火焰的变化,这是一个铁匠的基础技能。

    “师傅,现在已经变了,比刚才颜色更深。”“那是深红色,已经七百度,堵一个进风口,不能让温度升的太快。”

    到了现在,张元已经放松下来,后世带来的记忆没有一点偏差。温度到了七百度,石墨坩埚还纹丝不动,没有出现裂纹,一般就不会有意外发生。后世的窑口都是温度直观可控,这一套观察火焰的变化,还是他在钢铁厂实习时,一位老师傅教他的。老师傅经验丰富,只要瞅一眼,就知道现在温度多少,和温度计测量的不差分毫。

    一个时辰后,当火焰变为金橘色时,这时候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一千二百度,立刻把进风口全部关闭,让温度再缓慢下降,直到冷却。

    三娃很是兴奋,他原来的技术只能抡大锤打铁,至于别的技艺可以说是空白。自从跟着张元,学习了许多技能,自然对张元感激不尽。

    休息下来,又是给张元调蜂蜜水,又要给张元打扇子,不住的围着张元转来转去,“来,三娃,坐,坐下说会儿话。”张元无奈的说。

    “嘿嘿,师傅,你这技术,绝对比那些大匠还要高。”三娃恭维道。

    张元道:“学无止境,手艺一样也没有尽头,今后跟着我,你还有无数的技艺可以学。理工一门,可是无穷无尽,如果有一天有人在天上飞,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三娃瞪着眼道:“人又没有翅膀,怎么能飞到天上?那不是成了神仙?”

    “见过孔明灯吗?”“当然见过,乞巧节时婆娘们都要放的,为了变得心灵手巧。”没想到现在都有过这个节日,不过却没有牛郎织女什么事,应该还没有这个传说。

    “孔明灯可以上天,人自然借助外力也可以上天。不过,这个孔明灯需要格外大而已。”

    看三娃正陷入上天的美好幻想中,张元一巴掌拍在他腿上,“别想了,天上也不会有神仙,你即使上去,不是冻死,就是缺氧窒息死亡,不会有第三种结果。”

    三娃谄着脸,“能上去看看神仙,死也不亏。”

    “别想上天的事了,口水都流出来了,恶心死了。”张元嫌弃的往远处坐了坐,“怎么好几天没看到大牛?”

    “他外婆病了,他娘带着他去看他外婆了。”

    “哦,我说好几天看不到他。三娃,你这铁料都是从哪里买的,价格贵不贵?”

    三娃嘿嘿一笑,“这东西说贵不贵,说不贵也不好买,都是衙门专营的,需要一定的门路才能买到。不过我们这里只要给盐铁司塞点钱,铁料倒是不愁。”

    张元点点头,这和他的预想差不多。“有了石墨坩埚,铸造各种小型器具已经不成问题,铁料的来源就得有保证。如果我们日后需要大量铁料,最好能找到一处铁矿自己开采,自己炼钢,就不会受制于人,你要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师傅放心,我们这里暂时铁料不会有问题,我可以保证。”三娃笑眯眯的压低声音道:“我家丈人的一个叔伯弟弟在盐铁衙门做个小吏,办这点事没有问题。”

    张元道:“那你就把这条线维护好,下次你去的时候把我那里的酒拿几斤,把豆腐也拿几块。在没有找到铁矿之前,咱们的铁料就靠从盐铁衙门进了,不能有闪失,否则,嘿嘿,我可是要惩罚你的。”

    三娃大声道:“保证完成师傅交给的任务。师傅,这石墨坩埚得明天才能用,接下来咱们干啥?”

    “活多的是,脱砂模,正好明天也干好了。这个技术你只要掌握了,以后光靠铸铁锅,你就发大财了。”

    “太好了,师傅。只要能铸铁锅,和胡人一只铁锅换一头牛,我们马上就可以发大财。”三娃兴奋的差点跳起来,在草原上,几乎都是用陶锅,只有头人才能拥有铜锅。如果能轻易铸造铁锅,那可是天大的利润,不管是鲜卑人,还是羌人,都得把自己当贵宾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