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人生路路通 » 第五章 建房风波(下)

第五章 建房风波(下)

    张静月和母亲正在收拾家里的衣柜,父亲急急忙忙从外面回来拉开屋门旁边的柜子,边拿烟边对母亲说:“镇上的人来了,快烧点水来。”母亲赶紧去了。张静月抱起如意也跟出去。张静月站在院门外不一会儿,一辆轿车停在不远处的村支部门口,车上下来三个人,村书记早已迎了上去。几人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往这边来了。村书记看见张静月抱着孩子在门口张望,喊道:“月月,你爸爸呢?”张静月往院子里看了一眼,父亲已经出来了。张静月往旁边站了站,村书记简单介绍了一下,父亲和那几人在院门口一一握手并客气寒暄了几句,又递上了香烟。其中一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吸了口烟吐出来说:“走,进去看看你家的房子。”父亲赶紧招呼他们进了院门。

    几人站在院子里打量着瓦房,前墙上从屋檐蜿蜒到墙脚的裂痕,犹如人脸上的长长的伤疤,触目惊心。张静月觉得面前昔日里沉默朴实的老瓦房在晴日蓝天下,突然变得可爱起来。父亲又带着工作人员到堂屋里看了后墙和两边屋山的裂纹,其中一年轻人用执法记录仪拍了照片。坐下喝茶的功夫,父亲和那位带眼镜的中年人攀谈起来,父亲向他介绍说房子有三十四年了,这些裂纹大部分是二十多年前的地震导致的。那位中年人说:“老大哥,国家现在有建房补助政策,你这老破房子翻盖有补助,具体怎么申请,让老杨帮你鼓捣。你建房子要建什么样的还没定吧?等你房子定下来建设图纸让老杨捎给我一份,施工时让老杨通知我们,我们再来啊。”张静月父亲笑呵呵地连声答应:“好、好。”他们招呼了一声,起身要走,张静月父母热情地留他们说吃了饭再走,领头的工作人员连连摆手,说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忙,便率先出了院门。村书记说着:“不吃了!不吃了!”赶紧跟上去笑着和他们说了些什么。张静月的父母也跟着送他们出门去。他们客气地摆摆手,转身上了停在不远处的车。村书记站在路边目送他们走了,又转身回来跟张静月的父亲说要身份证、户口本办理施工许可证,父亲赶紧回家拿了户口本和身份证给了书记,又跟书记去村支部填写了申请书。

    张静月坐在门口树下的马扎上,逗着如意,看见村支书和父亲一起走了出来。到了家门口,父亲腼腆地跟杨书记道:“三哥,建房地事要麻烦你费费心啊。等房子建好了,我请你喝酒!”

    杨书记爽快地答应:“哎,行!行、行”。

    父亲刚手摸口袋想转身回家,想起来口袋还有一盒拆开的烟,赶紧叫住要走的村支书,塞到他的手里,“哎,三哥,我不吸烟,你留着吸吧。”杨书记笑呵呵拿着烟,说了声“走了”就离开了。

    张静月站起来,跟父亲说:“爸爸,这回终于可以动工了。”张静月的父亲“嗯”了一声,接过张静月怀里直瞅他的如意,“发了许可证就可以了。过几天搬完家还得忙地里,建房子还早着来”!

    夏收持续了十多天,地里新起的大蒜连杆一起被运到张静月大爷家的院子里,母亲提前用去年的玉米秸和今年新割的小麦秸秆为大蒜打好了座底,父亲整齐地码了一院子。村里家家户户如此,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到处可见被扔在沟里的蒜杆和哑蒜。如果是常年在外的人,这个夏天突然回到这个小村庄,一定会被到处可闻的大蒜的味道熏得无处可逃。

    华北地区天气越来越热,好在张静月大爷家的房子是崭新的二层楼房,可以安装空调。张静月看着在客厅忙忙碌碌安装空调的工人,戏谑地对母亲说:“这回您和爸爸总算能吹上空调了。以前的房子不仅墙不挡风,屋顶都漏着天。等咱房子建成后,咱每个房间都安上个空调,走哪吹哪。”母亲被逗笑了。确实,老房子每次经过大暴雨的洗礼后,屋顶都会有红瓦脱落,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等到晴天的时候,在屋里抬头都能从屋顶看到蓝天。张静月的父亲恐高,他每次小心翼翼地爬上屋顶,把红瓦归位时,母亲都心惊胆战。

    那个时候的张静月多么希望自己家能像同学家一样,建起气派的大房子,她们姐弟三个每人有一个大房间,而不是和妹妹挤在堆满粮食的房间里睡上下铺。哦!现在那个铁架子上下铺床早已经被父亲改成了简易的防震大床,是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改的。父亲曾开玩笑似地说:“咱家这房子可经不起地震,如果哪天睡觉的时候发生地震,咱跑都来不及。”高考填志愿时,张静月一心想报建筑系的专业,主要是想着将来毕业后为家里造一幢漂亮的房子,但父母坚决反对,她只好报了师范学校,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张静月家的新房子要等到秋天才能盖起来。屋里的东西搬光后,老房子在黄昏里显得尤为空旷脆弱,张静月心底涌出些负罪感,感觉到老房子好像是在责怪他们绝情抛弃了它。张静月仔细看着墙上的痕迹,上学时在墙上画的小人,已经看不清楚了,弟弟结婚时,父母曾粉刷过它。张静月想起小时候的冬天,母亲在房子里生起炉子,再在暖和的炉子上架起一只平底锅,熬化白糖,然后倒进去事先剥好的花生米,用铲子搅动花生,待花生全都裹上白糖,就起锅把花生倒进盘子里凉透。吃上一个,外甜里香,是姐弟三个香甜温暖的童年。头顶是几根粗木头搭建的横梁,张静月每次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时候都要数一数,房梁上到底有多少个三角形,但是每次数得都不一样,到现在张静月也不知道那个三角形的大房梁里到底有几个三角形。房顶是高粱杆子,就在这杆子里不知道住了多少只蚰蜒,每年到了夏天房顶都悉窣作响。安静的晚上,总会掉下来些泥沙和爬行动物在母亲盖在防震床顶的塑料薄膜上,“嘭”一声把人吓一跳,然后又细细簌簌地爬开了。几乎每年夏天,张静月都要在母亲铺在地上乘凉的席子下面捡到一只被压扁的大胖蚰蜒。地上是上小学的时候请人铺设的地砖。那地砖是父亲托开大车的姑父拉来的陶瓷厂淘汰的瑕疵瓷砖,各种样式的瓷砖整齐地拼铺在这不大的房子里,算是老房子三十多年中最奢侈的一次装扮。

    这所房子承载了张静月一家五口,三十多年的喜怒哀乐。如今要拆了,一家人的心里说不出到底是高兴还是伤感。三十年转瞬即逝,人的一生又要度过几个三十年呢?三十年,已足够让一个幼童长成家里的顶梁柱,让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年变成白发丛生的老人。三十多岁的老房子,就像张静月的父母一样,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