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苍源界,百家争鸣 » 第二十章 归家

第二十章 归家

    夏安郡,齐县是夏安郡离长安城最近的一个县,但是也要一天的行程。

    而上琰是少有的依山傍水却贫瘠的地方。

    上琰下游汇集地是一条名为白龙江的河流,据传言上古时期这条江里面住着一条白龙,后来这条龙飞升而去,白龙江的水流也因此减小,后来的人们一直以白龙江称呼。

    白龙江在齐县有三条支流,上琰就是其中一条。

    而上琰之所以说贫瘠,就是因为这条支流贯穿上琰,这条河上游形成座天然小盐湖,流下来的是一条盐碱河,这喝水人喝了倒是问题不大,最多只是口感苦涩,咸味稍重,但是这水却不适合灌溉庄家。

    常年经过盐碱水灌溉的土地,种植粮食的产量比别的县就是低上不少,民以食为天,即使是修武修道之人,也要吃饭,没有足够的粮食说什么都白扯。

    所以导致了上琰成为了整个长安郡最贫瘠地位土地。

    而原本也同样贫瘠的下琰地区,却凭借这先辈的努力,从另一条支流改道取水,使得比上琰好了很多。

    整个上琰地区,都是姜氏族人,就连族长都已经不知道姜氏已经在此地生活了多少年了,据说四百多年前梁禹大战,姜氏族人还外逃过,而族谱也当时外逃的族长带走了,现在的族谱是没有外逃的族人,在大梁建立之后重新修订的。

    姜离骑着白泽,身着冕服,路过齐县时,周围的百姓都把目光看向姜离,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人是谁,直到县令和县尉都出来迎见姜离,众人才知道这是大梁新封的开国县男,而封地就在齐县上郡。

    而姜离要上郡发展,当然也需要告知一声齐县的县令,不然万一以后造成点误会也麻烦。

    姜离没有多做停留,和县令县尉等人吃了一顿饭就出发上琰了。

    到了下琰之地的时候,整个上琰姜氏族人都出来迎接姜离了,皇帝赏赐下诏的那天,就已经派人到上琰通知过了。

    而这对整个上琰来说都是荣誉加身的,毕竟整个夏安郡,在大梁四百多年里,也只有姜氏姜离一个赐爵的人。

    此时正直冬季,雪覆盖了整片田垄,道路两边的白桦树挺直高耸,不远处河道小路上的柳树已经被雪压的弯了下来。

    临近年关,庄稼农户也都放下了田里的农活,跟随者姜氏族长姜元,到上琰道口迎接。

    姜离既已获封男爵,那就是摆脱了平民身份,踏入了氏族行列,以后姜氏子弟出门在外也会与有荣焉。况且还有朝廷和郡守派来负责记录的官员呢,这将来可是要记录进县志的,待姜离走近之后姜元也是向前几步道:

    “姜氏一门七百六三于户,在此恭迎夏安县男衣锦还乡”

    姜离看着眼前齐刷刷躬身的一片人,心中也是颇为感叹,以前的姜离就是个被族里人宠坏了的小少爷,到了战场上才知道了刀剑无眼,回到上琰,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族老亲朋,姜离强忍住激动的心情。

    快步上前扶起姜元老族长说道:

    “族长,我是您的晚辈,我今天的功劳,离不开族老和各位的教导”

    几人互相寒暄了几句之后,负责记录的官员就谢绝姜离的挽留回去复命了。

    没了外人所在姜离的几个发小好友,以及一些族中比较亲近的人都上来问候姜离。

    姜离和其父亲都是一脉单传,这在姜氏都属于少见,而姜思孝,姜思义两兄弟,这两人是双胞胎,是姜离曾祖分支的一脉,也就是姜元的孙辈,从小和姜离一起长大,也是姜离在上琰最亲近的人之一。

    与众人寒暄了几句之后,姜离就被姜元拉着去族祠祭拜。

    等该走的一切流程都完毕了,姜离才回到自己阔别近一年的家。

    依河而建的一个小院子,里面有序的建造着六间单层房屋,木门早就有些风化褪色,呈现出土黄色。

    姜离推门而入,大喊一声:

    “忠叔,少爷我回来了”

    一个老者健步如飞的拿着扫帚从后面房屋走出来:“少爷,您终于回来了,可想死老奴了,您这偷跑出去,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将来可怎么跟老爷交代啊”

    姜离假装生气的道:“交代什么交代,我都被赐封男爵了,你还要什么交代,快点收拾一下,我给你介绍一些人”

    姜离说着又指了指身后的曹岩等人,待众人和老管家纪忠互相认识之后,姜离便吩咐纪忠带着曹岩等人收拾房间挤一挤,毕竟这冬季在外扎营太冷。

    住不下的人先安排到族长姜元那边去,族长家能遮风挡雨的空房子肯定还是有些的。

    姜离到上琰已经是傍晚,先休息一天,第二天还要好好举办一场宴席。

    姜离赶了五十多日的路,今日总算到了比较舒适的地方可以休息一晚,这晚姜离睡的格外深沉。

    第二日清晨,曹岩等人就按照姜离早先的安排,去齐县购买青砖,暂时先需要给曹岩等人安排住所,如果自己烧砖又太慢。

    待到正午时分,族长姜元和管家纪忠已经安排好了宴席,只等姜离到来了。

    正厅内,姜离坐在主位,旁边是姜氏几位族老和一个族中先生姜正清,字立明。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姜离也对着姜元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叔祖,我之后要在上琰修建几处制盐的工坊,到时候肯定需要大量人手,您可以帮我挑选一些机灵点的族人吗,他们到我这里来做工,我可以暂时给每人每日20文工钱,管事每日50文”

    姜元一口酒正要喝进嘴,听了姜离的话立马放了下来,激动的说道:“县男大人你这话是真的吗,那盐可是朝廷管控的,而且这工钱也太...”

    姜元担心的倒是不无道理,但是他不知道这姜离已经拿到了盐引,至于工钱嘛,大梁的农户,出去给人做奴仆,一月也最多才一二十文工钱,甚至很多人都是没有工钱的,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能吃顿饱饭就已足够了。

    “叔祖叫我名字便好,至于其他但可放心,我姜离说话必定作数,但是族长也知晓我这是为朝廷做事,所以找的人需要忠诚可靠”

    姜元立马拍了拍胸脯保证道:“这点老头子我可以保证,谁要是敢数典忘宗对你不利,我定把他全家逐出族谱”

    然后又想着姜离的话,心想姜离真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听着一声声叔祖,心里乐开了花,不枉费他当年在其父过世之后时常接济姜离。

    姜离目前资产主要是在北凉时高季云赏赐的金银财帛,以及救治的患者赠予,总共越有五百两银左右,加上皇帝赐予的五百多两银钱,短期之内是完全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