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种子博士闯三国 » 第七十三章 刘璋归顺 领头种田

第七十三章 刘璋归顺 领头种田

    听闻此突如其来的噩耗,又见到刘璋晕了过去,堂前的一众文武也是瞬间炸了锅,有长吁短叹的,有痛哭流涕的,还有手忙脚乱安排大夫来连忙来给刘璋医治的,反正整个成都的核心权力中枢,目前是六神无主,乱作一团。

    而成都城外,诸葛亮等一众将士却是多插旌旗,擂鼓叫阵,虚张声势,实际上却是围而不攻,养精蓄锐,这成都乃是一座大城,城高墙后,凭他这一万多人马,一时之间根本难以攻破,但只要围困数日,城内弹尽粮绝,其军心必乱,可不战而胜。如果城内军师突围而出,那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城破的更快。

    过了一个时辰,刘璋在大夫的紧急救治下,终于是算算苏醒过来,当然醒来的那一刻,看着眼前这吵成一锅粥乱糟糟的场景,他瞬间又是一阵头大,感觉不如直接死过去的好。

    勉强直起身,坐起来。刘璋无可奈何看着堂前众人,有气无力说道:如今白水关前线大军压境,死伤惨重,急需药品,而我后方大本营成都却又被敌军围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动弹不得。这益州之基业如今摇摇欲坠,大厦将倾,全乃我知过失也,现在依诸位之见,又待何为啊。

    此时的张松,却一改之前的萎靡之色,好像忘了自己之前议和结盟孟获与虎谋皮的过失,也不觉得尴尬了,躬身朝刘璋高声说到: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依罪臣之见,不如投降朝廷,主公也不失封侯之位。益州百万百姓也可避免生灵涂炭,流离失所啊。在下愿意担当纳降重任,面见汉中王,为我益州谋求最大的福祉。

    闻听此言,刘璋倒是一愣,心中却是有些五味杂陈,怒火中烧。你这张松,你这是找死啊,念你之前多有功勋,所以前几天诸多人弹劾你,我都没有将你治罪。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今这多事之秋,你又跳出来摇旗呐喊,想要直接归顺投降,你这不是拉仇恨吗?这次我就是还有心保你也是无能为力了,更何况,你这一副吃里扒外的嘴脸值得自己对你如此地宠信吗?

    也正如刘璋想的一样,张松不合时宜不知死活的一番话,立马引起了公愤。黄权,王累等一众原本就要坚持弹劾张松的臣工,更是群情激奋,大骂张松厚颜无耻,卖主求荣,就连之前一直中立的李严,这次也是表达了对于张松恬不知耻的鄙夷和不忿。一时之间,如何解决眼前燃眉之急,反而不重要了,大家都把枪口指到了张松身上,张松不除,誓不罢休。

    张松见状,瞬间慌了神,他怎么都没料到,刚才一番话,听着本是合情合理啊,更是为在场所有人谋一条出路。怎么就会犯了众怒呢。他那会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那是为臣之道最基本的。

    刘璋对张松也是失望透顶,再加上心中烦恼苦闷,如今面对众人的请求,最后那一点点的耐心也没了,直接下令,把张松拖出府门斩首。

    当张松人头落地的那一刻,他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他还在做着被汉中王,被朝廷重用的春秋大梦呢。

    待刽子手行刑完毕,众人才冷静下来考虑如何处理眼前这燃眉之急。霎时间,大堂内谁也不敢说话,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刘璋被这种气氛压抑的受不了了,大吼道:你们这些人,刚才不挺能说吗?现在的主意呢?一个个咋都没动静了!刘璋现在想起了张松刚才所说的话,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如今倒好,这张松死了,想归顺朝廷,找谁去谈呢,单论口才,在整个益州,张松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想到这,刘璋竟还有一点点惋惜,自觉不应该那么冲动,直接砍了张松。

    堂下众人也都冷静下来,心中的滋味其实和刘璋相差无几,只不过却没有任何的可惜之感,张松这种谄媚小人,嚣张跋扈,就是死十次百次,估计也没人为他掉一滴眼泪。

    李严首先开口道:如今益州大势已去,实难无力回天,归顺虽不是上策,却也实属无奈之举。现在张松已死,我愿意代替他面见汉中王,诉说我益州归顺之意,为主公,为益州百姓谋求最大的利益。李严为人处世虽奉行中庸之道,但他也善观时势,善于把握机会。

    本来,黄权、王累二人还想说些什么,但李严一个劲的朝他俩使眼色,而二人也是没有任何良策,也只好闭口不谈。

    见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刘璋也清楚的知道,大势已去,如今只剩下归顺这一条路可走了。

    好,那李卿就出城去,尽快面见汉中王,叙说我益州归顺之意,如今我益州还有兵马接近十万,还有些些谈判的条件,希望李卿一定要据理力争,为我,为益州争取更好的回报。刘璋话语中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微臣遵命,臣此行必不辱使命。李严躬身行礼,连忙退去,心里却是在想,一旦决定归顺,自己这些臣子便是更换门庭了,至于你刘璋如何,就不是自己所最关心的了。

    李严最先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是喜笑颜开,既然刘璋愿意归顺,那么这次南征基本上算是功德圆满了。

    避免夜长梦多,诸葛亮也不做任何耽搁,直接安排快马随李严带着刘璋的兵符和书信,一起直奔白水关而去。

    三日后,二人便到达白水关,虽然张任颇为不愿,但刘璋兵符书信在此,也不得不遵从,开始出关纳降。

    张羽辰统领二十多万大军,长驱直入,五日内,便抵达成都城,刘璋早已在城门外,等侯纳降了。

    自此,刘璋归顺,没有大动干戈,益州平定。

    成都城内,张羽辰坐于主位,刘璋等一众益州文武居于左侧,朝廷众将官则站立在右侧。

    益州刘璋,你对抗朝廷,冒犯天威,本是罪大恶极,但念你能够及时迷途知返,免得百姓生灵涂炭,可以从轻发落。

    啊?刘璋大惊失色,他用质疑的眼光看向身后的李严。李严传回来的消息是明明是自己还可以富足的度过后半生,自己这才同意投降的,现在怎么突然变了卦,成了罪孽深重了,还要被发落。

    难道殿下言而无信,要卸磨杀驴吗?刘璋再也忍不住了,事关生死,他必须要为自己争一下。而他身后的众人也是颇有微词,如果刘璋都得不到善终,他们又能有什么好的前程可言呢。

    主公,你莫要着急,且听殿下发落,殿下岂能言而无信。李严早已知道结果,所以淡定的劝慰刘璋。

    听到李严这么说,刘璋这才冷静下来,对啊,且听汉中王如何发落,再做争辩也不迟啊。

    张羽辰见刘璋不说话了,也不计较他刚才的失态,继续说道:刘璋,自即日起,封你为山田候,于长安城郊赐封良田五十亩,管理并带领充军之天下诸侯一起种田,除缴纳公粮外所得余量由山田候自己处理。

    额,额,这,听到是这样的结果,刘璋一时间也是有些茫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不同意吧,这种发落确实已经仁至义尽了,要是同意吧,确实有点尴尬,抬不起头来。带头种田,而且是领着那些被击败的诸侯,一起种田,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还不快点谢恩!典韦在张羽辰身侧朝着刘璋大喝道。

    刘璋被这一声大喝吓得一激灵,那还敢拖延,连忙跪拜谢恩。引得张羽辰哈哈大笑。

    好了,自即日起,益州改为四川行省,由孟获任四川巡抚,由张任任四川提督,李严任四川右左都御史。

    谢殿下信任,孟获有点喜出望外,更是有些喜极而泣,他感受到了汉中王对他满满的信任,心里热乎乎的,他心中立誓,一定好好治理四川。

    而张任却是立在原地,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他和汉中王速来没有打过交道,甚至连句话都没说过,怎么突然就被委以如此重任。

    好一会儿,他才走出队列,跪拜谢恩。当他抬起头,看到汉中王投来的百分百信任的目光时,似乎一切都在不言中,他心中动容了。也连忙回以积极的响应。

    见此,张羽辰心中方定。张任这种人,不必说千言万语,只要他答应了为自己效力,对其可以一百个放心。

    至于其他人,待吏部考核后再另行任命。好了,都散了吧,山田侯也尽快北上,李傕郭汜,刘表都等着他们的上司呢。最后,张羽辰也忘不了揶揄一下刘璋。

    而刘璋,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座位,落寞的第一个走出了大堂。