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幕后黑手的基本素养 » 第2章 发家史和家族史

第2章 发家史和家族史

    秦宪下山就看见了父亲和赵恺一行人。秦安把赵恺他们拦住,自己迎过来,对儿子说:“清理干净没有?可千万别让人抓到把柄。”他转头看了一眼后面的这些人,继续说:“别看你这几年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这些人跟着你,保不齐这里面多少人想让你倒霉呢。”

    秦宪点点头,说:“知道,绝不会留下任何不利的痕迹。就算这些人里面有人告密,也绝不会找到证据。”秦宪并没有说自己具体是如何处理的,秦安也只是点点头,无奈笑了笑。他只知道劝不住儿子,默默叹了口气。

    秦宪其实知道父亲的担心,但是他已经把最坏的可能都考虑进去了,再多余的担心也实在没有必要。能做的做到最好,其他的交给命运。这就是他和父亲不一样的地方。

    秦宪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的发家史。

    家里算不上一贫如洗,父亲母亲这些年种地光靠种地着实没有多余的收入,交完农税买完种子肥料后,基本上也剩不下来什么钱。不过父亲母亲好歹把祖祖已经成危房的老屋拆了重新修了3间北房,家里积蓄也就见底了。

    父亲原本也跟人到处贩盐和草药,经常跨省跑,钱倒不见得赚到多少,见识倒是开了一些。现在父亲在X省都还有朋友偶尔在联系。

    秦宪出生后,父亲就没办法到处跑了,家里一个卧床的老人一个娃娃,光靠母亲一个人搞不定。父亲也就安安心心留在家里种地了。

    父亲原是个豁朗的人,据祖祖夸父亲虽然书没读多少,但是想问题处理事情倒是很有胆魄。不过自从父亲不能到处跑之后,话越来越少了。祖祖没去世那几年一直在跟秦宪说父亲小时候怎么样怎么样,不过秦宪记事起家里就是母亲的一言堂。

    母亲说从她被他爹用棍子打着上当嫁进门来那天起,父亲就是个闷葫芦,三棒子打不出个屁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叔跑到我们家门口来指着父亲骂,父亲还在椅子上看报纸。父亲说他那是蔑视他,母亲却说打那儿开始,母亲就觉得父亲是个窝囊废。

    小时候家里可算不上和睦,母亲一遇事情就喜欢乱骂父亲。父亲听得实在是烦了,就吼一嗓子。这下子可不得了,原本再挨10句骂说不定就消停了,但是这会儿估计又要一个小时停不下来。关键是父亲老也不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总是一犯再犯,着实让人烦恼。

    穷了,无人不苦,无人不冤。这是秦宪慢慢长大才知道的道理。

    小时候也受不了,总觉得不该是这样的,但是该是什么样的,也说不清楚。倒是每次下了学不想回家了,就往林子里跑。挨了不少揍,好在够皮实,也不当回事儿。可这皮实也是家里烦恼的根源之一,小时候长得特别快,才八岁就已经一米四。要是在殷实家庭,这不算什么。但是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花销也就多得多。家里时常有些捉襟见肘。

    有一次在林子里挖了一大包蘑菇,也不懂,就看着好玩就挖回去了一大包,连蘑菇带土。回去原本又要挨揍,好在狡辩说是要弄回来种起来,等下一年吃蘑菇就方便了。母亲气笑了,倒也没阻拦。秦宪也不以为意,弄了一块菜地就随便糊弄糊弄了几下,父亲倒是偶尔浇点水。

    哪成想第二年还真有蘑菇冒出来,这下子倒是提起了父亲的兴趣。思路一打开,办法就来了。母亲想起父亲当年的行当,怂恿父亲去采药回来种看看。父亲就带着秦宪一起进山采药草,边拆边教,秦宪倒是脑子好使学得快。不过父亲自己也不懂怎么种药材,还专门跑了一趟省城,跑去买了些书回来。父亲X省的朋友知道后也给父亲寄了很多资料过来。慢慢就做起来了,后来农忙多了,这事儿也就交给秦宪管着了。秦宪下学除了进山采药就是管家里种的草药。慢慢家里也富裕起来了,粮食种得越来越少,草药种得越来越多。销路倒是不要担心,父亲X省的朋友吃的比较开,只需要采收完就直接给他发过去就行,炮制他们负责了。

    秦宪慢慢大了,不满足光卖草药了。每次进山都要去打些动物回来卖钱,刚开始打些稚鸡、竹鸡、兔子,后来越打越大,慢慢专打麂子、鹿和野猪。打猎也没人教,刚开始自己胡乱弄的弓箭,又是新手十次能打到一次已经是幸运了。后来父亲不知道在哪儿弄到一本半残的《天工开物》,倒是学会了怎么做弓做箭。打猎,这东西就是靠脑子和熟练,慢慢的倒真让秦宪把弓箭的准头越练越好。越长越大,力气也越来越足,打的东西越来越多,私房钱也越来越多。

    秦宪初三毕业到县里考试,偶然间听到一个人显摆自己在省城骰子赢了多少钱,秦宪上了心。考完试,就借口去找同学玩,拿着自己的20万私房钱,就奔了省城。现在想起来,胆子真大,运气真好。

    秦宪也聪明,到了省城刚开始一点门路都没有,就去找显眼的酒吧,总能找到吹牛显摆的“赌神”。多跟踪几次下来,倒把省城各个场子摸得清清楚楚。但是观察了几天发现自己脸嫩可能进不去,又不想让人带被抓住把柄,就想办法把自己化妆办成了侏儒,好歹混了进去。

    刚开始只是拿点小钱赌,但是有输有赢,总体输多赢少。后来才给他发现门道,要想赢就得作弊。当时还不知道有个专有名词叫出老千。

    他边赌边看边琢磨怎么作弊,琢磨了两个多月才琢磨出了几招,又练了两个多月才纯熟。十四岁的秦宪打猎都已经好几年了,眼快手快,稍加训练就是个好手。终于我在省城的几个场子发了几笔横财。不过也有两次也真是惊险,老板撕破脸想对他下手,幸好跑得快又画了妆,要不然骨头都烂了。不过等秦宪手里的钱翻了二十多倍也就收手了,不过他倒是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挣钱还真得到大地方,这钱要是在自己老家乡下,祖宗八辈儿都挣不出来。

    回来正好在县城上高中,就想着在县里面办了点产业,就弄了现在王黎管的那个酒店。高一闲的没事儿在书上翻到酿酒的方子,又想到陈家乡的银耳很有特色,就试验出了耳酒。

    最近这两年酒店没赚钱,算是想瞎了心,当时弄得太豪华,本地没那么多大款住,经常闲着。倒是些单位老喜欢来挂账,一年到头见不到现银,聊胜于无。干脆就把顶层改成了自己的隐私空间。不过酒店位置好得很,机关、单位、医院、中心广场、学校都在旁边,这地方未来想不发达都不行,只是时间可能会晚一些而已。

    耳酒还不错,刚弄出来就比较受欢迎。主要也是噱头够足,而且味道确实比较独特,质量上乘。第二年还专门去省城打了好些广告,订单倒是越来越多。不过上半年突然成了外宾招待用酒,这让做了几年生意的秦宪有点毛骨悚然。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利,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秦宪没再胡思乱想,先专注眼前。

    “小恺,你开我的车。”秦宪又对其他兄弟们说:“今晚家里安排个坝坝宴,请兄弟们到场捧捧场,感谢兄弟们今天的热情帮忙。”众人应好。

    等秦安上车,赵恺开车出发后,秦宪对他说:“小恺,前几天就给你说了,我要去京城上学,老家的生意都准备盘出去了,你有啥打算?”

    “哥,耳酒现在名气这么大你也要卖啊?”

    “再不卖估计要出事儿了。”秦宪就答了这一句,也没多话。

    “这么危险吗哥?那要是买了,我们在里面的工作怎么办?”

    “这你别担心,我卖的时候会签好员工保护条款,不会让你们失业,不过核心位置会给别人留出来。而且最重要的技术配方我给了对方,对方也不会那么没魄力对员工怎么样,熟手反而受欢迎,只要你们不乱搞。”

    “那酒店呢?看着那么好。”

    “我到时候跟王黎谈一下,看看他愿不愿意接手。”

    “王黎那么有钱啊?”

    “废话,人家比我都大十好几岁,都在南边儿漂了好些年,要不是他那古板的爹让他回来守着给自己养老,人家也会回来。他脑子也聪明,平时酒店迎来送往都是他在负责,能搞定那帮老爷们,你以为没几把刷子可能啊?几十万他应该还是有的,我也没准备让他一次性付清,可以分几年付。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接下来?我先借给你钱,你买下来后,分十年还给我就行,你干不干?”

    “算了吧哥,一个是我们家确实没那么多钱,而是我听你说还要迎来送往,我这脑门儿都是蒙的。哥你让我干啥干啥。”

    秦宪轻拍了一下他的头:“我想想。你要是回去和叔商量一下,改主意随时告诉我。”

    赵恺呵呵笑着:“要得。”

    秦宪转过身问秦安:“爹,要不你跟娘我们一起去京城算了。”

    秦安说:“不走了,从小在这里长起来的,人离乡贱。”

    沉默了一会儿,秦宪拿出一张照片,递给秦安看了一眼:“爹你看看这张照片谁有?”

    秦安接过来一看,照片上自己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一下子就懂了,说:“重点查秦家老二。这张照片是几年前你爷生日的时候我照的相,我们三兄弟每人一张,你爷一张。我们家那张我今天早上还看见的,你爷不会想要我死,你三叔只是没脑子,心没这么毒。只有老二够阴。”

    秦宪说:“行,再查查这个照相的人,看看有没有私自留底片,也别冤枉了。铁牛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救回来,别让人说我们过河拆桥。”秦安点点头,没说话。

    赵恺有点不明白:“大爹,你们不是兄弟吗?”

    秦安和秦宪都只是笑了笑没说话,但是不免也有些陷入回忆。赵恺也就没多嘴。

    ......

    秦安本不姓秦,该是姓赵。刚出生一个月,秦安母亲就病重去世了。秦安父亲年轻时也是不喜欢说话,但是据说和秦安不一样的是,他喜欢动手。到现在秦安的娘舅家都还是一直在说母亲是被父亲按在梯子上打死的。时间太过久远,各种说法混在一起,同一件事情已经演绎出来了几十个版本,反倒是秦安父亲一直没有说过任何话。秦宪现在看得出来,父亲心里还是藏着恨。恨自己的亲爹、恨自己的外公和娘舅。这些恨还有些后面会提到的因由。

    秦安父亲就是赵恺的亲爷爷、三叔赵绪的亲爹。据说秦安母亲去世后不到一年,秦安父亲又娶了一门续弦,姓史,就是赵恺的亲奶奶。不清楚当时各位家长的具体考量,把大秦安7岁的哥哥留在了身边,把秦安抱养给了别人。有传说是怕没奶把孩子饿死了,但是也已经完全失去了考证,倒是史奶奶公认的为人很好。

    抱养秦安的人家姓秦。抱养倒也不是随便就抱养了。当时的秦家奶奶也姓赵,嫁到秦家好几年不见显怀,无奈之下动了抱养的心思。两家倒是一拍即合。

    也是合该秦安倒霉,抱养到家第二年,赵奶奶就病逝了。第三年秦家爷爷又续了一门,姓什么现在讳莫如深。不过倒是争气,进门就怀上了,就是秦家老二秦栋。不过第三年就跟人跑了,另外嫁了别人。秦家爷爷又娶了第三个媳妇儿,有些渊源,史奶奶的亲妹妹。第二年又怀上了秦家老三。

    至少秦宪不清楚什么原因,秦安也始终避讳谈及,秦安很快就被送到比秦家爷爷大不了几岁的光棍堂叔家里养着,也没给什么名分,不算抱养。就这么秦安就跟着祖祖一直生活了下来,相依为命。这里面的恩怨说不清楚了。

    秦安七八岁的时候,大旱,秦安的亲生哥哥死了,据说是太饿,偷了点粮食就被人打死了。可是史奶奶的孩子一个都没饿死,秦宪猜测父亲心里又是一场大恨。

    秦安哥哥当时应该是他心里仅存的温情了。过继之后有很快就被抛弃,哪能没有恨。俗话说娘死舅舅在,但是自从娘死了之后,外公和舅舅一次都没来看过秦安。秦安哥哥都不记得哥哥的名字,就记得哥哥好多次跑到学校来给他送吃的。秦安后来也从来没有去问过哥哥到底叫什么,就由着这恨意肆意流淌,估计是怕忘了这恨,就忘了哥哥。这恨反而成了哥哥的象征,又是一场说不清楚了。

    秦安成年后,秦家爷爷和最后续的史奶奶对父亲也算是不错,虽然没有给过任何家当,但是在某些最关键的环节,秦家爷爷是考虑这秦安的。当年修房子秦家老二想和秦安修到一起,原本秦安都是同意了的,但是秦家爷爷专门把秦安叫到一旁说:“他是个心术不正的,你跟他修到一起你以后就没个安宁了。”就这一句话,让秦宪妈妈记了一辈子老爷子的好,一辈子孝敬着老爷子。老爷子临走那几年天天瘫在床上,老二老三狡猾故意不伺候,还是秦安和秦安媳妇接过了大部分的担子。

    秦安成年后也没有可以回避不去走动赵家,每年也去。但是和赵家爷爷没什么话,反而史奶奶关心着,史奶奶的几个孩子喜欢秦安。就这么走动下来了,都不占谁便宜,算是个亲戚,都图个关键时候总比外人要好些。

    也怪秦家除了祖祖没人给过秦安温暖。祖祖已过世,温暖就近乎没有了。人总是需要一点温暖才撑得下去的。

    后来史奶奶给秦安说了门儿亲事。从后来来看,很难说到底是成全了两个人,还是坑了两个人。又是一桩说不清楚。

    ......

    等秦宪到家还没来得及下车,玉娴就扑过来抓住他靠在窗户上的胳膊:“你爹咋样了?你爹咋样了?”

    秦宪赶紧说:“没事儿妈,没受伤,那不在后面呢。怕你说他。”

    玉娴赶紧打开车门,看到秦安妥妥当当地坐着才算是放了心,随即一阵怒气就上来了:“你这没良心的,赶个场都能差点把自己弄没了,你要是没了你叫我们孤儿寡母可咋过呀。”她俯着身子就要去掐秦安,秦安看这阵势,赶紧躲,打开左边车门就往下跑。

    秦宪没心没肺地笑着:“爹,你这是一点都不懂女人心啊,你过去抱着她噻。”旁边帮闲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跟着起哄。秦安冲秦宪说:“滚滚滚,赶紧滚。”玉娴不依不饶地要来掐秦安。

    秦宪哈哈一笑,不理会后面乱糟糟的情形,直接转身进屋了。还有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办。

    秦宪快步走进自己的卧室,打开书桌的抽屉,拿出了那块过年期间去京城旅游时,在潘家园花了200块钱淘换的一块玉佩。默默看着它,这就是王陆要的宝贝?

    从前面的家族历史就可以知道,家里不会有任何宝贝遗留下来。家里倒是有几套书是秦安在特殊时期藏起来保存下来的,一套《封神演义》、一套《李自成》。书这东西其实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在外面也能买到同样的,可能是秦安当时确实没有接触到多少书,所以才会觉得它们宝贵,外人不可能会觉得是什么好东西,而且特殊时期也已经结束二十多年了。

    宝贝这种东西应该不是不动产,而是动产,要不然如何交付给劫匪?耳酒技术?不会的,这东西太敏感,不是这个不入流的小团队觊觎的。反过来想,如果真是上层人物等不及了,派出来的人也不会是这种小瘪三。酒店更不可能。

    种植的草药?没道理,这些草药都不是什么太名贵的东西,也没听说秦家这里的草药有什么特别玄乎的不一样,在外面也买得到。

    秦父秦母都是幼年失祜,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东西,而且家里房子前些年都已经全都拆光了重新修建的,也没挖出来过啥东西。

    秦宪自己也从来不买奢侈品和什么古董,只有今年过年一个人潇洒去京城的时候在潘家园遇到了这个玉佩,当时觉得有眼缘,鬼使神差就买下来了。不过看起来也不像是什么好东西啊,就是块普通的青玉而已。

    基本可以确定就是这块玉佩了。王陆打主意,是想绑架交换,不是偷,也不是抢。不偷,这里是乡村,家家户户相互都熟悉,一旦有陌生人来了,大家实际上都比较警惕。不抢,说明东西没有被家里人随身带着过。这种推理尽管太过主观,但是其他可能性已经太小了。

    那么这块玉佩到底有什么值得王陆惦记的呢?

    材质只是普通青玉。纪念意义?这玩意儿看起来不像是有年头的东西。况且,如果是纪念品,为什么不直接接触我买下来呢?

    那就是它的用途?它到底有什么特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