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种子博士闯三国 » 第三十一章 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第三十一章 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忙碌间,又是一年春风。

    天下诸侯入京朝拜之日已定,忙坏了群臣,张羽辰倒落得清闲,每日和汉献帝刘协谈天说地,聊古通今,刘协惊讶之余,也是眼界大开,顿开茅塞。时代不可能被跨越,即便当世最出色的战略家诸葛亮,有超越几十年的格局已经是前无古人了。任何伟人都一定会受限于时代,当然刘协可能不会,因为他有一个穿越而来的好老师。

    剩余的时间,二人大半还会和民部尚书崔衡一道去民间视察农业生产恢复情况,张羽辰告诉刘协,民生乃治国之根本,农业乃强国之根基。即便是在后世的华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后的差距还是在农业发展程度上,尤其是在农民素质和农业技术上。

    中兴元年三月十二日,这是后世的植树节,天气微凉,晴空万里无云,春风明媚,一行三人来到田间地头,既是来体察民情,也当是踏青春游。自冬日下过一场雪以来,本以为是瑞雪兆丰年,但事实就是在这内陆中原,关中,汉中,春雨贵如油,旱涝频发才是常态。小麦春天如果没有及时的降雨,导致产量极其不稳定,只能靠天吃饭,有时候甚至会颗粒无收。就是因为如此,古代百姓对于龙王、雨神等一系列神明才深信不疑。

    抬眼望去,满地绿油油的麦苗,都有开始有些泛黄,如果一月之内还是滴雨未降,恐怕拔节孕穗期会大受影响,即便后面再有雨,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产量十之有五就不错了。土豆目前作为一种战略和战备资源还不能全面推广,所以如今之际,必须尽快解决长安治下州郡,灌溉困难,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

    兴修水利,自古以来就是造福千秋万代的惠民工程。从上古尧舜禹开始,华夏民族就与天斗,与地斗,求生存,求繁荣。

    决心已定,张羽辰召集左宰相阎圃,工部尚书马良,民部尚书崔衡一道商量如何实施,这是一套,主管民生的核心班子。

    按照张羽辰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复杂,长安治下,并非全年干旱,而是降水不均匀,降水少的时候,颗粒无收,大暴雨的时候,一泻千里,农田房屋瞬间成为一片沼泽。应对之策就是拓宽河道广修水库蓄水同时大力扩建沟渠引水入田,这样无论是旱涝之时,都可以应对自如,在加上自己之前一直要搞的滴灌节水技术,张羽辰相信这套体系完善之后,长安治下州郡一定可以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民生散发勃勃生机,国运也就随之越来越旺。

    在长安附近田间之上,一行四人慢慢走着,大汉天子经常到田间来体验生活,一时间也是传为佳话,但这四人目前却是忧心忡忡,看这样子,短期内下雨的几率不大,今年这粮食产量堪忧啊。兴修水利,不仅要修,而且要快,数月内就要见成效。

    阎宰相,目前收纳难民情况如何啊?张羽辰问到,他心中有了大概的一个想法,就是以工代赈。这不仅可以解决急需的劳动力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就业和社会安定问题。

    启禀主公和殿下,目前难民收纳速度已大大减缓,自占据长安后,共收纳难民八十余万,其中年前收纳难民六十万,年后收纳难民二十余万。年前收纳难民大都已安置妥当,年后收纳之难民,大部分目前还在救济区域,还未我进行安置。阎圃如数家珍道,工作干的非常扎实。

    二十万,够了,马上传令下去,二十万难民中,选其年富力强者,五六万人,成立大汉朝水利工程司,其家眷也都由水利工程司直接供养,水利司平常主要负责兴修水利工程,遇极端天气大灾时则负责抢险救灾,平时也要有一定的军事训练,晚上巡逻城池周边,防火防盗,战时作为军队的第一储备力量,水利司由工部直接管理。这水利工程司的部分职能,张羽辰有些参考后世的消防武警部队。

    工部尚书马良,即日起,你和崔尚书一道,勘测河道,农田,山川地貌,争取一个月之内勾画出长安治下各州郡水利工程布局图,以及工程的构造施工图,一个月后,水利司老公正式开始施工,两个月后夏季来临之前,我要这工程小有规模,初见成效。能做到吗?张羽辰问向马良。

    属下定全力以赴,按时完成任务!马良连忙回答。马良今日心情大好,不仅自己负责了一件造福桑梓的大事,而且实权还大大增加,五六万之众的水利司,相当于自己一下子就掌管了两个军啊,快赶上上将军了。

    农部尚书崔衡,在一些沟渠无法到达的地方要多开水井,水库开始蓄水之后,地下水位肯定会上升,取水要容易许多。另外滴灌之所用器具要加紧制作,示范铺设,三个月之内要大面积在长安周边展开。

    阎宰相,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之事,你三人相互配合,由你全权统领从中协调,遇不决之事,可随时来请示我。

    是,主公,此等千秋功业,交与我等,我等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阎圃打心底里高兴,跟着此等胸怀天下,英明神武的主公,不名留史册都难啊。

    好,事不宜迟,大家从今天开始就分头行动。勤政为民不是一个口号,切记要干到实处,多干实事!张羽辰也不多做赘述,先干起来再说。

    接下来的时间里,众人更忙了。张羽辰也要时刻准备拍板做决定,水利虽然自己不精通,但还是能提出很多指导性的意见,毕竟后世很多水利工程,譬如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自己都粗略研究过。后来诸葛亮也被张羽辰当机立断拉进这个工程,毕竟他当初负责修建的都江堰也算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水利工程,即便到了两千年后,部分沟渠还在发挥价值。

    有了诸葛亮的加入,众人如虎添翼,很快一个兼顾汉中、关中还有司州的水利工程就酝酿而出。在天下诸侯相继到京之际,水利工程司几万劳工紧锣密鼓的开始施工了!一块块滴灌示范田也在长安大地上蔓延开来。

    民心可用,一段段佳话更是开始在民间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