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乾沅 » 第十四章 游历行医

第十四章 游历行医

    翌日,小飞辞别众人,办作一位看病先生,亦开始了行医之旅。

    雁北城,街道整齐,商业开始繁荣起来。只见大街两侧的店铺上方,垂挂着琳琅满目、形色各异的招商牌匾,此起彼伏的小贩吆喝声,以及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市井繁华的生活图卷。

    尽管雁北城的街市是那样的热闹非凡,但城中还是看到迎面走来的一批批贫穷人家的妇女,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大多面色萎黄,一脸病容的样子,小飞心里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决心要问个明白。于是走进一家餐饮店,买了一碗汤、两碟小菜,边与店里的一位约20岁的跑堂伙计聊了起来。

    “小店生意如何?”小飞问道。

    “噢,多亏叶帅平定战事,打跑那些北邙人,还帮我们恢复经济,我们没有了战事,又有沅隆商号的扶持,生意别提多好了,每天能挣几百文呐。”伙计回答说。

    “刚刚我看到走过去的那些妇女,他们面容憔悴,神色疲惫,他们怎么了?”

    “唉!”伙计长叹了一声。“前些年北邙派兵围打我们,男人都上了战场,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织布耕作,支援前方将士。由于她们缺衣少吃,饥寒并袭,得了病也不能及时去治疗,如今大多都落下了病根……!”

    这时,店里又进来几位食客,伙计瞅了瞅,忙将擦桌子用的白布毛巾往肩上一搭,对小飞说:“先生请慢用餐,我去去就来。”说着就手脚麻利地招呼刚进门的食客去了。不一会儿,大概是忙完了事情,伙计又滔滔不绝地与小飞聊了起来。

    小飞闻听此言,怜悯之心油然而起,于是便慢慢站起身来,向伙计施礼道:

    “我乃西御云州人士,姓程名飞字缘修,今日行医到此,承蒙小店洗尘接待,不胜感激,若能帮我找得一歇息之处,我将尽力为城中妇女诊病祛疾。”说完便弯腰行起大礼来。

    伙计见状,慌忙扶起小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忙还礼道:“久闻缘修先生大名,不想今日光临鄙店,失敬失敬。先生若能治得妇人之病,实在是百姓的福分。”说完就撂下手中的活计,招呼了三二人,为小飞安排歇息、治病的场所去了……

    百姓听说城里来了一位名医,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了千家万户,纷纷扶老携妻,来找小飞看病。在求治的人群中,既有贫家之女,也有将士、富商之妻,络绎不绝的患者纷至沓来,把个小小诊所聚集得门庭若市。小店的伙计这时也尽力帮助小飞,他一边安排患者逐次就诊,一边吆五喝六地让那些小有地位、财物颇富的商贾妻女遵守秩序,安静等候。

    小飞认为:依据中医学理论,妇科病症虽有经、带、胎、产之别,但都离不开寒、热、虚、实之宗。经过初步诊察,结合病因分析,他发现年轻妇女患的大多是脾肾不足,冲脉失养所致的月经不调,而年壮妇女则以肝气郁结、经脉不调病证为主。

    小飞根据病人自诉和不同的就诊症状反应,又仔细观察其身体禀赋及其营养发育状况,运用补益固涩、理气和中、清热祛湿、活血散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采取汤药、针灸、砭熨等,内外兼治,一周后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雁北城的大部分妇女皆逐步摆脱了昔日病魔的困扰,重现了当年风姿绰约的风貌。患者及其家属皆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一日,一位名叫小楠楠的小女孩哭着来请小飞为其母看病。

    小飞此刻正专心为城中老人诊治老年病症,看到小女孩,于是询问病情……

    “我母亲,身冷汗出、绥让郎中开了一些风寒之药,服药后,母亲病情危重,卧起不安,欲寻断剑···,先生快随我看看我母亲去吧”此时小楠楠跪在地上已经哭成泪人,小飞见状赶紧将女孩扶起身来。

    小飞回到诊室,向待诊的患者施礼道:“各位父老乡亲们,这位小女孩说,她母亲病重。俗话说:‘救人如救火’。我应亲自去一趟,明日,我再为诸位医治,请大家包涵。”

    说完,稍做收拾,便向大家拱手告辞。众乡亲眼含热泪对小飞说:“神医啊,我们可等着您回来啊!”小飞点头应允着,随小女孩急匆匆地消失在夜幕之中。

    小飞走进小女孩家中,一眼瞅见其母平卧在床,绥上前诊,见其母,四肢厥逆,两胫拘急,脉微欲绝,烦躁欲死,小飞为其母连开三剂药方,吩咐小楠楠,为其母煎熬,第一剂为甘草干姜汤,服汤后,夜半阳气还,其母手脚当热,胫尚微拘急;第二剂予以芍药甘草汤,服汤后两脚当伸,其母微烦满;第三剂予以调胃承气汤微调,其母谵语止而病瘥。

    第二日天还未亮,小飞便赶来为其母复诊。

    中医学中,诊断病情有4种传统方法,叫做“四诊”,那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其中“切诊”是“四诊”之一,俗称“切脉、摸脉、号脉”等。就是指通过医生手指轻按病人左右手腕部,体察桡骨内侧动脉的搏动情况——即脉象变化来诊断、辨别病情的深浅程度。

    小飞分别切得老母亲左右两手寸、关、尺及其三部九侯脉,脉象皆去来小快于迟,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又似微风轻沾柳梢!

    小飞通过脉象得知其母病即痊愈,于是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缓缓地松了一口气,退出房门。

    这时,小女孩见小飞从内室出来,急忙跟随过来,神情焦急而又悄声地问道:“请问神医,我母亲怎么样了?”小飞微笑地看了他一眼,整了整衣角,神态自若地坐了下来,对小女孩说:“放心吧,你母亲已无大碍,不日便可痊愈。”说完,便告退,回驿所去了。

    果然如小飞所言,第二日,小女孩母亲伸了伸腰,打了几声呵欠,如梦方醒似地睁开了双眼。

    小女孩见母亲梦醒病愈,真是欣喜万分,众人皆盛赞小飞料事如神,医术高明。悉称小飞为“天降神医、扁鹊再世”。

    从此,“天降神医”就成了小飞的行医誉名,而且此后随着他的足迹,越叫越响亮,以致逐渐替代了他的真实姓名而家喻户晓了。

    再说餐饮店的那位伙计,目睹小飞的精湛医术和一心为民治病的高尚医德,甚是敬佩,欲拜小飞为师而学医。小飞眼观小伙子待人热情,淳朴厚道,再则行医治病亦需要助手,于是就收下了他的第一位弟子,取名泊仁。几天后,师徒两人即打点起简单行装,离开了雁北城,前往雁阳郡去了。

    素以牡丹花都著称的雁阳君,是雁北的一处世外桃源,疆土面积虽然方圆不过数百里,但颇为富足地经济实力,商业文化氛围略显繁荣。

    小飞师徒二人进得城来,只见家家店铺门前的台阶两旁,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牡丹花,红白相间,姹紫嫣红,煞是好看。经与路人打听,原来是这里的老人,利用赋闲在家的时间,心甘情愿地在自家庭院、墙角的空地上培育种植牡丹名贵花种,他们全凭爱好,不计报酬,又将各种牡丹花搬到街市上供人们观赏,把整个都市点缀得繁花似锦。因此,雁阳郡的百姓尤其敬重这些种花养草的老人,认为他们在为社会尽义务、做好事。

    这些仁慈敦厚的老人尽管不辞辛劳,乐不疲返地从事着有益于公众的事情,但毕竟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有的已经疾病缠身。小飞深为他们的无私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十分同情他们年老体衰、诸病罹身的境况,决心运用自己的医术,以解除他们的老年病痛。

    小飞首先依据“肝肾同源”的中医理论运用“补肾益肝”的方法,接治了大批耳聋失听、视物不明的老年患者;继而针对老年人腰、腿骨关节退化的生理特点,对那些腰腿屈伸、活动不利的老人,采用针刺、按摩、熨敷等手法,结合通经舒络、活血止痛药物内服,使他们的病症逐步得到好转。

    小飞就这样和泊仁一路行医看病,足迹踏遍雁北各地。

    小飞不仅巩固提高了自己原来所专长的内科病诊治,而且在随各地风俗而变的临诊实践中,对妇科、五官科以及老年病的治疗方面,拓展了自己的治病科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为他以后的游历行医,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