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人生路路通 » 第一百章 道阻且长

第一百章 道阻且长

    张静月的村子和附近几个村子因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而受到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所以近来许多的外来的考察团在村子里驻扎学习。张静月的民宿算是终于迎来客满的时候。

    村子打着“沂市后花园”的招牌,招揽了许多市区的游客前来游玩,甚至不是在节假日也出现了人潮涌动的现象。村里只好把村民娱乐广场全部贡献出来,给游客们提供停车的地方。村里的道路很窄,车子多时就会堵车。张静月见车子都排队停到自己家加工厂了,只好向市交通局领导反映情况。领导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市区新增了多班发往旅游开发区的公共汽车。市领导也开始考虑张静月说的下一次地铁建设项目,要将静月旅游开发区纳入规划范围。

    旅游开发区中几个村子联合成立的新班子抓住这次深度开发的契机,号召村里的老人或者村委会干部给出去的年轻人打电话劝说他们回村发展,尽可能地实现人口回流。许多年轻人响应号召,纷纷回到家乡创业或者就业。但仍有一部分驻扎外地的年轻人贪恋大都市的繁华,还没有那么深沉的故土情节,对这些政策充耳不闻。

    轰轰烈烈的返乡潮开始了。村子里的孩子慢慢多了起来,村里的街道再也不是常年空无一人的。附近的幼儿园经手几任园长后,终于收满了一个班的学生。邻村的小学周边也热热闹闹地多了几家课后辅导班和兴趣班。

    哪里有发展人就往哪里去,这是一句大实话。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

    张静月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她还正在琢磨尝试新的领域,毕竟她是个没有工作的人,时间多得很。

    张静月的前半人生中,大半是在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乡五六年的时间,就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改变了自己的家乡。人有的时候是需要较真的,是需要死脑筋的。如果张静月初回家乡就被村主任打击而缩头缩脑在家待着,虽衣食无忧,但也没有什么人生价值可谈。

    如果张静月空有一腔热血,没有家里人的支持,也没有村里给予的反馈激励她,她什么也干不下去。有的时候,人给别人一个机会,也是在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村子也是。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传播,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开始呈现了空心化的状态。许多的年轻人即便不是外出求学,也会选择去城市里发展。留在农村里的村民年龄普遍在五十五岁以上,长此以往,将来许多的农村就会出现土地荒废、村庄合并的现象。有人说新型农民早诞生多年,农村的发展以后就靠新型农民带动。且不论新型农民有多少,农村的发展并不能单单依靠他们来解决。如何鼓励年轻人留在农村并以何种职业谋生,是当下就要考虑的大问题。

    也许不久的将来村庄消失了,中国的农业发展会迎来另一个转折点。

    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前路漫漫且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