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崇祯传 » 第三十六章 宋应星

第三十六章 宋应星

    天色微明,一缕晨曦透过船舱洒在宋应星的案桌上。他正沉浸在徐光启《农政全书》的阅读中,这是一本深刻影响大明农事生成的著作。突然,随行的小厮恭敬地打断了他的思考:“大人,已过天津卫,再有一天的路程就可到京师了。”

    “嗯,知道了。”宋应星淡淡回应,放下书籍,眼神投向北方。心中闪过一丝激动,历经六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要回到熟悉的京城。去年来京参加会试,他以末位的成绩侥幸赐进士出身,随后被皇上任命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在翰林院的日子里,他不仅学习儒家经典,更随徐国公徐光启学习并涉足科学实证。

    去年九月,一项重大的任务降临到他肩上——考察盐场,提高盐产。盐,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和百姓生活必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宋应星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对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自己所学识见的实践机会。

    从京城出发,宋应星踏上了漫长的考察之旅。从北边的天津卫一直到南边的雷州府,他走遍了大明的海岸线,行程近一万里程。在每一个盐场,他都深入实地,与盐工交流,观察制盐工艺,不断求索与思考。结合自己所学以及实地考察的经验,他总结出了一整套提高盐产的新工艺。在福建地区进行的小规模实验获得了巨大成功。新工艺不仅提高了盐的产量,而且确保了质量,降了成本。这些成果让宋应星信心满满,他要尽快把这些成果献给皇上。

    回京之日,宋应星心情复杂。一方面,他对即将面圣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他的内心也泛起微妙的波澜。这半年多的学习与实践,让他对治理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徐光启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当车队缓缓进入京城的那一刻,宋应星的心潮澎湃。这座繁华的都市,不仅见证了他的低微起步,也将见证他的志向和抱负。随着车轮滚滚向前,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这半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宋应星首先把自己的成果向徐光启进行了汇报,祈望徐光启给出更多的意见。这次新的工艺主要以天然晒盐为主,首先是建滩:选择平坦的沿海荒滩,按一定的滩池数建造。池埂一般高约半尺,建成一个个方形池,面积从上到下每个方池边长一般为8步(每步五尺),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一般为3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筑坨台,称盐坨,以备储盐。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也称盐沟,以备纳潮储水。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条“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用。其次整滩: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过几日晒蒸发水到一定程度。最后结晶: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粗盐。如果要得到更好的盐,就要建质量好的结晶池,池底要用青砖铺地光滑无渗漏,经多次刮盐、翻盐就可得到细白食盐。

    徐光启对宋应星的成果很满意,当即带着宋应星向皇宫走去。

    进宫后,宋应星被引至御前。面对朱由检,他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直接将自己在盐政考察中的发现和成绩详细汇报。他从盐工的生活状况谈起,再到盐场的生产流程,直至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每一项改革都细致入微,显示出他对此事的深切关怀和精心思考,朱由检听后频频点头,对宋应星的成果颇为满意。

    朱由检当即召内阁到文华殿商议此事。

    “众爱卿,在宋爱卿的努力下,我们已经有了食盐增产的新工艺,刚才也问过宋爱卿了,在福建地区每天亩产1石半,大明约有5000万人口,每人每年4斤盐,全大明每年要20万石,只要我们多建盐场就可保证所有百姓有盐吃。宋爱卿是功臣,现在八品,朕建议升六品,为翰林院侍读”

    “虽然产量可以上来,这盐业的运输也很关键,福建离京师太远,沿海离内地也有不少距离,盐的销售也需要考究”李标率先提出想法。

    “是,盐有了,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今天我们就在这里议个的框架,你们下去再弄个详细章程”

    众人围坐于厅内,讨论越发热烈。增产虽是喜讯,但运输和销售的问题也确实需要妥善解决。李标首先指出了距离带来的难题,从福建到京师,路途遥远,如何保持食盐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成本,是个大问题。而且,沿海地区远离内陆,分运途径和方法也要精心规划。

    会议室内的讨论持续了整个下午,有提议继续使用盐引的,有提议交给商人运输的,直到夕阳西下,大家才初步敲定了一个框架方案。规定在沿海地区设立4个盐场,分别是福建莆田盐场、松花江盐场、淮安府盐城盐场、雷州盐场。雷州年产6万石、莆田年产6万石、盐城4万石、松花江盐场4万石。盐的出厂价为1文钱一斤,精盐出厂价10文一斤,每各盐场出5000石,四个盐场共收入25万银元(按前章的度量衡计算,1石为1000斤)。由押运军就近运送到各府售卖,按照路途的远近及运输成本的高低,在各府定出合理价格,售卖给商人或个人,各府做好盐价调控。通过这些措施,既可以减少朝廷支出,还可以让商人有利润,还可以让大多数人吃到食盐,大量的食盐供应也减少了部分人囤积居奇的发生。

    宋应星听着这些完善的计划及皇上一心为民的心思,深受感动,他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策略制定,从这次的会议中,他看到这些大臣一心为公、为天下苍生的态度,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他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能够为皇上和百姓出一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新的任务,皇上已给自己做了安排,辅助老师徐光启建成京城西郊的玻璃厂,目前厂址已经选定,厂房正在搭建中,预计这几天厂房就可搭建完成,他要根据老师给的配方,进行调整,设计工艺流程,开始生产时皇上还要亲自视察,他知道,皇上关注的问题都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容不得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