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新纪元 » 第六章 第五节:火器升级

第六章 第五节:火器升级

    第五节:火器升级

    湄南河入海口处,大宋三支军队按照新式操练法加紧训练,每个星期还会一起配合演练,真正做到三支队伍步调一致,指挥灵活;

    在伏击战演练同时,还演练遭遇战、追击战,以防鞑靼人不进入埋伏圈;

    但由于真腊国反对大宋在当地招募雇佣兵,如再招募雇佣兵,将不再为大宋提供码头方便;雇佣兵计划只能搁浅。

    除了关心将士训练情况,最关注的还是火器制造情况,火器库负责人钟彦斌和张小林见陛下来火器库,满脸兴奋道

    “臣拜见神使陛下,经陛下点拨,我军火器有很大进步,手扔雷外壳由陶罐,改为生铁外壳,爆炸力度更大;

    生铁虽然坚硬但易断碎,但飞出的铁碎片比陶片尖利多了,因炼铁产能较少,生铁造价高,目前还是少量生产,以后生铁产量上去了,全部火器的爆炸部,均可改为生铁”

    “手扔雷生铁模型是怎么制作的?”

    “回陛下,将粗糙的生铁加热后,用铁锤不断敲打,逐步弯曲成陶罐状,有些像做铁制锅碗。”

    靠人工敲打,这不太浪费人力啦?“一天能制作几个?”

    “三个工匠轮番制作,除了罐口处,需要不断修整处理外,其他部分只要捶打成型即可,不如刀剑制作精细,一个工组,一天能制作3个。”

    我拿起一个生铁手扔雷,虽然和陶罐手扔雷大小形状差不多,但是重量最少多了半斤,这样将士也就扔不远啦;

    “老张想法不错,生铁作为爆炸体,确实比陶罐威力大,但是制作速度太慢,重量太大,还需改进”

    思虑片刻道“给你个建议,等我们安定下来,建一个手扔雷制造厂,将生铁铁水灌入成千上百个磨具中,冷却后,将生铁罐修整即可,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目前还是以陶罐手扔雷为主,陶罐烧制,一炉可以烧几百上千个,制作成本低,制作简单快速”

    “陛下英明神武,一语破解难题,小人敬仰万分,如江河之水.......”

    “马屁精,省点口水吧,其他火器怎么样?”

    “陛下,火箭弹发射台改进较大,陛下请看”

    我上前仔细查看火箭弹发射台,由原来半圆柱型铜筒,改为两个半圆柱状铜筒上下叠加,中间留有缝隙,应该是方便放火箭弹平衡翅膀,筒底还有封盖;

    老张拿出一颗火箭弹模型,讲解道“将火箭发射筒底座打开,从底部将火箭弹放进发射筒,发射筒中间有缝隙,不会影响火箭弹翅膀发挥平衡作用;

    点燃火箭弹底部引线,关闭底座盖,推进火药将火箭弹顺着火箭筒壁射出,再配上瞄准照门,极大提高火箭弹初速度和落地精准度;

    火箭筒可以随时拆卸,拆下来由一名士兵扛在肩上也能发射,放在有坡度固体上也能发射。”

    南宋这帮工匠还真是能工巧匠,这有点猛啦,有点像后世早期的火箭筒,后面发展成RPG,被称为步兵大炮;

    连成一排同时发射,又像喀秋莎火箭,虽然精准度和爆炸力不如近现代武器,但放在1278年在全世界已经是神器地位,按照他们这个速度研制火器,可能火箭弹比实心弹大炮更先进,更先问世?

    “能有如此成就,老张和钟彦斌功不可没啊!各赏白银500两!”

    张小林和钟彦斌立刻跪拜谢恩“都是陛下点化,小人只是尊旨办事。”

    “两位请起身,能把事办好也是有为之臣,重臣、能臣;你们也没必要完全按照我的意思制造火器,这样限制了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宗旨就是要敢于尝试和创造,为大宋制造更多更实用更厉害的火器!所需物资、材料我会让杨亮节全力支持你们!”

    所有火器制作都由我来研制,这些工匠们太依赖我,以后也不可能有什么建树,我只是给他们提供个思路、蓝图,具体还是要交给他们做,通过工匠们不断更新迭代,制造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火器。

    燧发枪因钢材质量制约,无法突破枪管炸膛问题,只能等周行的钢铁厂新钢批量生产,近一个月时间重点还是制作更多手扔雷、霹雳炮、火箭弹,以备海战使用;

    进入五、六月份,曼谷已进入炎炎夏日,空气又十分潮湿,经常下雨,为防止士兵中暑,降低了训练强度,但大家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紧急敌情!几艘哨船在阁沙迈珊岛发现鞑靼船只,初步估计大船150艘,小船100艘以上!”

    “再探!将敌情告知三支船队,按计划进行!”

    “喏!”

    该来的总算要来了,到达曼谷后,第一时间派了20艘快船,伪装成渔船,分布在泰国湾附近岛屿,每支队伍派发了一只望远镜,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阁沙迈珊岛距离曼谷也就是7天路程,哨船虽快,也只能提前2天左右将敌情送达,有这两天也够了;

    张世杰接到敌情后,皇家战船及大型福船120艘陆续驶出码头,前往阁沙迈珊岛方向,引诱张弘范船队前往湄南河;

    文天祥阻击船队迅速进行伪装,远看以为是高高耸立的大树,不过敌军没有望远镜,用肉眼看根本看不出来;

    陆秀夫伏击队伍也进入战斗状态,严阵以待敌军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