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道怀虚宗 » 第二章 张老先生

第二章 张老先生

    陆宁出门向东走去,才走百十步,就听到有人问道:“陆宁,去哪儿啊?”

    “是李大伯啊,我上老先生家去。你手上的伤刚好,这俩天不要干活了,别抻着。”

    陆宁边走边和遇到的人打着招呼。

    小镇人少,相互都很熟悉。

    石路的东头尽处,有一处矮石墙围起大院,院内有一排青砖房子,共四房间。

    房子外形简朴,最大的一间房顶四角有木制的房檐,是唯一的装饰,房檐被雕刻成波浪状,一条金色大鱼破浪而起,有鱼跃龙门之势。

    “田,田地的田。”陆宁刚走进院,就听到一阵整齐的童音从第一间房中传来,这是镇里的学堂。

    三间房子里有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读书识字。

    他知道,第一间房子里的孩子最小,有一个稍大的孩子在教他们识字,这个孩子往往是学堂里学字最好的一个。

    陆宁对这一切太熟悉了。

    他小时一直是学堂里最好的学生之一,经常被轮换着教小学童识字。

    想起小时候,陆宁不禁想起阿水、大牛、兰花等儿时伙伴,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身体消瘦、左眉上有颗黑痣的阿水十分聪明,他也是学堂里习书学字较好的学生。

    刚入学堂时,身体粗壮的大牛学的最慢,常常学了后一个字就忘了前一个字,老先生无奈,就让陆宁和阿水帮助大牛,陆宁还好,性格随和,阿水则时常欺负大牛,而兰花总会护着大牛。

    如今,阿水随家人不知搬去了哪里,大牛娶了兰花,去城里做了帮工。

    这里,再也没有了他们的欢笑声和打闹声。

    陆宁摇摇头,走到第三个门口,向里望了望,然后走进第四间屋子里。

    这间屋子里家具不多,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床,一个大书架,墙角还有一小铁炉。

    此时,炉上水壶里的水已经开了,正在冒着热气。

    他直接走到书架旁,把《子论道书》放在书架上,走到炉边,拿起水壶沏了一壶茶,又来到书架前,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

    这座学堂是张老先生出钱盖起来的。

    老先生收学生从不收取费用,自种一块地,也够平日所需。

    当然,种地时一定会有不少人来帮忙,都是自发的。

    听人讲,张老先生在一个大地方教过书,据说是一个县城,还做过官,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

    先生因在官场中受奸官所迫,报国无路,只好弃官回到老家,做起了教书先生。

    陆宁记得,先生回来时,正是年关之前。

    他带回两辆大马车的东西,一辆马车装着一整车书,另一辆装着几个箱子,还有好多罐酒。

    这酒肯定比镇里自家酿的酒要好,虽然自家酿的酒也是很珍贵的,而且主要是在过年时候喝。

    他还记得,在学堂成立的当天,几乎所有人都来庆贺,老先生将酒取出做为答谢,就连他们小男孩,也分到一口酒,他当时被酒辣的直吐舌头,阿水喝了一会后就东倒西歪,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在老先生让人将两大串爆竹点燃时,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让他现在还记忆犹新。

    “书看完了?又想看什么书?”张老先生手拿着一本书,一进门,看到陆宁,就开口问到。

    老先生想到陆宁看的是《子论道书》,而且是看过多次,冲着陆宁点点头。

    “噢,我先翻翻,还没定呢。”陆宁放下书,来到桌边,给老先生倒了一杯茶水,双手递上。

    “你天性聪颖,悟性之强,更是吾之平生少见。但你要记住,无论你读什么书,都不应以书为尊。学尽,悟全,只不过是重复别人而已。取百家之长,后思之,方可出新,虽难如上青天,吾之不弃也。所谓读千卷书,也须行万里路。思,实为圣之唯一也。”

    老先生喝了一口茶,悠悠说道。

    “学生受教了。”陆宁弯腰,认真地向老先生拱拱手。

    “可惜你习医种草,打猎采药,读书不过三百册。如专心读书,必如成富,考取功名。惜哉,惜哉!”

    他没有回话,只是笑了一笑。

    李成富是先生的学生之一,家里兄弟多,可以尽全家之力供李成富去城里读书,前段时间,刚刚得到消息,成富考取了功名。

    这是一件让老先生十分自豪的事情。

    显然,这种事情不是头一次发生,但每发生一次,老先生都会同样的自豪一回。

    老先生育人绝不功利,有时,一些学业有成的学子回来看望老先生,常会送给他一些东西或钱财。对于钱财,老先生从不收取,实在推托不出去,也只收些纸墨等与教学有关的物品。

    时间长了,学子们也都知道了他的性子,看望他时只会带一些纸墨,或少量的酒、茶等。

    老先生相信,如果陆宁有条件能一心读圣贤书,他一定也能考取功名,而且能走的更远。

    甚至,他可能有机会获得去皇家祖庙参拜九龙柱的资格,那可是所有学子们的梦想啊。

    陆宁还真不想考功名做大官。

    自从听说老先生在官场里被奸官所害,就一直对官场有抵触情绪。

    虽然老先生说过奸官只是极少数人,但他仍不以为然。

    老先生这里的书以圣贤书为主,诗词类书也有不少。

    另外还有一些如医术、武术、种田、见闻等一些杂书,显然,老先生也考虑到这一类书对普通人最为有益。

    陆宁常到这里来借书看,医书自不用提,就是平日早上炼枪的招式,也是从老先生的书里学来的。

    老先生不喜陆宁看一些杂书,医术类还勉强,对他读的某类杂书,如《子论道书》等,是持不赞同的态度的。

    陆宁在老先生这里只看了几本有关功名方面的书,属于老先生所说的圣贤书中的一类。

    书里主要是谈如何治国安家,如何效忠皇家帝王等一些理念,对此,他不感兴趣。

    他骨子里喜欢的是《子论道书》那样的一类的书,喜欢那种天高地远,无拘无束的那种感觉。

    即使行医,也是可行之路。

    陆宁看过书中医术高明的医者,那种悬壶济世,医治八方的气概,也是他所喜欢的。

    老先生看着陆宁的眼睛,虽然知道他的想法,但还是坚持地说道:“陆宁,你若定下心来,吾送你去城里读书,钱财事,小矣,可请老夫学生资之。现如今国家安定,正是好男儿成壮志之时,如何?”

    陆宁笑而不答。

    他早就听老先生说过,他们所在的国家是彩云国。

    二十多年前,彩云国与吕国因一瓶传说是仙人炼制的长生药,而大打出手。

    正战至胶着,双方损失惨重之时,大林国趁机参战。

    结果三国大量青壮之人死于战事,而长生药,又不知最终落于何处。

    大战之末,更有一场瘟疫爆发,死人无数,可以说是遍地荒野。

    大战和瘟疫导至各国人口锐减,这二十年多来,三国再也没有了能力进行战争。

    随着瘟疫的消失,各国开始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